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在东北的地位更加巩固,而明朝政府为了抵挡后金的进攻,在全国征兵,加派“辽饷”,弄得国家民穷财尽。朝廷中,此时经过神宗、光宗、熹宗的几朝更替,几位皇帝无不是昏庸颓废,致使权臣当道、阉党乱政。期间,虽然也起用过像熊廷弼这样文武全才、正直干练的大将来镇守辽东,但最终也被魏忠贤阉党诬陷致死,使得辽东防务更加不可收拾。
袁崇焕雕像
天命六年(公元1621),努尔哈赤攻陷沈阳,攻破辽阳,夺取辽东70多座城池。为了加强对明朝的攻势和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努尔哈赤将都城迁到了辽阳。天命十年(公元1625),又进而迁都沈阳。一直到清顺治元年,沈阳都是后金以及后来清朝的国都,是后金(清)进攻明朝、逐鹿中原的大本营,在清朝定鼎北京后,沈阳又被称为盛京,从此逐渐成为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而都城的一再南迁,也反映了努尔哈赤入主中原的决心。
在大明王朝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历史上又一位才堪重寄的英雄人物站了出来,他就是袁崇焕。袁崇焕,字元素,广西藤县人,万历四十七(公元1619)年中进士。他有胆有识,喜好兵学。当熊廷弼被逮捕下狱后,明朝派王在晋任辽东经略,但他胆小怯懦,主张退守山海关,遭到刚刚到任的袁崇焕等几位将领的反对,袁崇焕等还上疏朝廷,得到大学士孙承宗的支持,于是朝廷调走了王在晋,任孙承宗为辽东经略。孙承宗到山海关后,大力整顿防务,练兵11万,并采纳袁崇焕等人的建议,加强宁远的守备,派袁崇焕前去驻守。为进一步加强关外的防线,孙承宗还从宁远又向东推进200多里,并在锦州等沿途建筑要塞城堡,派将防守。这样就在山海关外筑起了坚固的防线,迫使努尔哈赤不得不暂缓对明朝的进攻。可惜,为明朝安边靖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孙承宗却被魏忠贤的阉党所排挤,只得辞职回家,朝廷改派高第代替孙承宗继任辽东经略。高第胆小如鼠,又不懂军事,他一上任就下令撤销锦州、宁远等地的防务,将所有的器械、守军全部移到山海关内。袁崇焕等多次劝谏,高第却一意孤行。最后,袁崇焕愤然地说:“我是宁前道,既在宁远为官,就当与此地共存亡,我绝不入关!”高第见状,竟真的对袁崇焕置之不理,自己退回山海关,而宁远成为一座悬于山海关之外的孤城。
中国大事记: 公元1653年,册封达赖五世罗桑嘉措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确定了达赖喇嘛的西藏佛教领袖地位。
世界大事记: 17世纪中叶,法国爆发反对专制王权的福隆德运动。
兴城古城 始建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为宁远卫城,清代重修,改称宁远州城。宁远古城与西安古城、荆州古城(今江陵县城)和山西平遥古城同被列为我国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
孙承宗像
懦弱的高第取代孙承宗、宁远孤悬关外的消息传到了沈阳,努尔哈赤庆幸终于又一次找到了进攻明朝的机会。天命十一年(天启六年,公元1626)正月,努尔哈赤率13万大军渡过辽河,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境,长驱直入,23日抵宁远城下,明知后金大军来犯的高第却龟缩在山海关内拥兵不救。而努尔哈赤也显然没有将这座孤立无援的小小城池放在眼中,大军一到,他就派人劝袁崇焕投降,但遭到袁崇焕的严词拒绝,于是后金军开始对宁远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当时,袁崇焕只有一万多人的军队,但他从容不迫,沉着指挥。他先将城外的居民全部撤入城内,让百姓帮助守城。又刺血为书,激励将士誓死守城,还首次使用了西洋的红衣大炮轰击后金的兵营,这火炮十分厉害,一发炮弹就炸死数百金兵,连努尔哈赤本人也被炮火击伤。明军士气大振,军民齐心协力,多次打败金军的进攻,宁远城固若金汤。努尔哈赤决心一定要攻下宁远城,命令八旗士兵冒死冲击,金兵轮番进攻,都被城上的守军击退,死伤累累。一度城墙被金军凿开了三四个缺口,但城上的军民将火把、用火烧红的铁索等往下投,城下的金军衣服、盾牌都被烧着,无法前进。原来努尔哈赤认为宁远不过一座孤城,旦夕可破,但经过了3天的猛烈攻击,自己的八旗士兵伤亡很大,宁远却岿然不动,无奈只得撤退,途经东觉华岛,焚烧了岛上宁远储备的物资,杀死了岛内的明朝军民,退回沈阳。
