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用心灵的感动点亮孩子的天赋开关

多多接触一流事物

歌德曾说:“知晓一流事物,培养良好品位。”

父母和教师的使命就在于,向孩子传授知识和素养,让它们化作孩子毕生的财富。

比如谈起雕塑,要让孩子知道米开朗琪罗。我个人认为他居于雕塑艺术的顶峰。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中的《哀悼基督》神圣而美丽,我简直怀疑它并非出自人类之手。一块大理石竟然能雕琢成这样的作品,堪称鬼斧神工。

观者为怀抱基督的圣母玛利亚的身姿倾倒,感受到凝聚其中的艺术性和高超技艺。

米开朗琪罗说,观察石头可以看见里面埋藏着的雕像,自己只不过是把它挖掘出来而已。这让人不禁慨叹天才的感官果然与众不同。

孩子虽然不太有机会亲眼看见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本尊,但可以通过画册、图鉴等间接欣赏。大家不如先用这些办法让孩子接触一流的作品。

孩子若能感受到米开朗琪罗作品的瑰丽,对于雕塑艺术的审美也就提高了。

再比如,当有毕加索等著名画家的画作展出时,请带孩子前去一睹真迹。边欣赏边问:“如果这些画可以送你一幅,想要哪幅?”若是孩子回答“这幅”,就把印有此画的T恤衫、马克杯等纪念品买回家。这么做,孩子在家也能与毕加索的作品朝夕相伴,心生亲切感。

如果谈到足球,可以陪孩子一起看梅西踢球,一起分析比赛的战术要点,一起激动地欣赏他不算高大的身形将运球、传球、任意球演绎得如此精妙,这点十分重要。

陪孩子一起观看网球名将锦织圭的比赛,或者领略顶级钢琴家演奏的古典乐。不拘门类,让孩子从小接触各种一流事物,在他们心中逐步树立起关于美好、关于喜恶的标准。

我长年担任NHK电视台E频道《玩游戏学日语》节目的综合指导,初衷就是想让0~2岁的婴幼儿接触一流事物。

比如著名诗人中原中也,他将马戏团空中秋千的诡谲摇荡用“吱呀——吱呦——吱呀吱呦”表现出来,不愧为诗人。

“污浊的悲伤中,今日又落小雪”,能吟咏如此佳句的人可谓稀世之才。所以我在节目中采用了中原中也的诗作。

当未满周岁的婴儿咿咿呀呀地模仿“吱呀——吱呦——吱呀吱呦”时,一流的诗情也许已经沁入他们心中了吧。

还有宫泽贤治,他以纤细的感受将疾风来袭的声音表现为:“呼、咚咚!呼隆咚!呼隆咚!呼隆!” 由野村万斋先生 朗读出来,更增气势。

诸如此类的名篇佳作在《玩游戏学日语》中播出,而我为该节目挑选文章已有大约14年。

2016年时,我邀请美轮明宏 为名为“美轮SUN”的卡通太阳配音,节目组觉得“只配音的话太浪费了”,百般央求他给太阳配上了面部表情。

虽然美轮抱怨“参加这个节目是被斋藤先生诓来的”,但我觉得孩子们听到他的声音,一定能牢记这些佳作。

不得不说,美轮对文章理解深刻,颇具朗读功力,将文章的深层内涵传达出来,和其他人念的有天壤之别。

个中真味,孩子接触了自然能懂。孩子接触宫泽贤治、夏目漱石、中原中也与谢野晶子 等人的作品,将大大提高品位。

流行乐听披头士,古典乐听莫扎特,总之让孩子与世间公认的一流事物相遇,以此激发其沉睡的天赋,展现出各方面的才华。

孩子邂逅一流事物,产生触动,这也会转变为其人生的动力。父母自己不必非得是顶尖人物,重点在于知晓哪些属于一流,让孩子去接触,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正因孩子年幼,故这方面千万不可敷衍了事。

