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题解

咱们今天讲《阴阳应象大论》,首先解释一下题目,这一篇叫“大论”。《素问》中能称得上“大论”的没几篇,就九篇,前面我们讲了一篇《四气调神大论》,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应该是《黄帝内经》整个《素问》里面最核心的一篇,后面还有讲五运六气的七篇“大论”。

《阴阳应象大论》的核心要点,是中医里面最重要的概念——阴阳,光阴阳还不行,还得“应象”,应什么“象”?应天地万物之“象”。“象”的本质是重视具象的直觉,它要求人的领悟性、观察力、概括力及诗性。如果不懂得“以物喻象”和“取象比类”的方法,就无法真正理解中医学。

总的来说,《黄帝内经》的天人之间的取象比类,是超逻辑、超概念的心领神会的类比。比如五行作为一个大象,它在《黄帝内经》中的成功,就不是物理学家的概括,而是哲人对世界的感觉分类,是哲人对世界上的物质及其性情的感觉分类,是“同气相求”,而不是物质结构的等量齐观。而感觉的相似、感觉的类同、感觉的相通,必然有着深刻的生理学、心理学乃至物理学的意义。这种“天人合一”的直观生命的体验,是我们领会《黄帝内经》文字的真正出发点。

中国古人很早就知道天地之大,以人的一生去认知和探索是不够和危险的,这么比方吧,如果你已知的部分是一个圆圈的内部,无知的是圆圈的外部,当你扩大了已知的部分,你会发现无知的部分也扩大了。所以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即,用有限的生命去探索无限的知识,是很危险的。那怎么办?中国的圣人找到了一个认识万事万物的好办法和捷径,《易·系辞》里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个认知天下的捷径就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其中要点是,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这是取象比类。取象比类的原则就是同气相求。同气相求中,又分为阴阳、五行、八卦种种,其中阴阳是至简法,五行稍复杂,比如木行——东方、青色、春天、肝、眼睛、酸味等,都在一气当中。而八卦更为多元及丰富,比如乾,为了说明“乾”这一属性,《易经》列举了一系列的事物来打比方,比如动物中的马、人伦中的父亲、天空、五行中的金、颜色中的赤色、形状中的圆形等,这些都在同一气中,这一气的总体特点就是“自强不息”。再比如离卦,取象于动物中的“雉”、人伦中的二女儿、五行中的火、天上的太阳等,这一气的总体特点就是“光明美丽”。这,就是取象比类。

那么“取象比类”的具体操作又要依准什么原则呢?依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原则。也就是说,一切先内求,一切先从身体上取,这也是我一直推崇《黄帝内经》的原因,不了解身体,我们就不知道古人在说什么。身体用尽了,才可以“远取诸物”。而关于身和物,我们又该从哪里认知呢?从汉字认知,因为文字就是对身体和物品的命名与模拟,所以要想明白这些,还得看汉字。中国的象形字是“取象比类”思维的典型代表,它的象与类,就是部首,说到部首,就得说《说文解字》,作为汉以前语言文字的总结性著作,许慎全书收字9353个,首创540个部首编排法,部首的分类与五行一样,都是探索世间万物规律性的一种表达。其中,从人身上取的部首有197个,比如人部、骨部、口部等,这些是“近取诸身”,比如,凡从“人”部的字都跟人有关:“伯”是人中的老大,“仲”是老二;再比如,“如何”的“何”字从人部,什么意思呢?是人佝偻着背挑着东西的样子,也就是后来“担荷”的“荷”之意,比如“荷枪实弹”就是人扛着枪的意思。再比如“页”(xié)部,像人头之形,跟头部相关:颈,脖颈跟头部有关;颅,指头颅;额指前额;领,衣领,也与头有关;题目的“题”,古代指额头;颔,指下巴一带,所以小肠病有“颔肿”;烦,是火上头,所以烦就为心病。躁呢,从足部,即腿乱动的意思,所以“躁”就是肝肾病。还有“肉”部,五脏中“肝”“肺”“肾”“脾”皆从“肉”部,唯独“心”没有,更强调它灵性的一面,而非脏器的一面,可见古人对“心”的独特认知。

