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专题
留发?留头?

今天,前额光亮、脑后拖着一条长辫的形象已经成为清代中国男子的一个标志性特征。然而,凝结在我们记忆中的这个形象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是否完全一致?它又是如何形成的,经过什么样的发展、变化?又曾带来什么样的风云变幻,甚至是血雨腥风?

清朝统治者入关后推行圈地、薙发、屠城、迁海等一系列残暴的民族高压政策。所谓“圈地”,是在清廷迁都北京后,为了护卫皇族的安全,也为了奖赏八旗贵族,鼓励他们进一步征服天下,多尔衮命令将原来居住在辽河流域的满、蒙、汉八旗的旗人迁入北京周边地区,而下令将原来明朝皇家和臣属的,以及在北京各州县居住的百姓的土地全部分给了旗人。占有了肥沃田地的旗人胁迫失去土地的汉人做奴隶,并制定了极为严酷的逃人法,对敢于逃跑的奴隶和窝藏逃人者都给予严酷的惩罚,甚至误用、误收逃人的人都会受到牵连。“屠城”是清军在大举南下的过程中,对反抗的汉人实行暴虐的大屠杀,多铎的大军进攻南明政权时就曾制造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案。“迁海”,是为防止沿海人民与台湾郑成功等抗清势力的联系,强迫沿海各省的居民内迁50里,致使大量人民流离失所。

《扬州十日记》内页

“薙发”,即满族统治者施行的“薙发征服政策”。“薙”就是“剃”的意思,“薙发”实际上包括“剃发”和“辫发”两层含义。“辫发”是在剃掉头顶大部分头发的前提下,将脑后保留的头发编起来。而在明清易代之际,“剃发”才是激化民族矛盾和引起抗争的关键。在汉人所一贯奉行的儒家思想中,孔子教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因此,汉人自古就将头发作为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它与孝道纲常等伦理观念糅合在一起,头发被赋予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意义。小孩子出生后先任头发自然生长,一上学就要被绾成髻,达到一定年龄后又专门有“上头成年礼”和“结发定连理”等把头发绾成某种形式的成年礼的仪式。被剃去头发,则是一种刑罚,称为“髡刑”。《三国演义》中就有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这说明古人是将头发甚至当做头颅的替代物来珍视的。

与此不同,周边的少数民族,因为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大多采用的是披发、断发和辫发等发式。满族是女真族的后代,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特有的发式特征就是将头顶的头发剃去,只留脑后中间的长发,编成辫子,成一种“金钱鼠尾”式。可以想见,这是一种剃去大部分头发,只保留脑后很少一小片头发的发式。我们在现今图片、影视作品等中见到的大多是以前额额角处引一条直线,只剃去前部少许而保留脑后大部分头发的辫发形象,却是到清末在不断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发式。

清·铜胎画珐琅蝠莲纹花盆

其实,早在努尔哈赤不断向南扩张的进程中就颁布了对汉人的薙发政策,当时凡是被后金俘获的汉人,都强令他们剃头,发式成为向征服者臣服的标志。皇太极改国号大清,满族的军事实力大增,皇太极就更加充满信心地推行父汗的征服政策,清军每到一处,必令该地人民剃头。大清军进入北京后,多尔衮摄政,为了炫耀自己的武力,表达改朝换代的决心,继续颁行剃发的命令,叫“薙发令”,明确表示:以往实行剃发令,很多地方执行不力,如今天下大定,在限定的时间内,不论官民必须一律剃发,绝不允许以各种理由推迟或不执行,如有人敢于推阻,就按照不归顺清王朝的统治,仍拥戴明朝的反叛之罪论处,一律杀无赦!

金漆花卉鹤桃菊瓣式盒

黄淳耀石刻像拓片 清人刻 黄淳耀(公元1605~1645),字蕴生,号陶庵、小镜居士,上海嘉定人。崇祯十六年进士,清军围攻嘉定,与侯峒曾率众抗清,城破自缢。

侯峒曾石刻像拓片 清人刻 侯峒曾(公元1591~1645),字豫瞻,上海嘉定人。顺治二年,率众力守孤城十余日,城破后携二子投家中池塘而死。

“薙发令”一出即遭到大江南北的普遍反抗,特别是在汉族势力较大的江南地区。江南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薙发斗争,其中以江阴、嘉定人民的斗争最为壮烈。江阴人民高呼“头可断,发不可薙”,在典史陈明遇和前典史阎应元领导下,击杀知县方亨,举起抗清大旗,曾击退清军24万人的多次进攻,击毙清军数万人。最后,清军用200余尊大炮轰破城墙才杀入城内,屠城三日,全城仅53人幸免遇难。之后,嘉定人民在黄淳耀、侯峒曾领导下,对抗清朝大军,清军入城后,45天内3次屠城,被杀者不下2万。

薙发政策的颁布施行激化了汉人对满族统治者的民族仇视。清统治者以“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暴力手段强行推行薙发令,把自己的民族特征强加在被征服民族身上,是想借此表达自己已成为权力的主宰,确立其统治地位。但薙发仅是从表面上淡化了民族差异,而对于自古就有“髡发受辱”观念的汉人来说,对其一贯形成的伦理道德、风俗礼仪和民族情感都是难以容忍的伤害。一些汉族精英为守臣道、尽孝道和维护民族自尊誓死不薙发,出现大量守发护节的事例,还有的采取出家为僧或逃逸到清军势力薄弱的偏远地区等方式来表达对清廷的不妥协。如南京六合县督学没有与家中的妻子儿女告别,就来到龙津浮桥跳入河中,自溺而死,他给家人留下一封书信,说:“今天我还戴着我汉人的帽子,而明天就要被剃掉头发,这如同让我去死,而我宁愿去死也不愿意让身体不得完整。”长洲进士徐汧也誓死不屈,高喊:“我要以此不屈之膝,不被发之身,见先帝于地下。”然后跳入虎邱后面的溪水中。南明户部主事吴嘉胤则命仆人捧着自己的帽子,来到木末亭,进拜方正学像后自缢于树上。此外,还有很多汉族官绅因为无法承受身体上的侮辱而誓死抗争。直到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台湾郑氏集团投降,清王朝统一全国,薙发征服政策才算最终完成。

中国大事记: 公元1682年,达赖五世死,第巴桑结嘉错匿丧不报长达15年之久。

世界大事记: 公元1682~1725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在位。 mBe0HxM55YzXJVMShH8ADvGP9Kz12lruAEPasHumLu7ILxXDksIfl13ST4rYvjg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