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按照我的方式来做,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夫妻之间对协同一致的追求

如上所述,当关系中的一方因为差异而感到焦虑时,他通常会竭力促使对方发生改变。贝塔试图让史蒂芬变得像她一样,成为一个健谈的人;史蒂芬则希望贝塔变成他那样的孤僻者。这样一来,夫妻之间就会存在一种求同的压力。但是要改变他人绝非易事,可能努力50年都不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在一般情况下,被要求(或命令)做出改变的一方会用以下四种方式中的一种做出回应:

(1)顺从

(2)反叛

(3)攻击

(4)断绝关系

下面,我们将详细讨论这四种方式。也许你会发现,你的家庭中正好有人在使用这样的一种或几种应对方式。甚至你也许会发现自己曾经使用过这些模式。根据环境和条件的不同,我们大多数人都曾经在不同时候使用过所有这些方式,但我们每人都有一种最喜欢的应对模式。

无论是你要求对方做出改变,还是对方要你做出改变,重要的是一定要认识到:当一方要求另外一方做出相应变化时,上述的四种策略都是我们常用的应对方式。它们并不是孤立单独发生的,也不能说一方是好人,另一方是坏人。我们这样做只不过是试图消除对差异的焦虑,或消灭家庭中对“亲密”和“疏远”关系的威胁罢了。讨论这四种策略的时候,我们会把重点会放在夫妻关系上,但是其他关系(无论是亲密还是疏远的关系)都会发生同样的状况。

◎“亲爱的,我只要你想要的”:顺从的人

在夫妻关系中,那些“顺从”的人为了达到“一致”的效果,常常装作差异根本就不存在。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一对夫妻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就是这种情况。甚至孩子也不明白自己父母内心的真情实感。这样的夫妻会尽量避免家庭冲突,因为冲突意味着双方存在差异和不同。团结一致才是他们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这些人也许能或多或少意识到自己需要独立和不同,但是他们会认为这种需要是错误的,还会破坏夫妻关系,于是选择将其忽视。这样的夫妻表面上看起来关系十分融洽,因为他们从来不会因为发生冲突而打架。但是“顺从者”也会用其他方式宣示自己的独立和个性。例如,有些“顺从”的妻子会在上床睡觉时假装自己头疼,以此为借口不与丈夫发生性关系。这样一来,她就可以避免夫妻双方发生矛盾和冲突,同时又假借生病来维护自己的独立性。

┊示例┊

阿曼达和亚伯带着他们16岁的女儿波莉去看心理医生。他们说波莉有些“性滥交”,并且否认自己的婚姻有问题,自称关系十分融洽。医生问他们如何跟波莉谈论性问题,他们回答说除了一些性禁忌之外,基本没有跟波莉谈过有关性的话题。医生又问他们夫妻之间如何谈论性爱问题,他们说夫妻之间也没有谈过与性爱有关的话题,还承认夫妻二人很久都没有发生过性关系了。阿曼达说自己从来都不喜欢性爱。亚伯则说他明白妻子的心意,所以就不再向妻子求欢,甚至不跟妻子谈论关于性爱的话题。于是丈夫亚伯“顺从”了妻子阿曼达,但是这无法消除夫妻之间关于性爱问题的差异。这种差异产生的焦虑被移置到了他们的女儿身上,而女儿心理疾病的根源明确指向了父母的婚姻。

在“顺从模式”下,无论具体形式如何,顺从者的基本要求都是“不惜一切代价维持和平”。他们害怕发生冲突,尤其是冲突可能导致关系的破裂。从表面上看,似乎仅仅是一方在努力避免冲突,但是实际上双方都有问题,双方都在无意识地、不知不觉地用这种模式来避免焦虑。双方都没有充分考虑过对方的信仰、原则、思想和感受。相反,他们否认差异的存在,也从来没有认真地去了解对方和认识自己。因此,他们不知道夫妻之间的差异可以给他们带来好处,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请记住:“顺从者”并不一定是夫妻关系中没有力量的弱势一方。那些看似“软弱无力”的“弱者”却有着极大的能量。他们常常摆出一副为了成全对方而甘愿牺牲自己的样子。他们会说:“别管我,去做你喜欢的事情吧。”这样一来,他们反而在夫妻关系中取得了很大的力量和优势。

