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何谓“朴”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一段,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也像诗一样,四字四字,有韵律的。大家可以把“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16字真言写下来、背下来。这句话是说:能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人,就没有病。

我给大家讲一个笑话,中医热刚开始的时候,记者们一采访老中医,老中医都背这句话,弄得记者们都惊呼老中医太有学问啦,个个出口成章!所以你们也要背下来,背下来你就是老中医啦。其实,凡是学过《黄帝内经》的,这16个字没有不会背的。这16个字是非常重要的,你要想没病,就要守这个“道”。

先说“虚邪贼风”。北京人特别爱说“贼风”,通常指你睡下之后,从窗户缝或门缝透过来伤了人的风。如果窗户和门大敞,那风好像还不伤人。但这句给“贼风”加了个前缀:“虚邪”,这就有意思了,你若不虚,邪气就伤不了你,你若身体虚,则可以处处见邪气。我原先认识一位妇女,曾跟我说过她在医院碰到的邪性事儿,有一次,她累了,就随便靠着医院过道里的一张床休息,没想到那床上还躺着一个刚刚去世的人。她发现后就惊慌失措地奔向一个厕所,刚推开一个门,就又有一个人栽倒在她怀里,并且在她怀里咽了气……从那以后,她就得了稀奇古怪的病,她认定自己是招了邪气了。其实,邪气就如同苍蝇,专盯有蛆的蛋。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避之有时”是什么意思呢?中国文化里头总在讲时间的概念,这个时间里面,又暗含着空间。要理解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我们就要看另一篇文字《灵枢·九宫八风篇》。

《黄帝内经》实际上分《素问》和《灵枢》两本书。其实,做学问,最稳妥的方法,就是要学会“以经解经”,就是你不能凭借自己的想当然在那儿胡乱解释,而是要学会用经典解释经典。《素问》这段看不懂了,要么往后翻,要么去《灵枢》里找答案。比如这句“避之有时”,你如果草草一翻译:要按时避开贼风,也可以,但若碰到较真的,问你,按什么时呢?避什么风呢?你也许就陷入了窘境。所以,我们学经典,学的就是究竟,若想弄懂这句,就要去翻翻《灵枢》。《灵枢·九宫八风篇》里面,什么时间刮什么风,哪些风对人的伤害最大,写得清清楚楚。

中国文化里,有一张图很重要,就是九宫图。其实,把脉要想达到一种境界,靠的也是这张图。

先说九宫格的方位:上面是南方,下面是北方,左边是东方,右边是西方,东西南北是四正,还有四隅: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对应的时间:正南,夏至;正北,冬至;正东,春分;正西,秋分。

九宫八风图里的奥妙。

对应的风:大家一定要记住。正南,大弱风;正北,大刚风;正东,婴儿风;正西,金刚风。西北风,叫“折风”,是摧杀之气更大的风。我们从命名就可以知道,南方叫“大弱风”,对人影响不大;北方、西方都叫“刚风”,所以北风、西风对人的伤害就比较大。不要小瞧这个“刚”字,带立刀的,立刀就是杀气啊。中国汉字,部首很重要,没有杀气都挣不来钱。比如创维,“创”字就带立刀。叫“东方”就没戏,叫“新东方”就有戏,为什么呢?新东方里的“新”字,是“斤”部,“斤”是斧子,是最早的武器,也有杀气呀。但是如果姓名里带太多立刀的话,杀伐气就有些重了,如果自身很弱,就容易自伤,看来,什么都究根的话,才能“避之有时”。

九宫八风图,也经常应用于风水。整个房子,是一个九宫,其中,每间屋子又含有九宫,因此每个屋子都有风水的问题,任何一个小小的空间,都有九宫,都有东西南北,都有“虚邪贼风”。

何为“贼”呢?“贼”,是在你看不见的情况下,偷偷摸摸把你的东西、把你的生命拿走的,就是“贼”。比如“盗汗”,盗汗是所有汗里面最可怕的,为什么?因为“盗汗”像贼一样,攫取了你的心血,盗汗久了,生命就会出大问题。

首先,汗为心液,即汗为心血所化。天热出汗,属于自救;运动出汗,也属于自救,是血气宣泄到体表,毛孔已宣开,内外交通,则里面不憋、外面舒畅的象。否则,里面热血一沸腾,皮毛又不能宣泄,人就难受死了。其次,肺主皮毛,肺又为相傅之官,心君沸腾,宰相自然宣皮毛以救之。如果你坐在这儿没事就冒汗,这叫自汗,属于阳虚收敛不住的象。但到了夜里,人的整个生命系统都应该静下来了,这时候你还在出汗,就要出大问题了。就不只是阳虚,而是阴阳俱虚了,长此以往,不只是心,五脏都会出问题。