了解专业工作的魅力

等孩子稍微长大些,可以教导他们,一流事物是由专业人士创造的。

如果孩子喜欢漫画,就引导他们欣赏画面表现手法:“每格的构图都不同吧?很想往下翻吧?”体会每一章的收尾方式:“剧情在这里中断,超级想看下一章吧?”甚至可以一起琢磨每句台词。

这么一来,孩子会通过喜欢的漫画认识到“作者画得很好”“职业漫画家原来是这样工作的”。

从各种兴趣点出发,不单纯作为娱乐消遣,也不仅仅做一名业余爱好者,而是感受到:“专业人士真了不起啊,竟然每周都能画出这么精彩的故事。”“哇,太厉害了,比上周预想的还要好看!”和孩子交流诸如此类的观后感,他们的视野一定会变得更广阔。

以前我和孩子们一起看《周刊少年Jump》连载的《死亡笔记》时,试图猜测下一章的剧情,但每次都为出乎预料的新转折惊叹:“哎呀,竟然是这样!”

“专业人士就是不一样啊!”孩子们听到这些话后,看待其他职业的角度也会与以往有所不同。比如看见音乐演奏者或播音员时,他们会关注到“这个人的演奏技巧高超”“这个人的发音清晰易懂”。

“专业工作如此有魅力”“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拥有这样的想法至关重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他们了解到,所谓专业性,就是让别人幸福快乐,这也是父母的重要职责。

此外,父母最好能告诉孩子,从事专业工作,在获得喜悦的同时必须忍受辛劳。

有位漫画家名叫古屋兔丸,他长时间站着工作。

他说:“这大概是以前在美院画素描时养成习惯了吧,而且站着不会腰疼。”他基本上不找地方倚靠,也不久坐,一直站着画画。

我问:“您大概能站着画多久?”他十分干脆地说:“14小时左右吧。”这个回答,我听着都犯怵。

他本人看上去相当斯文,但持续站14个小时的毅力实在强大得可怕。而且他的漫画十分传神,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等作品经过古屋先生的再次创作,展现出了一个超乎我们读者想象的独特世界。一想到这是他连续站14个小时的成果,我不禁对专业人士的可畏之处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要只关注绚烂的台上3分钟,听听幕后潜藏的故事,这对孩子来说也是宝贵的经验。收看《漫勉》之类的电视节目,可以了解漫画家的工作境况:作品到底如何绘制而成?人们为此付出了哪些努力?了解这些有助于孩子萌生想法:“啊,我也好想从事这个职业。”

不对特定职业、特定专业产生憧憬也没关系,只要孩子目睹触人心弦的专业工作场景,通过电视等媒体对此有所了解就已足够。

以前有个节目叫《Project X》,现已更名为《Professional》。孩子上小学后,完全能理解节目内容,可以收看并讨论。

通过该节目,孩子能深切体会到,众多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对工作怀有如此强烈的热忱。建造黑部大坝 、建造新干线、消灭天花,每项事业都无法靠一人之力完成,而参与其中是多么有意思的事。

节目还能告诉孩子,日本战败后,只有全民齐心协力才能重新站起来,不要只考虑自身利益,也不要只顾着自己争第一,履行自己的职责才是首要的。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也曾说:“在社会中尽自己的职责非常重要”“要成为人际关系中的一块石头,成为基石。”

这种职业精神在他的作品《夜航》《人类的土地》中也有显露。得帮大家送信,得承担职责……为了这些,他去执行夜航任务。

“工作”一词在德语中称为“Beruf”。

这个词含有“神赐的职业”“使命”等意思。

日本人也有类似的意识,有人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上天赐予的宝物,真正乐在其中。

比如作为老师,只要和孩子们待在一起就不由地感到快乐,所以,即使双休日都要辛辛苦苦地负责社团活动,也甘之如饴。他们一旦获得成就感,便不以苦为苦,遇到任何问题都迎难而上,也有解决问题的决心。

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要不断让他们了解专家们的工作,知晓日积月累向梦想迈近的重要性和意义。 PGAct6+O2K5RAvZwngWrz8uD6wUAH7VAQxmB2NCTcin1+sOgIAMEE++eP2WEA1R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