这样的“弱者”会在别人心中造成一种愧疚感,而他们也很会利用这一点。通常情况下,“弱者”会得到一定的“补偿”。他们会无意识地这样想:“我可以在这个、这个和这个问题上面做出让步,但是你最好今后在那个问题上向我妥协。”如果对方在那个问题上没有向“弱者”低头妥协,那么“弱者”就会不惜发生冲突:“我为你做了这个、这个和这个,但是你居然不愿意为我做那个!”即使第一次要挟不成功,这样的“弱者”也会加重你的愧疚感。

当“顺从者”感到婚姻关系缺乏亲密感时,他们的应对策略之一是积极参与婚姻关系之外的某些活动。他们可能会积极参加教堂活动或社区服务,也可能会悉心照料年老的父母,培养某种兴趣爱好,或者认真参加某项工作。很多“顺从”的母亲则变得过于干涉子女的生活——这对母亲和子女都是有害的。有些孩子的父母常常相互“顺从”,这会让孩子以后很难学会自己独立承担责任,因为过度关心的父母会为他们准备好一切。一些父母把过多的精力投到子女身上,是为了掩盖夫妻之间的差异,并无视自己对“亲密”或“疏远”关系的需求。

“顺从者”还常常是精神或者肉体上不太健康的人。他们与差异的斗争往往会以各种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频发的头疼或背疼、轻度抑郁、酗酒、频繁失业、甚至癌症、心脏病、严重的精神失常,乃至需要被送进精神病院进行治疗。

┊示例┊

罗伯特曾经酗酒长达八年。神志清醒的时候,他在婚姻关系中表现得十分怯懦,不敢伸张自己的权利。他对妻子极其顺从,就像小时候他对专治的母亲那样顺从。但是,他一旦喝醉了就会变得截然相反。他会暴跳如雷,还会对家人胡言乱语——有些话在他清醒的时候是不可能说出来的,而他的本意也并非如此。后来,他学会在婚姻关系中挺直腰板儿,变得越来越坚强自信,结果酗酒的次数也大大减少。

问题

1. 在你的原生家庭中,谁扮演着“顺从者”的角色?他在哪些隐秘方面具有巨大的力量?他会获得哪些补偿?

2. 现在,你会在什么时候宁愿选择“顺从”,而不愿承认你与他人的差异?

当然,也许现在你也猜到了,“顺从者”有时候“生病”可以解决其自身及他人的焦虑。夫妻关系中的另外一方也有相同程度的焦虑;“顺从者”的“生病”可以给家庭提供一个焦点,吸引夫妻双方的注意力,从而让双方都忽略掉关于差异的焦虑。这样一来,“顺从者”就可以保持家庭关系的平衡。如果“顺从者”痊愈了,夫妻双方就要想出别的办法来避免直面二人之间的差异。

◎“我按自己的方式行事”:反叛的人

那些“反叛者”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想要更多的距离和独立性。但是,一个人真正完全独立于社会之外的状态也是十分可怕的。因此,“反叛者”们不得不跟社会中的其他人保持较近的距离,但同时行为上又具有一定的反叛性。例如,当甲要求“反叛者”乙去做某事时,乙却去做另外一件事,即使有时候乙听从甲的建议会更好,结果也会如此。

“反叛者”喜欢与众不同,但是当他们真正做到与众不同时,却感到自己缺乏安全感。“反叛者”痴迷于叛逆的行为,拒绝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反叛者”总是忙着抵制别人设定的生活目标,却无法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对于“反叛者”来说,“独立”意味着做与别人相反的事情。但是这样一来,“反叛者”还是受到了他人制约。其他人仍然限制着“反叛者”的自由,而“反叛者”只不过是按照与别人相反的方式来行动罢了。

