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6 契丹英后

朝堂上,十二岁的小皇帝身后,坐着一位年轻美貌、气度不凡的女子,她就是临朝听政的年仅三十岁的皇太后萧绰,也就是在辽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萧太后。

历史百科堂: 辽代文人既用契丹语言文字创作,也大量用汉语文写作。他们的作品有诗、词、歌、赋、文、章奏、书简等各种体裁,有述怀、诫喻、讽谏、叙事等各种题材。

乾亨四年(982)八月,一向羸弱多病的辽景宗撒手西去,辽朝政局陷入动荡之中。孤儿寡母,主少国危,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握政,遍布朝野,虎视眈眈,萧绰一夜之间被推入了政治的旋涡。

萧绰,小字燕燕,是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的女儿。幼年的萧绰聪颖好学,才智过人,深得萧思温的喜爱。花季之年的她就被景宗选为了贵妃,不久即被册立为皇后。体弱多病的景宗一直十分依赖于精明能干的萧皇后,后来索性就让萧皇后临朝主政了。景宗常对大臣们说:“你们凡是写到皇后的讲话,也一定要用‘朕’字!”有景宗为萧皇后撑腰,群臣自然各安其位,不敢萌生邪念。不料景宗英年早逝,萧皇后一时间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朝廷中的局势变得险恶起来,她最忧心的是赵匡胤篡夺后周江山的局面在辽国重演。

辽·防州知判官印

契丹煮茶图

面对险峻的形势,萧太后采取了一系列正确果断的措施。她深知,要想立稳脚跟,巩固统治地位,必须亲自控制兵权。于是她分别任命自己的心腹大臣韩德让、耶律斜轸为南、北院枢密使统领御林军并主持朝政,任命耶律休哥为南京留守,负责边防军事。

和许多贤明的统治者一样,萧太后也非常重视农牧业生产。她奖励开垦,减免赋税,赈济灾民、流民和贫民,从而使畜牧业和农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萧太后在执政期间一个最重要的特色是大力重用汉官,提倡汉化。她起用了以韩德让为首的一批汉人将领,虚心纳谏,真诚以待,试图通过汉官加速辽朝社会汉化的进程,并依靠汉族人加强统治。萧太后吸取隋、唐时期科举考试的模式,在辽国开科取士,使大量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脱颖而出,为统治集团注入新生力量。同时,萧太后以超人的胆魄,毅然抛弃了世代沿袭下来的狭隘的、陈腐的民族偏见,修改了不合理的法律。辽国以前的法律极不平等,如辽人打死汉人,用牛马来赔偿就可以,而汉人如果打死辽人,不仅要抵命,他的家属也要做奴婢。萧太后冲破重重阻力,制订了辽人、汉人用同一法律制裁的律令,促进了民族融合和辽代社会的进步。

中国大事记: 公元979年,辽军击败宋军于高梁河。

世界大事记: 公元979年,拜占廷发生封建诸侯叛乱。

萧太后不仅自己在中原文化中寻求执政方略,而且还教育儿子学习中原文化。在她的教诲下,圣宗耶律隆绪通晓中原文化,写出了“乐天诗集是吾师”的诗句,并用契丹文翻译了《白居易文集》。辽圣宗还从《贞观政要》这部书中汲取了不少治国经验,为后来的圣宗朝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萧太后摄政初,“边防未靖”是其重要忧患之一,她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缜密安排,逐渐增强了军事实力,巩固了自己的政权。

统和二十二年(1004)八月,萧太后与圣宗以收复失地为名,率二十万大军南侵,直驱黄河沿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阳),直接威胁到了北宋的都城开封,这使得宋廷上下惊恐万分。宋真宗在寇准等人的强烈要求下,亲临澶州前线督师,使得宋军民心大振,人人奋勇争先。但萧太后却在辽军屡屡受挫之时,逼宋求和,与宋订立了“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之间数十年间,边境安宁,百姓安居乐业,辽国有机会得以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国力日益强盛。“澶渊之盟”开创了宋辽两朝友好关系的新局面,对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统和二十八年(1010)十二月,执政二十七年的萧太后病逝,结束了她叱咤风云的一生。萧绰作为一名女性政治家、军事家,对外号令三军,纵横沙场;对内行文修治,兴国安邦。使这一时期,成为辽朝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她虽然执政数十年,却丝毫没有动摇景宗、圣宗的帝位,也没有因女主执政造成朝政的混乱。经过她不懈的努力,辽朝不仅扭转了穆宗时代衰败的局面,并且使圣宗的统治得以稳固。她留给圣宗的是一个国势昌运、国力强盛的辽国。萧绰也因此成为辽史中最闪亮的一页。 xmHuhQuttVPPu8qUfxobBcxsfXJeDAApG1d3j82iQcFc+bPmLdj1hollyP/d4Cn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