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当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对“学习能力”的要求正在改变

无论在哪个时代,父母考虑到孩子的将来,都教育他们要勤奋学习,吸收知识,提高修养。日本人也不例外,自古以来就把获得“能力”视为目标。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后日本进入1亿总中产时代 ,受教育热情高涨,考场竞争激烈。不过,日本从曾经推崇填鸭式教育的时代,一下子进入“宽松教育”时代,后又重新审视宽松教育……几经转折,到如今,孩子的教育应该以什么为目标呢?家长、孩子都进入了为之苦恼的时代。

为了让孩子不受时代、制度的摆布,将来能幸福地走上多彩人生路,对于现在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教育,父母能为孩子做些什么等问题,此时此刻可以试着重新考虑。

我将围绕着让孩子在未来立足的培养方法、教育方法,和大家谈谈自己的见解。

人们在任何时代都追求“能力”“聪明”,但是当今社会,世界加速变化,“能力”的内容也在逐步改变。

对于孩子如何学习才能变聪明,特别是家庭教育方法,父母现在必须重新审视。

所谓“学习能力”,至今为止是指完全记住教科书内容的能力,如果感觉脑子里仿佛有一本书,那么考大学就能获得高分。这种“记忆重现型”学习能力一直备受重视。

与之相对,最近对另一种学习能力的好评飙升,即“解决问题型”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每个人根据自身的观察和感知,分析、解决问题。这种学习能力也包含积极行动在内。

可以说,“解决问题型”能力由思考、判断、行动三者结合而成。不像以前那样,只要被动接受课堂内容,一点点记住就行,还需要自身积极思考,根据思考的内容进行判断、行动,身体力行地攫取知识。

今后,为了提升后面这种“解决问题型”能力,案例分析之类的教学项目会在学校教育中逐渐增多。

当今社会需要的“能力”

让我们更详细地了解一下“记忆重现型”和“解决问题型”这两种类型的能力。

“记忆重现型”,如其字面意思,是记忆力强、擅长应试的类型。“解决问题型”是在实际工作中擅长处理问题的类型。

人们口中的“聪明”一般指前者。后者在工作中依靠自己的远见卓识解决问题,哪怕受教育经历不及前者,也有不少人凭借精明能干获得“工作出色”“机灵”之类的赞扬。

此外,“解决问题型”还包含一种能力,类似于“老奶奶的智慧”,也就是在现实社会中生存下去的能力。在昔日的小说中,时有此类人物登场。

比如夏目漱石在《明暗》里写道:“长到23岁,若不能更娴熟地掌控各种事物,按自己的意思操纵它,便算不上聪明女人。”

23岁就做到这样,看来以前的人比较早熟,这句话中的“聪明”指的就是“人生智慧”“洞察力”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能力。

因为我们的教育长期偏重知识,在现实社会中缺乏活学活用的智慧,现在强调“解决问题型”能力的必要性,也许是对此有所反省。

以前通过身边的老爷爷、老奶奶、左邻右舍爱唠叨的大叔大妈们自然而然地学到的东西,通过谚语学到的东西,到如今不得不改在学校里训练、培养。

今后,兼备“记忆重现型”和“解决问题型”两种能力的人肯定占据优势。

因为这个时代信息庞杂,人们必须大量吸收信息,并自我消化后灵活运用。所以,记忆力是首要能力。

如果不能牢固记忆,即使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你也会因知识基础不扎实而缺乏说服力,或因信息谬误出现工作纰漏,产生问题。你很可能因为这点缺失就被贴上“这个人没用”的标签。

