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 天命大汗

努尔哈赤一生戎马倥偬,驰骋沙场40多年,以13副遗甲起兵,逐渐发展到拥有几万人的精锐之师。他的领地也从建州女真的一个弹丸之地,扩展为南到东海,北至辽边,东临嫩江,西至北蒙的广大地区。

中国大事记: 公元1646年九月,明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监国后即帝位。

世界大事记: 公元1645年,英国创建新模范军。

更为可贵的是,努尔哈赤不仅仅是一位马上天子,对治理他的国家和臣民他还能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从而为建立国家政权奠定了基础。在统一女真各部的征战中,努尔哈赤就开始陆续建立起各种制度和机构。

首先是创制满文。此前的女真人虽然有自己的语言,但书写的文字却一直借用蒙古文。而文字是一个民族独立和统一的最重要的文化基础。因此,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个人创制满文。二人以蒙古文字母为基础拼写出满文,因为这种满文没有圈点,所以也叫“无圈点满文”,后来皇太极又命人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成为“有圈点满文”。从此,满人有了自己的文字,就可以用它来传播知识,记载自己民族的历史。这对满族社会的进步以及满汉文化的交流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赫图阿拉城遗址

八旗军旗

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努尔哈赤先后征服了苏克苏浒河部、栋鄂部和哲陈部,又擒杀了大仇人尼堪外兰,成为女真部族中最强大的势力。为了使这个游牧民族有一个稳固的行政地点,努尔哈赤仿效汉人开始修建城池。他先是在呼兰哈达山下建起一座费阿拉城,把他作为自己固定的住处和行使权力的地方。在完成了统一建州女真的大业后,努尔哈赤又在自己祖先生活的地方——苏克苏浒河、加哈河之间修建起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县),这座城池比费阿拉城的规模要庞大得多,有了高大的城墙、结实的城门和内部严格的布局。赫图阿拉在满语中是“横冈”的意思,是努尔哈赤政权兴起的地方,因此后来被称为“兴京”,就是今天辽宁新宾老城。这里成为努尔哈赤政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至此努尔哈赤已被他所征服的满、蒙各部尊为“昆都仑汗”。

历史百科堂: 清代档案之多,居世界第一,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就存有1000万余件、册、卷,辽宁、四川等地方档案馆、文管会,也保存了大量档案。

八旗甲胄

随着征战经验的不断丰富,努尔哈赤还建立起最具影响和特色的“八旗”制度。原来女真部落外出打猎时以家族和村寨为单位进行组织,每10个人为一小组,每人出一支箭,并设一位首领,叫牛录额真。牛录就是“大箭”的意思,额真就是“主”的意思。后来,牛录额真就发展成为女真的官名。努尔哈赤先在此基础上设立了牛录制度,每300人为一牛录,其统领还叫牛录额真。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在牛录的基础上又创建了旗制。先是设立了黄、红、蓝、白四旗,规定每300壮丁为一牛录,设一位牛录额真;每5个牛录设一甲喇额真,即参领;每5个甲喇又设5位固山额真,就是都统的意思。而由此推算一固山就有7500人,固山额真就是一旗的首领。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在原黄、白、蓝旗帜上镶红边,在红旗的四周加白边,作为各旗的标志。原来的四旗改称为正黄、正红、正蓝、正白旗,八旗共计6万人,最高统帅叫“共主”,就是努尔哈赤,他亲自统领两黄旗,他的二儿子代善统领两红旗,第五子莽古尔泰领正蓝旗,第八子皇太极领镶白旗,长孙杜度领正白旗,侄儿阿敏领镶蓝旗,他们作为各旗的旗主,又称“和硕贝勒”。

中国大事记: 公元1647年三月,制订《大清律》。

世界大事记: 公元1645~1685年,达荷美王国国王乌埃格巴扎在位。

在清入关前,八旗制度是一种军民合一、政军合一的制度,与当时满族的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它将部落属下所有人员,包括家庭,编入八个旗,八旗中的“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这就将女真各部严密组织起来从事生产和进行战斗,既使军队不致因战事缺少生产力而物资匮乏,也保证了兵源的充足,使统一战争顺利进行。随着征服范围的扩大,后来又增加了蒙古八旗,到皇太极时还将各旗中的汉人调出,增设了汉八旗,因此八旗制度中其实包括了满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共二十四旗。一旦遇到军政大事,就要召集八旗的统领共同商议,对掠夺来的财物八旗也要平分,对他们的共主,八旗也要一起来推选,所以八旗制度也是一种十分具有民主作风的制度。

努尔哈赤玉玺

努尔哈赤御册

在努尔哈赤的治理下,女真族国家的雏形具备了。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英明汗”,建元天命,成为真正的天命大汗。大金政权建立起来了,史称后金,形成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局面。 Lp1ff+DQ3DxHBrWhTzeMbMU8Eb9NYTHt2YGNDaRir9csvuKwEPumlFA7dsu2lD5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