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说锻炼要出大汗,好减肥,其实这样很危险。经常会发生青壮年从健身房出来就猝死的事情,这么说吧,凡是心脏有病的人,越年轻越容易出现猝死,越老越不容易死,为什么呢?因为年轻人,心脏有劲,锻炼出大汗,马上洗澡又会出大汗,如此,绷紧有力的心脏一出问题就是大问题。而老年人哪儿哪儿都是疲疲沓沓的,发起病来,也不会太严重。所以越是壮年,越要小心。

现在很多男人,经常头上到脖颈一圈汗多,中医叫作“齐颈而还”,这是阳虚。还有种人每到吃饭喝酒必有汗,古人说这种人命主潦倒。还有更年期出汗也是虚汗,加上前胸后背一阵阵潮热,属于肝肾精血虚亏、收摄不住的象。天底下只有一个汗是没有大问题的,就是小孩刚睡下时出的汗。小孩身体小,运化快,如果半夜11点前出的汗,11点以后阳气开始生发,阳气生发就可以收住汗,所以小孩11点以后慢慢汗就止住了。如果你把这个道理懂了以后,小孩发烧的问题,你也能明白一二,比如你给他11点前吃了退烧类的药,逢病邪正在消退时,半夜11点后会慢慢退烧;若逢病邪正旺时,此时孩子可能又开始高烧,这是小孩子的身体想借阳气生发之时驱邪外出,可大人因为不懂医理,又盲目心疼孩子,就急于此时上退烧药,这样就把祛病的气机给憋回去了,可能会落下动不动就发烧的毛病,因为人体总要驱邪外出,所以小孩身体一好,就又开始发热以驱邪。

以上就是谈病邪与时间的关系。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风,人要知道该怎么去躲避它们,这就叫“避之有时”。人不仅要知道时间,还得懂方位,中国文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时间和方位是统一在一起的,怎么统一?就是你要通过领悟九宫,来领悟这个统一。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对外,你要知道先躲避什么,要先学会自保,因为生命的第一要素就是自保。

对内,《黄帝内经》的观点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轻描淡写八个字,真能做到的没几人。什么叫“恬”?就是“内无所营”,什么意思呢?“营”翻译过来就是“求”。“内无所营”就是内无所求,就是内心没有太多的需求。我们的焦苦、劳、累都是因为我们过度的需求导致的,说句实在话,所有疾病的根源挖到最深处,无非三个字—— 贪、嗔、痴。

我有一个做事原则,做任何事之前,我首先要问在这件事上我有没有贪心,只要在这件事上有贪心,人就会遭遇磨难。所以下一个问题就是,我有没有能力去驾驭或忍受这场灾难,如果没有能力,索性一开始就不做这件事。你记住,只要有贪心必有灾,很多人第一不问自己的贪心,总觉得这是我该得的,千万不要那么想,天底下没有什么是你该得的。

恬,是“内无所营”,淡,是“外无所逐”,就是对外界的事物要有淡然的心,就没有什么可以迷惑你。说白了就是,只有恬淡虚无了,才能“真气从之”。这第一篇净是名言啊,前面讲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你要想活得好,就守这16个字。要想活明白,就遵从“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16个字。

“真气从之”的真气,又叫阳气。什么才能让人安定?真阳之气足,人才定得住。你看现在外面的男人端个酒杯手都抖,都抖成这样了,还有什么好喝的?这个“抖”,就是精不足,“精”是指人身体阴的一面,能固摄阴的就是阳,阳不足,则万般固摄不住。

有一个女老师非常可爱,她有严重洁癖,每次讲课,课间都要换一身衣服。她最不能接受的一件事,就是上课时有男生抖腿。其实这个女老师已经是更年期了,她靠自律控制着自己,但无法控制自己烦乱的心,一看见有男生抖腿,她就收不住火,大吼着让抖腿的男生滚出去。男人抖腿,其实是特别不好的表现。我们过去有一句俗语叫“男抖穷,女抖贱”。女人宁可不嫁也不能嫁给抖腿的男人,首先,他的神儿收不住,心神不宁怎能养家?!其次,他身体差,精不足,阴阳肝肾俱不足。其实这种病很好治,包括小孩的多动症,都是一样的病。学中医的好处就是你只要一看他的表现,就基本上能给他归类,只要是“抖”,甭管身体哪儿抖,其实都是肝病。为什么男抖穷?男子抖腿,就是精不足,则脑力不够,脑力不够,他想问题就想不清楚,想不清楚他的事业就难以成功,事业不成功他就穷,就这么个逻辑。