把人用尽了,就从器用上取部首,器用部首180个,其中以祭祀为部首有28个,以兵器为部首19个,以动物为部首61个,比如隹部,指短尾鸟,所以雌、雄、稚、雅(乌鸦)等都从“隹”部,都是鸟类。以植物为部首31个,比如木部、艸部。最后,自然界37个,比如云部、雨部、日部、月部、水部、山部、土部、阜部等,这些是“远取诸物”。

听《黄帝内经》课后,很多人买了本《说文解字注》,不知道该怎么用,其实,就是先从后面部首认起,找到部首了,再按笔画去找字,就简单了,比如,先找到“宀”部,也就是宝盖头,就找到了跟“家”相关的所有字。找到病字旁,也就找到了和疾病相关的所有字,比如疾,病也,像一个人中箭的样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所以疾只是小病,是受了外伤的小病。病,疾加也。换言之,疾,是小病;而病,丙丁为火,火又应心,所以心病才是重病。

尤为有趣的是,《说文解字》自然观的核心,也是气、阴阳、五行学说。比如:

“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说文·日部》)

“月,阙也。太阴之精。”(《说文·月部》)

可见,日月是阴阳的最大表现。

阴(隂),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这个字呢,在阜部,大家记住“左阜右邑”就可以了,就是说,左耳朵为“阜部”,阜,是“高山”的意思,所有从“阜”部的字都有“山”的意思,所以《尔雅·释地》说:“下湿曰隰,大野曰平,广平曰原,高平曰陆,大陆曰阜,大阜曰陵,大陵曰阿。”而所有的右耳朵都是“邑部”,都是“城市”的意思,比如邯郸,都市的“都”等。有人会问:邻居的邻呢?过去是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有“里弄”一词了,就是二十五家为“里”。所以,“邻”,是最小的城市单位,五家在一起,可以互相监督,出了事就连坐,你看古代对人的管控厉害不厉害?!这种制度监管费用低廉,但会培养出告密者。而生活中最残酷的,不是陌生人会成为告密者,而是朋友、闺密、邻居、亲人会成为告密者,所以我们对此要有充分的警惕,不要回到那个时代,因为那个时代对人性的考验太血腥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善是利他,恶是自保。一个宽松的社会应该积极发展“善”,让人人从利他中得到愉悦,而不是让人人陷于自保而有恶行。背叛、出卖他人、诬陷他人等似乎不属于犯法,但这些是人性的“恶”,是权势压迫下的自保,是人性的沦陷,它比癌还可怕,因为它玷污灵魂。

还是回来说这个“阴”字,古文的阴字里有“云”,有云彩的地方就有阴影。段玉裁注释说:“夫造化侌昜之气,本不可象,故霒与阴,昜与阳,皆假云日山阜,以见其意而已。”你看段玉裁解释得多好。

很多人不明白,买本《说文解字》不就得了,为什么要买段玉裁注的呢?因为《说文解字》你可能看不懂啊,比如古代形容饥饿时会用一个词:叫“枵然思食”,你去查《说文解字》,说:“枵,木皃”。你就蒙了,一种木头,跟“饿”有什么关系?但有段玉裁注释就不同了,段注说“枵,木大皃”,大木头跟“饿”又有什么关系呢?段玉裁在旁边说“木大则多空穴”,大的树木里头都是空的,于是你恍然大悟,“枵然思食”就是形容肚子像大树空穴一样空荡荡的,当然想吃东西啦。所以,有段注和没有段注有很大不同。

阳,山之南,水之北。(陽)高明也。阳字也在阜部,是大山又高又明亮的地方。这与阴正好相反,山的南面是能够被太阳照到的地方,所以“阳”有温暖的含义。

再说说天地人“三才”这个概念。

在中国文化里,人,永远不是一个孤独的存在,有天,人有来处;有地,人有去处。天文、地理和人文交织,人生便充满意义和温暖。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尸子》)。由此,时空绽放,我们可以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先说天。

