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最执着的人

著名作家海明威曾经说过:“若想培养一个作家,那就给他一个苦难的童年。”

的确,在普世价值里,人们对那些出身低微、家境贫穷,一路拼搏走向成功的人更为认可,因为这符合人类对固有的“多劳多得”概念的潜在认同。

按照这个理论,有着“火车之父”之称的乔治·斯蒂芬森,便是那种被人们推崇的成功人士了。

首先,他有一个不幸的童年。1781年,斯蒂芬森出生在英国诺森伯兰的一个小家庭里,家庭所有的收入都来源于做煤矿工人的父亲。在那个英国遍地是矿的年代,矿工的地位和收入都很低。贫穷似乎从未远离这个小家庭,因此斯蒂芬森也从未接受过教育,在18岁之前,他是个一字不识的文盲。

其次,他是一个励志青年。从14岁开始,他就用自己的双手为那个穷困的家庭排忧解难,去矿上当一个蒸汽机司炉的助手。斯蒂芬森与蒸汽机的情缘便也源于此时。或许是蒸汽机本身吸引了他,或许是经济压力让这个孩子不得不继续向前,他开始研究蒸汽机的构造并学习修理。这带给了他另一个难题,所有零件上的英文标识,他全都不认识,更看不懂那些相关的书籍。于是,他便开始进夜校识字,并自学各种机械类书籍。后来的结果是,他成为矿上第一个工匠出身的工程师。

成为工程师之后,年轻的斯蒂芬森并不满足。通过长期对蒸汽机的研究,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再次改良瓦特改良后的蒸汽机 ,将其用于交通运输,制造出一辆可用来运输煤的蒸汽机车。

斯蒂芬森立刻将这种想法付诸行动。1814年,他的第一辆蒸汽机车诞生,取名“皮靴号”,意为像他脚上的皮靴一样结实耐用,无处不达。但这辆满载着他希冀的机车并没有他想得那么出色。“皮靴号”拉着30吨煤只跑出了6.4km/h的速度,这与当时的马拉车相比,毫无竞争力。

虽然“皮靴号”并没有完成它的使命,但斯蒂芬森并未泄气,转身就投入下一辆机车的研发。1823年,他与别人合作在纽卡斯尔成立铁路机车制造公司。虽然史料中并没有记载这一时期斯蒂芬森所制造的机车状况,但从成立公司的举动来看,那个时候他的第二辆机车研制应该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果然,在公司成立两年后,他的另一辆机车“运动号”横空出世。

“运动号”机车虽然在技术上与“皮靴号”机车并无二致,但性能上已经有了数倍的提高。在主持建造完斯托克顿道—达林顿的铁路之后,斯蒂芬森亲自驾驶着“运动号”,拉着450名客人,跑出了令人振奋的24km/h的速度。由于列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燃烧燃料,因此一路上带着火苗冒着浓烟。在进入中国后,人们称这种车为“火车”,这个称呼一直沿用到今天。

“运动号”机车的诞生,意味着历经两位探索家的不断实践之后,蒸汽机车终于跨入了商业运营的行列,一个伟大的时代由此拉开序幕。

“运动号”的成功,也让斯蒂芬森意识到自己的举动很可能会给整个世界带来改变,于是,他继续对蒸汽机车做提速研究。这一次,他的儿子罗伯特也加入了他的队伍。

1829年10月6日,斯蒂芬森和罗伯特共同研制的机车“火箭号”,在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上一路狂飙,最高跑出了38.4km/h的速度,再次刷新人们对火车这个新物种的认知。

一年后,也就是1830年9月,乔治父子研制出“诺森伯兰人号”继续打破纪录,创下57.6km/h的最高速度。而这个纪录的由来相当具有戏剧性,只因为当时在试车的过程中,机车意外地轧断了铁路忠实拥护者——英国议员威廉·哈斯基逊的腿,斯蒂芬森为了救人,驾驶机车奔向医院,这才有了那个创时代的机车纪录。但威廉·哈斯基逊最后也没有保住自己的性命,当天夜里便撒手人寰,成为铁路史上第一个因事故而丧命的乘客。

此时,已经接近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尾声,蒸汽机改变了那个时代。虽然不是蒸汽列车的第一发明者,但斯蒂芬森在人类历史上所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人们称他为“火车之父”。人们对斯蒂芬森的热烈评价也从侧面证明了,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继蒸汽机之后,又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伟大发明。 oT5Egdeu6jVQrHG+t8GpacMEv3Sh8fCkQXlE/l50s9+Tpbqx/+Ds1KgwN+bFU5B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