同时,男人走路要特别有劲,女人若是走路也咚咚的,也是阳气足。比如有个人从来进出都听不到他的脚步声,我婆婆就笑着说这是个贱命啊。不要以为光学中医医理就可以了,民间的老话也是人生经验,也要学。中医,最关键的还是要识人辨性。学中医是三分在专业,七分在杂学,如果你没有杂学的底子,还是学不成。你要是会看京剧,就会发现里面不仅人物是脸谱化的,动作也是脸谱化的。丫鬟的走路方法就是脚后跟绝不沾地,走路飞快,小姐的步态就要舒缓曼妙。所以贵贱在艺术上可以通过脚后跟沾不沾地来表现。有人说我从现在开始练使劲走路行不?这是本性问题,强行纠正,人会摔得更狠。所以说句实在话,越是不同专业来学中医的人,学习起来就快,特别是学中文的、学艺术的、学物理学的、学哲学的,学起中医来进度飞快,因为杂学底子好。反而越是专业学医的,可能越学不出来,因为他的脑袋已经被固化了。

关于富贵、贫贱,大家不要以“钱”论,而是要以“命”论。有些人特有钱,但还是整天担心没钱,就是“贱命”;有些人没什么钱,却活得悠然,也挺贵气的。比如李白就没什么钱,但天天有人愿意出钱养他,宰相的女儿都想嫁他,这就叫贵气。

所以“真气从之”,也指“气定神闲”,气定神闲,不是装出来的,气定神闲一定是精气神皆足,里面足,外面才能从容;里面不足,外面从容不起来,装也就是装一会儿,过一会儿就烦躁了,邪气憋在五脏就“烦”。烦,从火从页,页,指头部,所以,烦,是心病。憋在四肢就“躁”,躁,从“足”,指四肢躁动。

但是还有一种“气定神闲”需要我们会辨识。我大学有一个同学,从来特别沉得住气,我这个人是比较冲动的,所以看到这种特沉得住气的人我就特佩服,我们有任何激动人心的讨论,她都不吱声。我觉得她好深沉,让人摸不到底啊!可有一天,我突然想明白了,于是我问她,其实你不是沉得住气,而是脑子慢,我们说的你都没反应过来,是不是?她说是啊,你们说的,我得想好几天才能想明白……白让我崇拜了那么久!但这种人虽然反应慢,可是,精还是足的,只是她阳气的活跃度不够,属于精足,神不足。我们毕业30多年了,唯一失联的也是这位。有意思。

下面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医只要讲到“精神”这两个字,一定是两个概念。古文就是这样,比如说“恬淡”现在是一个词,但在古文里,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比如“恬”就是“内无所营”,“淡”就是“外无所求”。精神内守,精是精,神是神,什么是精?精,如果按阴阳论,“精”是阴,“神”是阳。如果再继续分,“精”是血,“神”是气。“精”,是有形的,“神”是无形的,但这两个东西都要内守,都不可以外泄。我刚才说了精不足则抖,手会抖;气不足,这个“抖”就收不住,就是持续抖。

中医讲,“气为血之帅”,拿宝玉作比喻吧,《红楼梦》开篇就写贾宝玉初试云雨,先是在秦可卿的房里看到了对联和一系列跟女人、跟性相关的东西,比如,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秦可卿又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这一切,不能不让宝玉“气”动了,然后做梦,梦醒时,精,也动了。男孩子早熟,属于气动了,精动了;男孩晚熟,就是精特别足,阳气也特别能收得住。我认为男孩要晚熟一点,而女孩要早熟。因为女孩如果不早熟,就不能自保。女孩如果特别大了还不懂人事,来月经了也不懂,还以为自己受伤了,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生活中会有很多问题。而男孩晚熟一些,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男孩尽量晚熟一点,而女孩要早熟。

精与神,都需内守,精无妄伤,神无妄动,那么,什么是“妄”呢?

“妄”由“亡”“女”两字构成。亡,是迷失、走失。比如说“死亡”,死,从“歹”部,指剔掉肉的骨头。另一边是个倒着写的“人”字,就是一个人倒在地上只剩骨架了,意味着“死”。死是指肉体的消亡,而“亡”指灵魂的走失、迷失。

你看我们中国人从一开始就活得明白,人有肉体,也有灵魂,不必宗教教化。我们一开始就知道灵肉不分。受到西方科学的影响,我们就开始质疑灵魂的存在,整个思维和意识体系全部重建后,我们就没法回归这种原始思维。

死亡实际上是代表肉体,一个是肉体死亡,一个是灵魂走失。

“妄”是什么呢?从甲骨文里面讲,亡、女,就是逃跑的女人,逃跑的女奴,亡就是走失了,这个女人逃亡了,就是“妄”。在远古时代,最狂妄和胆大妄为的事就是女人居然跑了,这是男权文明无法容忍的事情,你怎么敢跑?在男人的眼里只要是逃跑的女人都是属于胆大妄为,属于非法的,所以都是属于胡来,一定要被抓回来。