学习基本靠背。无论是医学还是法学,没记住知识,就可能导致误诊、误判。所以,过于重视头脑的灵活运用却忽视记忆的话,在现实中也会引起麻烦。

对“记忆重现型”能力和“解决问题型”能力不偏不倚,达到两者平衡,才是如今社会追求的理想型人才。

第3章会详细介绍“记忆重现型”和“解决问题型”的学习方法,在此先请大家记住这两种能力。

规划人生全景的能力

上文介绍了两种能力,这里我想再补充一种。它不是仅限于学习、工作上的能力,而是能洞悉整个人生、考虑人生计划的“大智”。

人不要拘泥于眼前,必须认清将来,选择前进的道路。为避免遇事惊慌、猝不及防,掌握宏观视野在将来会变得尤为重要。

比如,某人工作特别出色,一心扑在事业上,度过了30岁、40岁,虽然也盘算着哪天结婚、生子,但是蓦然回首,他发现自己已然50岁却仍然单身。这种情况完全有可能发生。

当今时代,人生呈现多样化趋势,个人能够遵从自己的意愿自由地选择生活方式。正因为这样,“什么岁数必须干什么”的压力没有过去大。

但从另一个方面说,时间更容易在不知不觉间流逝。

为了不后悔“那时候这么做就好了”,我们也应充分培养规划人生全景的能力,想好自己的人生应该如何度过,什么年纪该干什么。可以说,拥有这种能力,比“学习好”更重要。

智者的思维很单纯

拥有宏观“大智”的人,我也见过一些,他们大多不做无谓的思考。

比如我的一位初中同学,从小立志当医生。因其父辈也从医,他本人觉得从医理所当然,学习极其勤奋。

父辈从医,所以子承父业要从医

想当医生必须拼命学习

想考学费较低的国立大学

为此必须学好数学和英语

他毫不犹豫地把所有事情一步步计划好。但仔细想来,能否考上国立大学取决于其自身能力,和父辈从医实际上没有关系。在花费方面,国立大学不像私立大学那样要缴赞助费,但这点有利有弊。归根结底,父母并没有要求他当医生。

但他受家风影响,并目睹父辈工作时的身姿,自然而然地觉得“这个职业好”,一根筋地把医生视为职业目标。因为他的想法简单至极。

之后,他将目标锁定在救治孩子的儿科,考进医学部,当上了医生。

只要心中有这么一根轴线悄然贯穿,就能摒弃踌躇和多余的欲念,心无旁骛地过上充实的人生。这是实现“大智”、值得钦慕的人生状态。

当然,不得不承认,即使确立了目标,也无法按计划达成是人生常态。

虽然这听上去有些矛盾,不过我们一方面要有洞察人生全景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要有坦然接受平凡日常和现有环境的坚韧。

我有很多朋友不但“头脑好”,而且意志格外坚定。

他们的过人之处在于,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手头工作上,这种习惯已经形成。一旦进入“启动状态”,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会坚持到底。他们对此感觉不到压力,在自身被赋予的位置上竭尽所能。

也可以说,正因为他们通过学习掌握了人生的预见力,才能摆脱不安,专注于当下。

他们放宽心态,总是保持从容不迫。这种顽强走过漫长人生路的“大智”,我们应该铭记在心。

通过学习培养“对事物的见解”

学习也是为了形成“对事物的见解”。

现代社会,五花八门的信息瞬息万变,让人眼花缭乱。身处其中,会观察、分析事物的人才是强者。

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如果有A视角,那必定有与之不同的B视角,如能兼具两种视角,就能全面地观察社会。

当日元升值时,有人说“日元升值真遭罪”。但这种情况下,是谁遭罪,谁不遭罪呢?反之,当日元贬值时,又是谁受损失,谁得利呢?试着揣测其中一方的想法,这种练习很有必要,这叫“角色扮演”,把自己代入某个身份,学会多角度地观察。

对于主营出口的人来说,日元贬值意味着能突然大赚一笔,但对于主营进口的人来说,石油等原料价格攀升,采购要花血本。不同的立场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我们要像这样从两方面考虑。

孩子升入小学,父母就可以通过讨论这类问题,教导他们“事物分表里,要从两方面观察、思考”。

比如告诉他们,机器人在社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对此有赞许,“服务台也换成机器人接待,真有趣,它还会做其他各种事情,越来越先进了”;也有担忧,“有人会因此失业吧,机器人这也能做那也能做,那我们怎么办?”

如果孩子表现积极,可以让他思考更难的问题。

英国根据全民公投结果,决定脱离欧盟。脱欧派和留欧派各自拉票,最后脱欧派以微弱优势获胜,大家可以试着整理双方观点,这在家里也能做到。

脱欧派的想法是,“移民一旦增多,自己的工作被抢走,当然不乐意了。”留欧派的想法是,“还是和其他欧洲国家抱团比较安心,再说,毕竟合作这么久了,从经济上考虑也是留在欧盟比较好吧?”双方的对立观点,即便是小学生也完全能够理解。

别因为孩子才上小学就避而不谈,如果向他认真解释的话,三四年级的孩子基本能听懂。

我一直给小学生上课,感觉特别是四年级以上的孩子,其理解力已经和大人相差无几。

所以,当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请大胆地把他当作大人对待,逐步培养,让其未来人生所需的“见解”生根发芽。 a1pUY3IieedqBeU1s0eTaF8ODMX3/BMy3VvhSPo+ze7R6wEiGRd00U7WFk9PWKQ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