“天,颠也。从一大。”(《说文解字》)

《吕氏春秋·有始览》注:“天,阳也,虚而能施,故微以生万物;地,阴也,实而能受,故塞以成形兆也。”这是说,天为阳,虽虚而不见,但能化施万物;地为阴,实在而能收受,使万物成形。

“天”字的造字就是由“大”和“一”组成,“大”字就是人的正面像,是指人的身体。所以“天下即人身”,天和人的身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人甚至把人的身体按各个部位划分成“天地人”。

古人认为:人脸的两眉之上叫“天”,也代表你的童年。为什么呢?因为人小的时候,父母就是你的“天”,指父母对你的养育;两眉与鼻子之间为“中”,代表你自己要努力的人生,你要自己去完成这段生活,你既不可以靠天也不可以靠地,你当下走得好,你的人生后面才走得好。鼻子下面叫地,为“下”,代表你的老年,是你奋斗一生的结果。

中医在认识人体的时候,也遵循“天地人”的观念,人体很多穴位的名称都以“天地人”来命名。比如鼻子的下面有人中穴,是任督二脉的交会处。而嘴的两边有地仓穴,所以嘴是收纳粮食的地方。地仓穴属足阳明胃经,阳跷、手足阳明之会。主治口眼歪斜,流涎,眼睑动,齿痛,颊肿,以及面部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人的整个身体也可按“天地人”来分,以肚脐为分界线,肚脐以上为天,肚脐以下为地。即人体肚脐以上为阳,肚脐以下为阴,阴阳沟通的枢纽就在肚脐旁开两寸,此穴位名为天枢穴。《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所以天枢穴是人体的一个大穴,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人体天地(阴阳)之气转化的枢纽。

医家对天枢穴的认知源自天象。天枢为北斗第一星,主持各星的运动,也就是天上星宿的运动全部都是由天枢星这个枢纽来把持的。以天枢来命名此穴在人体气机中的枢纽地位,表明其可以推陈出新,沟通上下。经常按摩天枢穴可以使腑气通畅,帮助人改善脏腑气机、治疗便秘等。其方法是用两个拇指顶在天枢穴位置做轮转按摩即可。经常这样做,对不少疾病都有独特的治疗作用,比如说腹痛、痢疾以及高热等。腹痛或发烧,如果是因上下气机不交引起的,我们可以用艾条灸天枢穴20分钟,病情就能很快得以改善。

再说地。

地,在土部,指“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从土也声”。(《说文解字》)

这个定义解释了三个问题:元气是天地分化之要素;天地的性质——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地的作用——陈列万物、收纳万物。

大地,为什么为“阴”呢?为什么可以收纳万物,或者说厚德载物呢?这还得从这个字上去找原因。

“地”字左为“土”字边,右为“也”字。《说文解字》里指出:“也,女阴也。”“也”实际上是女性生殖器的样子。

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一个规律,即万物都有雌雄二性。阳以男性生殖器来代表,阴以女性生殖器来代表。男根最初的符号表现是一个正三角(△),后来在八卦中,用一根阳爻( )来表示;女阴最开始的符号表示是一个倒三角(▽),在八卦里,用一根阴爻( )来表示。

汉语里很多字中有“也”字,都与女阴之形相关。比如说水池的“池”,池外面有一圈,里面也有一圈,就像阴唇的外形一样。古代女神写成“祂”(tā),“礻”代表神灵,加上右边的“也”字,就是伟大的女神之意。同理,雌性的野兽就写成“牠”。

中国文化讲究“体用”,事物原本的性质为体。“土”是大地的一个本性,所以地的“土”字边,就是大地的本来面目。而“用”,就是事物所能产生的价值,大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也”字,就是它能够像女阴一样滋生万物,所谓“地”的阴性,也源于此。所以,“地”的意思就是能滋生万物的土。