被抓回来的女人,又用哪个字表现呢?是“妥”,上面是手爪的“爪”,下面是“女”,即抓住了女人,为“妥”。你不是跑吗?抓住你就妥妥的了。所以你看中国社会是怎么对待女人,就是裹小脚,让你跑不了。男人可以四处游走,但女人不行。现在可好,女人一踩油门可以跑很远,男人是越来越控制不住女人了,所以这世界不“妥”了。整个的人类文明完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很多人怀疑未来婚姻制度会消亡,但我不如是看,反而认为,将来能保守婚姻制度的,一定是一批顶尖级优秀的人,并由这些人来传承婚姻和传承家族,养出来不是温顺,而是敦厚,能够继承家业的孩子。

你看“妥”这个字多有意思,就是抓回来,所以叫妥帖、顺遂。“妄”就不妥,就是有颗狂野的心。所以归根到底大家记住,汉字已经把很多东西说清楚了,可惜我们现在真正从这个角度认识汉字的人少之又少。我之前讲过《从字到人》,后来又在山东电视台专门录了几期《说文解字》的节目,大家可以去看看。

“妄”就是胡来,就是迷失的女人。天底下迷失的女人其实是最糟糕的,我同意逃跑的女人,我不同意迷失的女人,女人一旦迷失是挺糟糕的,但是你可以逃跑。知道中国第一个逃跑的女人是谁吗?是嫦娥。嫦娥是第一个离丈夫远去的,而且一逃就逃到月亮上,就是宁守千年之孤独,我也不跟你玩了。你们现在天天纠缠跟男人这个那个,你跟嫦娥比一比,跟人家学学,要不然,就守在家里,要不然,就像嫦娥似的跑得远远的,让男的根本就找不着,或抓不回来。

“精神内守”,就是不要胡乱地对待身体。比如你要是想养精,就得好好睡眠、好好吃饭,就是食饮有节,就是这些东西,不用求别的。“神无妄动”,别老东想西想,所以你看修炼、修为,就是让你守一个念,抱一守一,就是你脑子别太散乱。我们现在人的脑子太散乱,所以我为什么要讲经典,就是让我们守着最精粹的东西。无论哪本经典,你只要能看懂前四篇,你的精神风貌就会跟别人不一样。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不求治天下,只求治自己的心,使其具有慈悲和温柔。好好读一本经典,用经典的美好,来内守自己的心。

所以与其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不如去学一本经典,它既是生命之根本,又是永恒不变之真理。所以我一直强调经典教育才是国学教育的首要,这其中还要讲究对经典的选择。比如说《百家讲坛》讲《弟子规》,这就有问题,因为《弟子规》不仅算不上经典,只是蒙学,而且有点奴才教育。让孩子读《弟子规》,我特别反对,但是我又不方便说什么。我不会跟幼儿园老师讲,说他讲《弟子规》是不对的,因为他不见得懂,但是我会建议他可以教一些美学的东西给孩子,比如说《诗经》,比如说《千字文》,这些是可以给小孩读的。而唯独《弟子规》《三字经》之类,我不同意给孩子读。读经,选哪一本经典是要看格局的。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让孩子背一背这些,胸怀顿起。《弟子规》开头怎么说?“父母呼,应勿缓”,从小让孩子焦虑,孩子玩游戏时注意力特别集中。孩子习惯了应付式的答应,而且只是口头答应了,不是内心答应,就不好了,繁体的“應”字底下可是有心的。古代人回答时用“诺”,现在人答应,总是说“知道了”。这“道”那么容易知吗?从他的态度你就知道他什么都不知道,他根本就没放在心里。你看这个“诺”,是有表情的,要低下头,这就是认真。你看说“知道了”,多傲慢、多轻浮。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安是“哪里”的意思,病从哪里来呢?其实大家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这三条,病就无处可来。人之所以有病,就是因为你内不恬、外不淡,真气又不从之,精神又不内守,全是否定状态,人最后就得病。因为只要人脑子一乱,身体就乱,情绪乱了,五脏就乱,乱了,就得病,就这么简单。所以你看全世界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医学,最后都归于两个字:修心。信奉《黄帝内经》,最后的结论也是修心,这个修心比宗教讲得还具体,修心的前提是修气血足,修气脉的宁静。所以我认为《黄帝内经》是所有经典的基础,因为它把生命里最底下的那个层面给你讲出来了,是至精微而致广大,所以最高的层面它也有,这就是《黄帝内经》,低到身体气血,高到灵魂。

