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我觉得我该回去找找我原先住的那套老房子。当年,我曾在花园里种下一株鹅掌楸(从恩德培的植物园购入)。那时我脑子里就有个念头,也许以后有一天,出于某种原因,我会再次来到坎帕拉,看看这棵树长得怎么样了。可是,如今的马凯雷雷校园几乎让人认不出来了。我感觉它好像成了那拥挤不堪、满是尘土的市区的一部分。而当地报纸上的一封读者来信也证实了我的感觉:它说,这大学的围墙自被拆除后就没再重建过。不过我从一名讲师那里听说,虽然这地方此前数度动荡浮沉(伊迪·阿明当权时,有位副校长遇害,其他老资格的教职工也被投入监狱、严刑拷打),有些档案却完好无损,比如职工的住房资料。其中的记录表明:一九六六年时,我曾入住卡苏比道八十号。

这路名听起来耳熟,门牌号我却不确定。当我被带到那套已然破败的房屋前时,我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在那里待过。这房子也许是特意挑出来给我看的,因为花园里有棵大树刚刚被砍倒,树桩还留在那儿。我被带去认那个树桩,可我并不知道鹅掌楸的桩子该是什么样子的,同伴中亦无人知晓。这环境分明不对劲。记忆中,我的房子和花园是明净敞亮的,这里却阴暗封闭。地面毁损,堆了一堆土石垃圾。

马凯雷雷的垃圾是个问题。似乎没人来定期清理。在人来人往的马路和人行通道旁,处处可见秃鹳的身影。它们完全不受过往学生的打扰,用长长的喙啄着那些破垃圾袋。(斯皮克称这些鸟为“副官”,而那折起的巨大翅膀以及又长又细的黄腿的确赋予了它们一副官样,仿佛穿着长外套,驼着背,正四下打量着呢。)这些大鸟在这儿成了拾荒者。常年以垃圾为食使得它们的脸污秽难看、不成样子,还长着丑陋的肉垂。它们如此畸形地活着,这可并非造物主的本意。这一幕实在有碍观瞻,学生们也同样悲哀:在室内,他们挤在霉味扑鼻的门厅和松松垮垮地拴着晾衣绳的宿舍里;在室外,他们绝望地行走于垃圾堆间。这绝非他们的天性。一百四十年前,斯皮克曾满怀憧憬地写过乌干达人如何关注卫生。

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和这所大学及其求知的理念格格不入。数字再度透露了此中奥秘:一九六六年,这里约有四千名学生,现在则有三万人。记得从前,校内的那条主路只通往一处横着栏杆的入口。如今它却热闹得就像条购物街,而令人窒息的坎帕拉城就在外面。

在我逗留坎帕拉期间,马凯雷雷校园内至少发生过两起凶杀案(都是“外面再外面的人”干的)。在第一宗命案中,说有人冒充顾客,想要试驾汽车,把一名年轻的巴基斯坦汽车推销员骗入校园。大家都以为校园很安全,可车子一开进来,后排的一个人就掐住推销员的脖子,把刀子刺进去将他杀害。而第二起案件的死者居然是个保安,他试图在清晨时分打劫一名“包达包达”乘客,不料反丢了自己的性命。

在卡苏比道,也就是人们说我住过的地方,曾经可以望见一八八四年为穆特萨一世所修的陵墓,即从城这边的小山望见城那边的小山。而现在的坎帕拉开发过度,高楼林立,已经完全无法望见了。不过其实即便是在一九六六年,我也不曾望见过那座王陵。当时我正忙着自己的书,对本地风物漠不关心,总想着以后有的是时间去了解当地情势并游览风光,从未想过军用卡车会开上平静的坎帕拉街头。就这样,我一再拖延去卡苏比王陵的计划,直到事态发生了变化。我也曾拿到过一封觐见国王弗里德里克·穆特萨爵士(即穆特萨二世)的介绍信,可直到三月才将它寄出。我收到一封客气的回函——鉴于当时的情势,还真叫人不可思议——但那时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当时,总理奥伯特已在阿明的挑唆下派兵闯入了国王几乎毫无防御的宫廷。多数人无法想象,对国王动武这样大逆不道的事竟会发生——他可不仅是一位非洲的君王,他更是子民的精神化身。但国王最终还是设法逃了出去。他在英格兰找了一个像贫民避难所似的可怕住处,痛苦地流寓了三年之后,于一九六九年驾崩,享年四十五岁。直至今日,他的悲剧,尤其是他的早逝,依然让一些乌干达人哀痛(尽管苏纳王和穆特萨一世也只分别活了四十岁和四十八岁)。