最后,说人。

关于人的造字,有多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左一撇,右一撇,一阴一阳谓之人。

第二种说法是,两两支撑、互相搀扶,共同前行。

再有一种说法,“人”字,就像两个棍子在打架,以示人和人之间,会发生矛盾、冲突。

还有一种说法更有趣,甲骨文“人”字( )如同一个人的侧面像,意在不敢直面人生。直面人生是什么字呢?是“大”字,我们看看甲骨文的“大”字,是人的正面像。即如果敢于直面人生的话,人的格局就可能变大。

并且,“人”字还是一个偏旁,从一个“人”字可以生发出许多新字,变成各种各样的“人”。比如“仁”,二人也,二人为“仁”,三人呢?三人为“众”。“众”字在大篆中写作“ ”,上边是一只眼睛( ),下面是三个人( ),意思是人多了的话,就需要用眼盯着了,用人管理了。再,古代左为贵,所以向左学好,为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的“从”( ),荀子云:“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即做人要以道义为先,而非屈服于权贵、屈从于长官意志。向右学坏,一个人跟着一个人为“比”( ),所以有“朋比为奸”一词,就是不学好,互相勾结干坏事,就为奸。人的烦恼多源于攀比之心,总跟别人比这比那,比车子没人家的上档次,比房子没人家的豪华,比孩子没人家的学习好,无形之中必生出诸多无端的烦恼,所以,比,就是苦恼的根源之一。

所以,凡是从“人”部的字,都跟人性、人体本身密切相关。其实不管是一个人、两个人,还是多个人(众),这些汉字的背后其实都是在说做人的至简大道:一个人要做好自己,两个人要处好关系,多个人要各守其位。而认识和了解了这些汉字文化的本源,就能掌握生命的大道,遵从生命的规律,更好更幸福地生活。

最后,我们看一下《说文解字》是怎么界定“人”的吧。

人,在人部,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段玉裁注引《礼运》曰:“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又曰: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故天地之生此为极贵。”这个定义突出了人的高贵性,人,可是天地之心啊,这个心,不能乱,人若乱了,天地就乱了。

《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人,之所以为天下最贵,就在于人有气、有生、有知、有义啊。

天地人三才观,对中医药文化影响很大,其中,天、地是构成宇宙的基本材料;人又是万物之灵,得天地之精华。所以,用天地人这“三才”代表宇宙中最主要的三个事物。

中药其实也有天地人三材之说,天材为鹿茸,地材为人参,人材为啥,大伙猜猜?还是我说吧,胎盘,又称“紫河车”,据说大补。再大补也不敢吃呀,胎儿的底座,小神仙的底座,不敢、不敢。

其实,《阴阳应象大论》这一章就是中医意象思维的集中论述,故称“大论”。我经常说,如果我们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中医思维,我们就永远不知道中医在说什么,在干什么。当我们对万事万物都能以“阴阳”为判断标准的时候,我们便掌握了一个重要法门。《素问》从第一篇就讲“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至第五篇还是讲“阴阳”,可见“阴阳”,是中医思维里核心的核心。

阴阳,从哪儿看呢?老祖宗不难为我们,直接告诉我们,阴阳可以从“象”上看。好,我们先讲三个字:大象的“象”,你孩子长得像你的“像”,相片的“相”。这三个字大家知道怎么区别吗?大象的“象”就是大象本来的样子,就是有生命的、活的东西,所以指本来面目。而单立人的“像”,只是跟本来面目很相像的东西,它只是跟本来面目有些像而已,但是它不是那个东西,因为没有生气,不是本来面目。所以,你看“阴阳应象”一词用的是大象的“象”,就是告诉我们观阴阳一定要看阴阳的本来面目,不要被表象骗了。而相片的“相”,原本是个动词,有倚树木而远望之意,比如“相对象”,就是看对方本来面目之意。 2uwvyJjEJGl+0BtwSm2qenrUL3gzpBPIL7OS7T1oTaXgQ8hDrGJTkf8KLNo41mN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