信奉《黄帝内经》,最后的结论是修心。

在身体层面,比如有的人,脸动不动就冒红,这就是精不足,且阳气震慑不住阴精。但孩子的害羞脸红和激动脸红则是另一回事,他的心灵是如此敏感,他的语言尚且不能表达出他所感知的一切,但他肌肤纯净、气血活跃,此刻的脸红就是他心灵的语言……

是以志闲而少欲

《黄帝内经》,是段段重要、句句真言啊。这里的“闲”字怎么讲?这个字在古代又是“间”,古代有一副对联,叫“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就是打字谜,打两个字,一是“间”,二是“思”。这个“闲”字实际上是古代的“閒”字,后来分作“间”和“闲”。“间”就是缝隙,就是门缝中透过的月光。间者,隙也。我们经常用的一个词叫“离间”,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缝隙给拉大,就是挑拨离间。写成“闲”的时候,有无关紧要之意。

关于“志闲而少欲”,先前说了,《黄帝内经》不是宗教,所以欲望都从气血论,少欲,则不伤气血。我觉得这是《黄帝内经》最理性的一方面,因为一旦涉及欲望就会出现一个特别大的问题—— 西方文明认为欲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欲望是非常重要的。而中国文化深知欲望对人体和世界的戕害,所以道教、佛教和中医对欲望的话题都有独到的见解。

我们中国人有一个绝顶的自傲就是中国有四大发明,可是别人说了,你四大发明出来之后,为什么没有走向科技文明?西方人常疑惑中国为什么不用火药和指南针去开发枪炮和战舰呢?其实,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性,就是任何发明一定要看它对人有用没用,有害无害。作为人,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和“不为”的核心点在于对人是否有益。比如说,发明了枪炮,对人有益吗?无益。无益,中国人就不往这条路上走。

“志闲而少欲”,多思多欲,会怎么样呢?就说鼻炎吧,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会得鼻炎,鼻子不通气,不能畅快呼吸,头疼。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周围的气息是压抑的、不自由的,那时我们在父母的掌控下,他们约束着我们自由的想象。比如我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重症的鼻炎患者,我一上大学,一逃离父母的管束,这个毛病就顿然若失,不需要药物治疗。因为鼻子上通于脑,脑部的压力会导致鼻炎,就这么简单,什么能治病?有时候,逃跑能治病。如果现在你一看你老公就发愁就郁闷,那你就离开他好了,因为他是你的病根。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人生活在世上就是要自由,就是不要被别人控制,能自由地呼吸,何患之有?!

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惧”字,去掉竖心的“具”实际上是猫头鹰那种瞪大眼睛的惊恐状。神明都从眼走,如果人心安定,肾气充足,自然可以闭目养神。

“形劳而不倦”,是说身体劳作时要保持心境的安宁。还是举个例子吧,家庭主妇为什么都有怨气?因为世界上跟灰尘作战是最徒劳的事。当然了,窗明几净是件舒服的事,但死活跟灰尘较劲就难免会有怨气了。其实,细菌、灰尘比我们人类要长久得多,它们是人类的朋友,而不是人类的敌人,它们比我们顽强,比我们古老,比我们变异快。我们最好用一种好心态,和它们和平共处。

这种和平共处的观点,也是中医对待疾病的态度。不要小瞧我写的这些文字,它会让你的内心越来越踏实,就像好多人反映说听我讲的《诗经》后心境越来越美。而西医呢,未来只要出现两件事,就有可能崩盘。第一,是抗生素失效,凡经历过“非典”的人都知道抗生素失效的可怕。第二,是全世界大停电,检查、手术都做不了了。你说不可能,这世界上哪有什么不可能。有人说我们现在都进步了,永远再回不到“一战”“二战”那种黑暗了,其实那时也是人类科技的巅峰时刻啊,但愚昧依旧随时把我们打回到原始状态。因为人心随时可以回到愚钝、愚昧当中。古语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事情只有到了危险临近时,人才会惊醒、恐慌、害怕。此时,事,必有不可救;命,也有不可拯。而圣人的心,看蛛丝马迹,看曲水微澜,看云卷云舒之无常,故,不立危墙,不惹尘埃烦扰,悠然常在。“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心在于适可而止,道心却是中庸常在。所以说修行,首先是要有一颗警惕的、安稳的心。

人呢,不怕形劳,就怕心倦。在阳光下伺候花草,人的心不会倦,因为那些生命可以滋补你。愉快,心就不倦。心不倦,气就顺,这就是“气从以顺”。顺,是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生活状态。“顺”字有“页”部,指的是头。所以“顺”,首先要头脑清楚,精神愉悦,怎么才能愉悦呢?关键在于下面两句:“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各从其什么欲,各得什么愿?圣人怕你不懂,就在下面特地举了例子:“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这句话《道德经》里也有,可见其非常经典。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上一节讲到“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要想人人从其欲念,又能各得其愿望,就是要什么有什么,这事可是天下第一难。但要解决这第一难,就得“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这是什么意思呢?