快要结束一九六六年的东非之旅时,我去拜访了卡苏比王陵。当时那里埋葬着两位国王。我现在丝毫没有游览王宫的记忆,我想那时王宫还禁止入内。而我对陵墓的印象也是模模糊糊的,恐怕那时王陵仍驻扎着军队。我只停留了一小会儿,应该未曾获准入内参观。然而,那匆匆一瞥的印象却萦绕脑际,而且随着年深日久变得愈来愈奇幻:那是一座圆形的茅草建筑,比例匀称美观,圆锥形的茅草屋顶高过我所见过的任何用草盖的房子。那茅草又匀又细,屋檐也修剪得十分漂亮,简直是非洲的仙界。

现在,我终于有机会进去一探究竟了。

卡苏比王陵已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在这圣地外面有间小小的办公室,我们在那儿挑了个导游,又或许是他挑了我们。一进陵园就有座茅草门楼。门楼有些昏暗,由两排木头立柱支撑着屋顶。这些柱子令人惊奇:我竟不知用柱子撑起草皮穹顶是这座建筑的一大特征。走过门楼,往左就是鼓楼。此处到处是鼓。鼓是神圣之物,每只鼓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而且不同的鼓用于不同的场合。但导游却没有带我们去见识它们,尽管他声称他本人就出身于世代侍奉国王的御鼓手家族,却并不愿为我们详加解释。他只说,国王的鼓手都必须净身,因为他们总在国王近旁,有可能和国王的女人们眉来眼去。一路上他反复强调的就是这个,想借此耸人听闻。他自己并不是阉人。

门楼前是一条铺砌过的小径,笔直得如同布干达的街道,从一片光秃秃、明晃晃的地面通往陵园主体建筑的幽暗入口。入口处的屋檐几乎低垂至地面。周围的空地上有不少小小的草棚,有的呈矩形,有的呈圆形。棚子里住的都是些守陵人。他们看护着这个地方,尤其是看紧露天广场上的圣火,因为它象征着国王的生命。可这儿的土地为什么是光秃秃的呢?种点小草岂不更加讨喜?导游说,这是因为在空地上更易发觉蛇的行踪。

进得墓园来,往左手边走,顿觉眼前一黑,待到缓过神来,才注意到有个老妪坐在一个有条纹的紫色垫子上。垫子由酒椰叶纤维编成,在入口处摆着许多,而紫色也是陵墓此处的唯一色彩。老妪裹着一身长长的、有蓝色图案的棉布衣服。她有点坐立不安,两眼茫然地安静看守着墓地。她被认为是已故国王的一位遗孀,由此享有“特权”。万一国王的亡灵不安分,想要人服侍,她就在那儿伺候着。她有一张松弛塌陷的老妇人的嘴;而且由于终日不见阳光而脸色苍白。她每次在此值夜一个月,然后交接给另一名如她一样“享有特权”的老妪。

国王们并没有死。他们只是离去,遁入了森林。“森林”就在前方,在这陵墓深处。一道棕色的树皮布从屋顶悬垂下来,就像戏院里的防火卷帘,将我们和“森林”隔开。在这样的建筑里,每样东西都必须来自原乡原土,不得有任何外来物品,这一点至关重要。宗教上的要求使这里达成了某种一致,某种奇异的美。穹顶由木柱和粗大的树枝支撑着。树枝做过修剪,却并不掩饰它们的本质。此外还有二十二根用束紧的芦苇制成的横梁,代表布干达的二十二个氏族。