当然,要做一个成功的“反叛者”,你首先需要有一个反抗的对象。大多数“反叛者”都能轻而易举地找到一个喜欢对他们发号施令的“权威人物”。这个“权威人物”的观点总是正确的。他总是对“反叛者”说:“如果那样做,你会后悔、会受伤、会不及格、会被解雇,或者会发生事故。”当预期的坏事发生之后,这个“权威人物”会说:“我告诉过你,你本来应该听我的话(或者像我这么做)。”但是这个“权威人物”接下来会跳出来,替“反叛者”收拾残局,承担起“反叛者”造成的损失和责任。因此,“反叛者”很少要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总有人站出来帮他们摆脱困境。

在很多时候,家里的“反叛者”往往是第二个儿子,或第二个女儿。在这样的家庭中,二儿子或者二女儿常常费尽心思,努力表现得跟长子或者长女不同,希望家庭能够接纳他们的独特性。通常情况下,其他兄弟姐妹则更加“循规蹈矩”。这些“反叛”的子女常常会与另外一个家庭中的长子或长女结婚。这样一来,在组建的新家庭中,这些“反叛”的子女可以继续反抗其配偶的“权威”。而他们的配偶过去曾经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负责管理年幼的弟妹,现在则很愿意在新的家庭中管理“反叛”的爱人。

这样的关系也许可以持续很久:夫妻中的一方扮演着“权威人物”的角色,总是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另外一方则扮演着“反叛者”的角色,从来都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示例┊

苏琳在其原生家庭中是第二个女儿。她嫁给了尼古拉斯,他是另外一个家庭中的长子。夫妻二人在很多方面都很和谐,因为苏琳习惯于依赖他人,而尼古拉斯喜欢指挥别人。但是苏琳不喜欢做别人的“依附者”。于是她成了一个“女权主义者”,常常说男人“耽误”了女人。但她不愿意采取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常常抱怨尼古拉斯总是替她做决定,她却喜欢听从尼古拉斯的安排。后来,尼古拉斯得心脏病去世了,苏琳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生活。苏琳内心深处实际害怕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而尼古拉斯恰好为她提供了屏障和掩护。因此,她的“反叛”其实只是表面上的。

问题

1. 在你的原生家庭中,谁扮演着“反叛者”的角色?他对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有何影响?

2. 在你现在的生活中,情况又如何呢?在你现在的家庭中,你是“权威人物”还是反抗“权威人物”的“反叛者”?如果没有“权威人物”和“反叛者”的对抗,你的生活将是怎样的?

◎“我才是一家之主”:攻击的人

家庭中的“攻击者”也会因夫妻差异产生焦虑,但是他们认为这种焦虑和其他一些不好的东西都是别人造成的。他们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如果得不到的话,就会感到沮丧和挫折。他们认为夫妻关系中的另外一方造成了其挫折感。他们常常恬不知耻地说:“要是你更好一点儿(或更体贴一点儿、更善解人意一点儿、更关心一点儿等),我就不会这么难过了。”婚姻关系中的“攻击者”往往把另外一方看成是麻烦和障碍,不惜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改变对方。

如果夫妻双方都是“攻击者”,那么这个家庭必然冲突不断。他们总是一方开始“攻击”,另外一方进行“反击”,如此往复循环、持久不绝。他们都想在所有方面占上风,或者至少与对方平起平坐。无论双方争执的焦点是什么(即使简单到去看什么电影),除非一方认同另外一方的观点,否则必有一方感到十分失望。这样一来,夫妻双方都要把大量精力浪费在让对方听话和认输上。