先讲“美其食”,从语法上来讲这句可以翻译成“以其食为美”,但这里不单是讲人,更是讲身体的本能、本性。人做不到的,身体的五脏六腑却能做到。

比如,心是以何食为美?血啊。肺以何食为美?气啊。小肠以何食为美?液啊。大肠以何食为美?大便啊。人各有所欲,各得所愿的前提就是自己只得自己的食物,不能乱来,生命器官亦如是。从五脏六腑来讲,心以血为食,心主血脉。所以你给心吃别的,你说心啊心,我太爱你了,我要把天下的好东西都给你!就像我们对孩子那样,孩子我太爱你了,我一定给你吃最好的。其实,你所谓给它最好的,是你自己以为最好的东西,但不见得是对它合适的。再比如你去看病人,送蛋白粉,你以为病人就该吃这个,可虚弱的病人一吃那个高蛋白就加速了死亡,因为那不是他的食物。病重的人一定是喝稀薄的米粥才养身。大家都觉得虫草值钱,其实病人吃了也不顶大用,结果那些东西全是轮回送,你送给我了,我送给他了,就是一盒虫草送天下。“美其食”,就是心以血为美,肺以气为美,肠以粪便为美。肠子哪天非得说我也不以粪为食了,我也要吃血,这点妄念就有可能成了肠癌。

“任其服”,就是只穿自己适合的衣服,在什么位置上穿什么衣服,这事太重要了。就身体而言,心君主之官,就是赤色,穿红色衣服。肺,穿白色的衣服。肝是青色,脾是黄色,肾是黑色,这就叫“任其服”,穿错了不行。心是红色的,一旦白了,就是缺血了,就是死;一旦青了,就是寒凝;一旦黑了,就是肾水上犯。总而言之,只要不守自己的颜色,就是死路一条。

古代官服分得更清楚,皇帝身上绣多少条龙?九条龙。他弟弟亲王的官服就得绣蟒,他那上面就不能是龙。龙和蟒的爪子也不一样,皇帝身上龙的爪子一定是五个爪,亲王是四个爪,穿错了就得杀头,灭九族。你看“任其服”这事弄错了,会掉脑袋的。就是你在什么位置上穿什么衣服,乞丐非得穿一件西装,这不是不合适吗?而且衣服颜色也要搭配,中国是有色彩学的。中国的时尚学,大道至简,无非是五行生克。今年若流行绿色,明年便极有可能流行红色,或黄色,从绿色到红色是木生火,从绿色到黄色是木克土。

“乐其俗”,俗,就是风俗,乐其俗,就是专注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从肉身言:心的风俗就是“散”,就是热情,全给出去,就是君王,就是光芒万丈,就是太阳普照大地。太阳的神力是无边的,它最大的功德是“照”,无分别心地照耀万物,它不会因为你善就多照你一点,也不会因为你恶就不照你,这就是太阳的宽容度和无限的爱。在太阳的眼里,没有所谓的好人坏人,因为在时间的长河里,好和坏并不重要,在时间的长河里,谁都不重要,只有随性地、向善地活着,对自己才重要。

人生在世,要有点宇宙观,不能只有世界观,只有世界观你还是世界上的人,在宇宙观里你就是神。但是人间的规矩我们还得懂,还得守,内心有无比的自由,也要有无比的自律,人才得自在。所谓“乐其俗”,就是按照本性去活着。比如心的风俗,就是不分善恶。你不要以为心分善恶,不分,有什么好分的?善恶都不是终极的东西,善恶的中心无非就是自私。人不是一个好动物,也不是一个坏动物,人只是自私的动物。善是利他,恶是自保。如果人性里只有善,人类就无法利用万物以自救,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碰,人类就早早灭亡了。如果恶的本性在危急之关头不能发挥自保功能,人也会万劫不复。所以,我们要训练人性的完整,才不会任人宰割。

内心有无比的自由,也要有无比的自律。

“乐其俗”,心的风俗就是普照万物、统摄万物。小肠就是负责分清泌浊,也就是说分辨善恶这件事归小肠管,不归心管。大肠的风俗是什么?收了坏东西也把它细细地研磨,并拉出去,这就是风俗。如果它收了坏东西,而又不排出去,它就叫“不乐其俗”,身体就会生病。大肠是一点好东西都不要,但凡有点好东西,它都要把这些津送回给小肠,只会把坏的东西自己留下。你看大肠多了不起,谁能像大肠那么无私?所以人体的“大善人”是谁?是大肠,它可是你身体的大功臣、大善人啊。肝的风俗就是藏血、造血。脾的风俗就是运化,它一懒,全身都懒,五脏六腑各个都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不僭越、不乱来,就是“乐其俗”。