国王的安葬仪式很复杂。源自远古的仪式贯穿整个葬礼。(我用“远古”一词,是因为没有文字和书籍的人,不可能拥有超出他们的祖父母或曾祖父母的更久远的记忆。)人们花上三个月的时间,以文火慢慢地将国王的遗体烘干,然后将颚骨取下,用珠子或贝壳细致地装饰,最后把这块颚骨和同样饰有珠子的脐带,外加一只装有国王阳具和睾丸的兽皮袋子一并埋葬于此。遗体的剩余部分,或谓之“非本质之物”,会被送往别处。不过仪式的这一部分语焉不详,我亦不得而知。

在遮挡着“森林”的树皮布前有一个金属架子,上面放置着穆特萨国王令人敬畏的长矛:铁的、青铜的或黄铜的,有些着实华贵精美,述说着财富和谋杀。它们或是阿拉伯商人相赠,或是与他们交换得来,是王陵内仅有的进口货。架子上还有幅穆特萨一世肖像的复制品,画上的国王大睁着眼睛。这一肖像虽说在坎帕拉广为使用,其实另有一幅更加有趣,也更显庄重:它取自一帧斯坦利所摄的国王相片,收在《穿越黑色大陆》一书中。陵墓处所用的穆特萨像未具签名。没人能告诉我,它是一八六一至一八六二年间斯皮克或格兰特 的杰作(此二人均系素描高手),还是后来人所绘。这些就是穆特萨希望人们借以凭吊他的东西(不过肖像也许是后来添的,不能算吧)。

王陵也是一处神庙,系布干达人的五十二座神庙之一,因此越发重要。神庙并非个人冥想之处,而是人们祈求恩赐之所。在长矛和穆特萨的肖像前有张垫子,上面放了三只篮子。根据不同的需要,人们把钱投入其中一只特定的篮子。然后,也许你就可以去向一个巫师求教了,但我没去试过。

好奇心驱使我注视着王陵内的一切。我仔细端详那些被挑选出来展示的穆特萨遗物,思忖这穹顶是如何搭建的,甚至设想自己也回到了一八八四年。正在此时,一只黑白相间的小猫闯了进来,蜷起身子想在那老妪前面安睡会儿。我想这小猫也许是老妪的或她家人的吧。它让我兴奋起来。在这儿,猫被认为和灵魂(通常是恶灵)相通,所以总是吃足了苦头。果然,立刻就有个健壮的小男孩不知从老妪身后何处冒了出来,开始若无其事地去踢那猫。小猫无奈起身溜到另一边,想要继续安睡,可它的冤家对头又尾随而至。我表示抗议。导游说了些好话,想让我宽心。照他讲,那男孩和小猫其实可能是好朋友。我岂能信他!

数日后,我看到乌干达电视台的一档时事述评节目,其中就有一条关于卡苏比王陵。那女主持人谈到,当年修建这陵墓时,曾拿了九个人做祭品——她语调轻松,仿佛仅仅提到一件普通的逸事。关于这件事,那导游更是提都没提。我回想起若干天前所见的场景,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树皮布屏蔽着那片国王们遁入的神秘森林,凹凸不平的地面上,面色苍白的老妪坐在棕榈垫上等候召唤。我无法想象那些人是怎样被活祭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因此,悬念犹存。

后来,我从卡西姆王子——穆特萨的穆斯林后代口中听说,昔日,当他们为一座陵墓打桩或奠基时,用活人祭祀是再平常不过的仪式。这又令我记起卡苏比王陵里那块凹凸不平的奇特地面,地面上覆盖着棕榈垫子。 3KdlbYDdkfiwwS+ay9x8FP5fO1dCUWZm2fM50TsE3oli9Zg+SOBw8hn1fFedeWU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