┊示例┊

唐娜和杰夫的生活品位不同,这导致他们总是不断发生冲突。例如,唐娜喜欢古典音乐和比较知性的书籍,杰夫喜欢摇滚和传奇故事。他们总是因此相互攻击。杰夫说唐娜“太势利”“太装腔作势”,唐娜则说杰夫“太愚蠢”“太庸俗”。当然,他们双方都对彼此的差异感到焦虑,因为他们都害怕自己被对方否定和拒绝。因此,他们二人费尽心思,想向对方证明自己的爱好才是“正确的”。

在接受治疗和咨询的过程中,治疗师首先让这对夫妻对各自的价值观建立自信,消除他们对各自价值观的焦虑和恐慌。这让他们认识到没有必要强迫对方与自己的价值观保持一致。最后他们终于承认:彼此只不过是不同罢了,没有什么谁对谁错的问题。一旦接受了对方的差异,他们就开始变得更善于妥协和协商了。例如,他们开车出去时,会轮流决定听哪个电台,而不是相互争夺和指责。他们不再相互进行无谓的人身攻击,因而能够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彼此相安无事、和平共处。

陷入“家庭权力争夺战”的夫妻常常会想:“在我做出改变之前,你首先要改变。”于是,他们陷入了相互敌视的怪圈,即每个人的“不良行为”都被看作是由另一方的“不良行为”引起的。例如,丈夫对妻子说:“如果不是你整天唠叨,我才不会喝那么多酒。”然而妻子说:“如果不是你喝那么多酒,我才不会整天唠叨。”这样一来,总要有人首先停下来,才能终止这种恶性循环。

家庭关系中的“攻击者”身上常常有一个潜在的问题,那就是他们大多缺乏自信。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夫妻双方都觉得自己不够好。每个人都想让对方与自己保持一致,从而让自己的自我感觉更好一些。当然,受到攻击的一方不会心甘情愿做出改变,于是这种做法从根本上来说是失败的。

┊示例┊

贝蒂和亚森在婚姻生活中常常因为各种问题相互指责。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而对方的行为是“错误的”。无论他们争论的问题是什么,也不管问题大小,譬如开车去奶奶家走哪条路、去什么地方度假、谁花的钱最多等——都能引起分歧乃至争吵。这些问题都会让他们把对方的“缺点”仔细罗列一遍。

于是,他们决定去找婚姻关系咨询师,但仍然觉得是对方出了问题,希望咨询师能够纠正对方的错误。

咨询师首先询问了他们各自原生家庭的背景和以前的生活经历。一开始,他们都以为这些问题是无关的,甚至根本不需要问,因为他们都认为自己的家庭背景不会对婚姻关系造成什么影响。但是双方都认为对方的家庭背景“有问题”,并且不厌其烦地分析对方家庭的“古怪之处”。当贝蒂和亚森仔细分析了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的经历和感受之后发现:现在的婚姻关系模式源于他们早先的原生家庭背景。他们认识到:两人的自信和自尊都十分脆弱,对别人的批评和指责都极度敏感。于是他们开始学会对自己的情感负责,不再过多地苛求对方。这样一来,“家庭权力争夺战”就慢慢消失了。现在,他们不再要求对方做出改变,反而争相做出更多的改变。

问题

1. 在你的原生家庭中,谁曾经参加过公开的“家庭权力争夺战”?这是如何开始的?又是如何结束的?

2. 现在,在你自己的家庭中,你是否也会加入“家庭权力争夺战”?除了攻击别人和对别人做出反击之外,你还可以采取什么别的手段?是什么让你陷入这样的家庭争端?