“高下不相慕”,就是各守其职,别追求、别羡慕别人做的事,别自己是苹果,偏要变成梨。说得更白一点,谁在身体里为高?心肺最高。谁在低处?大肠为低。“高下不相慕”这个事太难了,上不见得慕下,但是下一定是羡慕上的。为什么说身体最牛?身体就是本性,为什么一定要学《黄帝内经》?为什么我说六个经典都得读,但《黄帝内经》是根本?什么是本性?身体就是本性,而且身体这个本性不乱来,“高下不相慕”。人间所有的错误都在于:以他人之食为美,总想穿更高级的官服,以他人之俗为乐。于是,人性就乱了,人性大多数都在反本性,而只有生命是尊崇本性的,比如心脏不羡慕大肠,大肠也不羡慕心肺,各受各的累,各享各的福。

等我们讲到《灵兰秘典论》那一篇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五脏相当于中央政府。只管统筹,它收下租税,然后负责分配。那一篇着实有趣,把身体弄明白了,连政治都懂了,身体弄不明白,政治就不懂,天天在底下想着上面,有欲望,就有僭越。

“高下不相慕”的“慕”字用得好,高下相慕,实际上都是暗中较劲,摆不到台面上的。凡暗中较劲的,伤害就大。这个“慕”字,最下面也是个“心”字,心有三个写法:“忄”“心”,还有“慕”“恭”下的这个心。这三个都是心,摆在不同的地方意思就有差异,凡是“忄”都是发出去的,都是表现出来的,比如“情”;凡是“心”都是沉底的,比如“思”“愁”等。而“慕”“恭”的那种是心上加一份小心。“慕”上是莫,就是黑暗和沉默,就是深沉。

后面一句话说“其民故曰朴”,这句是对“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的总结。朴实,是天性的本真,要想理解什么是朴实,就用前面这几个条件印证一下。第一个是美其食,给你端上什么饭你都高兴,就朴实;给你穿什么衣服你都高兴,不用自己操心了,多好。然后乐其俗,无论干什么都高高兴兴地去做,不惜力、不抱怨,就是朴实。

比如好多人都夸我性格好,其实不过是随遇而安。有些老师太讲究,台上的背景跟他的衣服不配,他不上台;话筒不对,他不上台。我呢,你台上什么布景我不太看,上去就高高兴兴地讲课,高高兴兴完成任务,跟谁都不较劲儿。

“朴”是生命的本真,“实”就是让本真落地。不朴实就是增添生命的复杂性,就是较劲,谁较劲谁难受。脏腑顺应本性,就各有其乐。心以疏布为乐,所以到目前为止,只有心不生癌,因为它的本性就是散,而癌的本性是凝聚。肝以生发为乐,知道肝的生发力有多强吗?肝被切掉一部分的话,还会自己长出来。肺以肃降为乐,肺气沉不下去就会得病。脾以运化为乐,肾以收藏为乐,肾有点傻,见东西就藏,但再好的东西你也得吸收,吸收不了就得病,所以脾土克肾水,能消化吸收,肾才有“精”可藏。有一种人呢,就像肾,这是我的,那是我的,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这种傻,要是没人约束,就会出问题。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 你们看现在什么劳其目?手机、电视劳其目,所以,保护眼睛,不劳眼神,对身体就是最好的保护。闭眼和睡觉都是大补。

“淫邪不能惑其心”—— 淫邪并不专指色心,对万事万物没有正念、正行,皆属于淫邪,都会对心灵造成伤害。而色心不已,久而久之,不仅惑乱了本心,还耗精。

“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愚是蠢笨;智是聪慧;贤是贤明;不肖是不像,即不像祖辈那样贤德的人。这里既是对人的分类,又是用人的特质来描述脏腑特性,比如,愚就像肾,因其笨,因其傻,故不妄动;智就像心,随时随地都在变化;贤就像脾,任劳任怨;不肖就像肝,威猛好战。虽然它们有不同的特点,但都依照自己的本性劳作,不为外界迷惑,因此能够不惧于外物,都符合其道行,“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所以它们都能按自己的规律走到生命的尽头,并且动作不衰,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它们都按其天真本性作为,这就叫“德全”。德全者,则没有什么危险。

“德全不危”的“德”字古文写作“惪”,直心为德,后来又加了个“彳”字旁,代表行动,因此直心加上正确的行动就叫“德”。没有我们现在说得那么复杂,跟道德约束没关系,凭心去做事就行了。人将死时,没什么后悔的事,该享受的也都享受了,也没害过人,没有对不起谁,就是踏实和宁静。