历史百科堂: 八旗制度源于女真人长期流行的牛录制。牛录是满语音译,意为“大披箭”。
临古山水四卷段之潞亭 王翚
宁远之战,是明朝与后金交战以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而努尔哈赤自起兵以来,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没想到却在小小的宁远受挫,回到沈阳后郁郁不乐。之后虽对蒙古的作战取得了胜利,但宁远受挫的阴影总是无法驱散。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在由清河返回沈阳的途中,因年事已高,加之背上的毒疮发作,病逝在叆鸡堡(位于沈阳以东40里处),结束了他的戎马一生,终年68岁,而他未能完成的入主中原的大业也只得留给他的子孙了。
毛文龙,以前为明辽东大将,辽东失守后,毛文龙从海道逃回,乘虚袭击杀死大清镇江的守将,上报巡抚王化贞,而不报经略熊廷弼,两人开始有隔阂。朝中权要支持王化贞,于是授给毛文龙总兵的官职,经累次提升做到左都督,赏赐上方宝剑,在皮岛设立军镇。皮岛也称为东江,在临近登、莱的大海之中,绵延80里,不生草木,从北岸海面航行80里就可抵达大清的边界。它东北的海面就是朝鲜。岛上的士兵本是河东的居民,自从天启元年河东失陷,居民多逃到岛中。文龙招纳岛上的居民为士兵,分布放哨的船只,联结登州,作互相声援的打算。
中国大事记: 公元1655年六月,于内十三衙门立铁牌,严禁太监干政。
世界大事记: 公元1652~1654年,第一次英荷战争。
毛文龙盘踞东江已久,素性倔犟,为人又嚣张跋扈,他的形势虽然足以牵制对方,但他本人原来就没有远大的谋略,每到一处总是失败,而每年耗费的军饷无法计算;他还广泛招徕商贾,贩运贸易违禁物品,名义上支援朝鲜,实际上是阻拦出塞,没事就以贩卖人参布匹为业。
袁崇焕早听到他的这些事体,已对他心生不满。到袁崇焕执掌辽东事务以后,就以阅兵为名,从海上抵达皮岛,邀文龙前来相见。袁崇焕与他设宴聚饮,常常到半夜。袁崇焕提议更改军营制度,设置监察官员,毛文龙很不高兴,袁崇焕又劝他回乡探望,毛文龙说:“我一直就有这个意思,但现在只有我熟悉辽东的事务,等辽东的事情了结,朝鲜衰弱,就可以袭击占有它了。”袁崇焕更加不高兴,几日后邀请文龙观看将士射箭,先在山上设置帐篷,命令士兵埋伏在帐篷之外。毛文龙到后,他的部下被禁止入内。袁崇焕一见到毛文龙,就责问他违反命令的几件事,毛文龙竭力争辩。袁崇焕下令夺去他的冠帽玉带,捆绑起来,然后一一列数毛文龙的12条该斩首的罪状,毛文龙失魂落魄,不能说话,只是叩头请求饶命。袁崇焕当下取来上方宝剑,在帐篷内斩了毛文龙。
当时,毛文龙部下有数万人,但由于畏惧袁崇焕的威严,没有一个敢动的,于是袁崇焕下令用棺材装殓毛文龙。次日,又亲自前去叩拜奠祭,说:“昨天斩你,是遵照朝廷法规;今天祭你,是出于同僚的私情。”为此落泪。
过了很久,袁崇焕才上书崇祯皇帝,报告了杀毛文龙一事。崇祯听到后,大为吃惊,他没有想到袁崇焕自作主张到了这样的地步,因为毛文龙不但是沙场老将,也是手持上方宝剑的一方统帅。但毛文龙已死,国家危难之际需要良将,崇祯还要依靠袁崇焕,只能好言答复。不久又下诏宣布毛文龙的罪行,来使袁崇焕安心。有人说,是因为袁崇焕妄杀了毛文龙,所以崇祯才误杀了袁崇焕。而袁崇焕被杀,不但是他本人的悲剧,也是崇祯皇帝的悲剧,更进一步说,是整个大明王朝的悲剧。
清·白玉婴戏圆屏(附铜胎镀金珐琅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