◎“再见!”:断绝关系的人

对于一些人来说,处理人际争端的唯一方法就是离开,或断绝关系。当争端发展到一定程度,让他们感到难以忍受的时候,他们就会抽身而去,或者至少在情感和精神上貌合神离。这可以表现为换一个新话题,打开电视机以停止交谈,离家出走,乃至离开一个城市或国家。很多住在同一所房子里的人在精神和心灵上却相距十万八千里。

“断绝关系”的一种情况是:一名男子仍然和他的妻子生活在一起,而且表面上看起来对妻子非常“顺从”,但是在情感和精神上早已经“同床异梦”。另外一种情况是:年轻人刚成年就从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搬出来,只有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才回家看看。我们一开始提到的苏就是这种情况,她从家里搬出来是为了避开喜欢吵架的父亲。当然,她也是完全有能力照顾自己的成年人。

很多人与家庭断绝关系是因为感到自己在家中十分无力。他们认为自己的配偶掌握了家中所有的权力。与这样一个强势配偶在一起生活,他们无法保持自己的个性,没有办法“做自己”。他们因此感到十分不自信,开始孤立自己,认为自己不需要别人的陪伴。这些人往往看起来十分独立,但是就像前面提到的“反叛者”一样,这只是一种假象。他们的“独立”常常建立在“拒人千里之外”的基础上。当他们在感情上向别人靠近时,就会感到非常焦虑。他们在社交和工作上往往表现得很正常,甚至十分优秀,但是一牵扯到感情,就会一塌糊涂。他们在原生家庭中尚未解除的依赖性越大,就越有可能在感情上与别人断绝关系。那些被他们抛弃和断交的人往往会感到十分无力,而主动断绝关系的人似乎掌握了这段人际关系中的所有权力。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被抛弃和被断交的人往往无法在那些主动断绝关系的人面前保持自己真正的个性。

┊示例┊

艾维塔跟赫尔南多结婚20年了。他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越来越多,大多是由艾维塔的变化引起的。在他们婚姻的前17年,赫尔南多一直是家里的“管事人”。他总是做出一副“独断专行”的样子,切断自己跟艾维塔感情上的亲密联系。他也曾经这样切断自己与原生家庭的联系,以避免来自原生家庭的批评。虽然他看起来颐指气使、独断专行,跟艾维塔比起来更是如此,但是在内心之中非常依赖别人。只要与艾维塔保持一定距离,并且处于支配地位,他就不会产生焦虑。只要艾维塔对他顺从,夫妻关系就会和谐。但是艾维塔后来变得不那么顺从,并且扬言要离开他。于是赫尔南多开始恐吓艾维塔,却根本没什么效果。这样一来,他彻底崩溃了,开始向艾维塔乞求,说她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离了艾维塔,他就不能活了。

从上面的事例可见:赫尔南多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依赖性。于是在他结婚之后,这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遗留问题。

人们在情感上与自己的原生家庭断绝关系是很常见的现象。我们常常认为,一旦与原生家庭划清了界限,就会摆脱原生家庭的控制,不再受其影响。这样一来,我们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但是,在原生家庭中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还会随我们进入新组建的家庭关系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有些人不断结婚和离婚,不停地更换新伴侣,却总是无法成功地建立起令人满意的伴侣关系,而且他们总会认为这是新伴侣的“错误”。

问题

1. 在你的原生家庭中,谁曾经与其他成员“断绝关系”?你的父母是否曾经与整个家庭,或者家庭的部分成员“断绝关系”?这是如何引起的?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有何反应?这样的事情对你的身心发展造成何种影响?

2. 现在,你与家庭中的部分成员“断绝关系”了吗?你认为这种行为有何帮助?或者有何阻碍?

当家庭成员之间自然形成的差异变得令人不安时,总有一个或几个成员站出来,要求大家协同一致。除非某个家庭成员的自我意识足够强烈,否则他们往往会用以上四种方式中的一种做出反应。相反,一个健康的、运行良好的家庭应该能够容忍家庭成员之间的许多差异。良好、健康的家庭会认为成员之间的差异是有趣的、正面的,还会利用这些差异进行相互激励、共同成长,而不是害怕差异。 cUo5QZejW/4fD7remqkRUmRjktNScINdQNhDY9peAO+19sFinQGk0sLTaTMgsQ5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