别忘了此篇叫“上古天真论”,五脏六腑是肉身之上古,守“天真”之道,就是安稳生命的法则。现代医学的最大问题就是对“上古天真”的过度干预,改变基因、干预细胞等,如此,也许会破坏上古的混沌之德,让生命处于危险当中……

就社会上的人而言,愚,虽傻,但愚人也有愚人的好处,比如古代有愚公,因其坚持的本性,而能移山。

智呢,是指聪明人,但聪明不等于智慧。聪明,会使人更纠结;智慧,是让人不纠结。聪明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思、多变,容易游移、不坚定。所有的老师都喜欢聪明娃,对学生的用心比对自己的孩子多得多,可太聪明的,容易浮躁,所以脑瓜太灵的孩子往往靠不住。再说了,现在世上就不缺聪明人,也不缺会念书的人,到处都是博士、硕士,可成功的人一定是意志力坚定的人。人生最终的成败在于格局,而真与聪不聪明无关。现在的年轻人太过聪明了,反而容易耽误自己。还是那种温柔敦厚、肯吃苦、懂得感恩的孩子靠谱,但现在的人都不敢教育孩子“厚道”,总怕将来吃了亏。其实这种人就是一个算计心理,但目光有些短浅,从长远看,温柔敦厚之家,才能百毒不侵,才能走得稳当而长远。这就可以叫作“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所以我现在宁愿教一个愚笨一点的孩子,学传统文化的人要有沉着的气质,如此才能精进。

贤者是聪明但能守朴实之道的人。

不肖,指威猛好战的人。

总之,智、贤、不肖,都要有“愚”在那儿做底子才好,所以,“愚”反而排到了第一,否则就飘忽不定,很难成功。

《道德经》第三章也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老子的话是对“君”说的。君在人为心,心无分别,则五脏无分别;心不贪难得之货,则五脏六腑也不知何为贵;心君不欲火腾腾,脏腑亦不乱。所以,美好的社会、健硕的身体,都需要削弱心的欲念,只求肚腹的满足。肾精足而又收得住,就不乱闹。如此不生淫邪欲望之心,则国泰身安。

你看,经典大多殊途同归,条条大路通罗马,最后说的都是一个意思。经典这两个字怎么写?“经”字,系部,系部就是丝线,中国古代关于丝线的概念最初源于什么呢?哪条线是最让古人震惊的线?一定是脐带!孩子一生出来,脐带还跟妈连着,所以脐带这条线,意味着生命的根本,剪断脐带之后留下的疤痕叫什么?叫神阙,就是说此处是通先天神明的通道啊。从剪断脐带就说明你的后天开始了。所以我在书里反复写过,“经”首先意味着生命的根本。繁体的“經”右边的“坙”代表河流,所以“经”的第二个意义是源头。我们老说经线和纬线,大家知道两者的区别吗?就好比织布,经线,就是拉过来永恒不动的那条线,而纬线,就是反复变化的那些线,所以“经”的第三个含义是永恒不变。

“典”是什么?上面是册子、竹简,底下是两只手,所以经典的“典”是两只手要认真地捧着读的东西。我们现在看书就是翻,有谁捧着看?

读经典的好处,就是能培养我们有一颗宁静美好的心。每天晚上,好好地、安静地读两个小时书,会把我们从世俗的喧嚣里拉出来,会让我们游走在一个更大的、更美好的意境里。我常说,一个人活得是否充实,成功不成功,全看你晚上八点到十点这两个小时在干什么。白天谁都有工作,闲人没几个,晚上你怎么利用?比如八点十点你看电视剧,你这一辈子就是看电视剧,你就别想成功不成功的话题。这两个小时如果你在看书特别是在看经典或者是一本特别棒的小说,或者你在跟妻子、孩子游戏交流,你就是充实的,你就是在为你的未来充电。在这个时间段,如果总是在喝酒、应酬,那就完蛋了。如果说非得应酬不可,八点一定要结束。如果你没有这种拒绝的能力,你就没有成熟,在生活中有了主动权,才叫成熟。我们中国人很多的礼仪是牺牲自己来供给别人的快乐,干吗呀?!千万别把老天给我们的跟自己的心灵独处的时间给浪费了,也许,一天只有这几个小时是自己的,也是自己对自己好、自己提升自己的最重要的时光。终其一生,身体注定要成、住、坏、空。我们能做的,只是滋养和厚实自己的心灵,也唯有心灵,能在我们肉身毁灭后,继续在天地间长存……所以,养生,有次第,只为吃喝治病,会越来越恐慌,因为气血终将衰颓。而读经典、悟心性,是养生命,养心灵,会越来越安宁。 nb+hlGjBaF3iYTGvCeCJwVPVRjDBNQmdWhGJpOA9OMK7XeEH1LA0GS1RTx/6JMt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