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 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得道的人什么样呢?大家看到这里,就知道修道在中国自古有之,而且极有系统。

《黄帝内经》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呢?医书?真不全是,西医的书讲肌肉组织、细胞、基因等,但《黄帝内经》讲医理,必须先从天地阴阳之理入手,否则就只是皮毛论。第一篇《上古天真论》,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从题目上你就该领悟中医文化的特异与奇绝。它以一种恢宏的气势在谈论宇宙与人体的相关性,光学习这第一篇就已经让我们眼花缭乱了,结尾处这部分就更加让我们迷惑了,世界上真的有神人吗?

这一段不再是黄帝与岐伯的对话,而好像是黄帝的自言自语,“余闻上古有真人者”,就是黄帝曾听说上古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说他们本领如何高强等。大家不要小看这段话,其实这段话可以说是人类对生命追求的极致。现代人对今人追求长寿不觉得可笑,却觉得古代炼丹等长生术可笑,觉得黄帝追求真人、至人等境界可笑,就是今人的无知与无明。黄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对中国文化的建树是非凡的,他对真人、至人等的追求和向往,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文化现象。

其实,这种追求也影响了中国大众对生命的另类追求,比如,中国曾有过炼丹热、气功热、修炼热、辟谷热……更有一众人在狂热地追师父,形成“仁波切热”。但这里有个严肃的问题:假如我们的内心还在无明中,我们靠什么来辨别自己追的是佛还是魔?再说,古代哪有追师父的?都是师父在找高徒,如果随随便便收了一帮乌合之众,连个会问问题的都没有,这师父估计也了然无趣,还不如自己待着好呢,至少修个清静。无明病是最可怕的,若有一个人无明还整天说他的师父是全世界最高级的。我要是他师父,我都会脸红。他盲人一般的人,凭什么判断我是最高?他能看出我最高,想必他已然比我高……所以,还是喜欢《红楼梦》里贾惜春的那句话: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好些人拿不出贾惜春这股子冷劲儿,若真拿出点惜春的劲儿来,你就活好了。别人要拽你参加这个,参加那个不太好的活动,你就甩出贾惜春这句话:我清清白白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我才不跟你们一块儿玩呢!所以《红楼梦》里面的人就说,你这孩子真不会说话,但是也不敢惹她。现在的人,就缺这股气儿,就缺这口能让人人清白活着的冷峻劲儿。

中国式修炼,简单地说,就是修中脉。有两种宗教最讲究肉身,一是道教,二是藏传佛教。我特别建议大伙儿回去读一本书——《西游记》。《西游记》写得太棒了,开篇孙悟空刚刚拜菩提老祖的时候,老师一言不传,孙悟空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如此干了7年的活儿。看,又是“7年”,这是告诉我们,要修行,得先用7年化气血,化性情。突然有一天,菩提老祖问了:“你来了几年了?”孙悟空说:“我也不知道,只记得灶下无火,常去后山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就是来了七年了吧。”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哪一门哩?”悟空道:“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祖师道:“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术门之道怎么说?”祖师道:“‘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吗?”祖师道:“不能,不能。”悟空道:“不学,不学!”

祖师又道:“教你‘流’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又问:“‘流’字门中是甚义理?”祖师道:“‘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吗?”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悟空道:“师父,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怎么谓之‘壁里安柱’?”祖师道:“人家盖房欲图坚固,将墙壁之间立一顶柱,有日大厦将颓,他必朽矣。”悟空道:“据此说,也不长久,不学,不学!”祖师道:“教你‘静’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静’字门中是甚正果?”祖师道:“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悟空道:“这般也能长生吗?”祖师道:“也似窑头土坯。”悟空笑道:“师父果有些滴 ,一行说我不会打市语,怎么谓之‘窑头土坯’?”祖师道:“就如那窑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锻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悟空道:“也不长远,不学,不学!”

你看,猴子都知道若不能解决根本的生死问题,就都不学。占卜不学,辟谷、打坐、静坐、入定等统统不学。总之,不根本、不究竟的,不学。最后师父只好半夜传了个“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的真功。

说件真事吧,有一年文化和旅游部请我去法国讲学,讲完了以后,有一个瘦小的法国男人说,曲教授你讲得特别好,《黄帝内经》确实是中国了不起的一本经典,但有一本经典你没有讲,就是《素女经》。您能讲一下如何“采阴补阳”吗?这可是有点挑衅哦,可这个怎么能难倒我呢?给中国人争脸是我的职责啊。我说:“这位先生你太棒了,你居然知道《素女经》。而我之所以不讲《素女经》,真的是怕伤了法国男人的心。为什么呀?那个是中国专门讲房中术的,但所谓的“术”都是要练的,所谓房中术“采阴补阳”,要看你靠什么来采?就是你先要练成一边撒尿一边能把尿吸回来的本事,我就给你讲。”那法国男人听呆了,他以为中国男人全会这一套呢。嘿嘿。其实,真正的“采阴补阳”不是这么回事,回头我会从医理上诠释怎么理解“采阴补阳”。

现在有人在给一些女企业家讲房中术,我说你害死她们了,他说她们愿意听啊。我说她们愿意听什么啊,你这是让她们更加的没着没落。她们的老公又不理她们,不跟她们在一起生活,你还教她练房中术,让她空练一身本领,没地儿用,害死人了。我的原则是好好学《黄帝内经》就成了,没必要学什么《素女经》。

总之,中国文化是有实证的,真实无虚,但要实修。总之,所谓修炼成功的第一个标志就是第二性征发生改变:男子命本,在肾在精,以炼气为要点,所以关键是“无漏”,当精气满盛,不下泻,必上冲脑部,此时会出现耳闻风声、脑后震动、脐下潮涌等异象,丹道家称其为“活子时”或“还精补脑”;女子命本,在肝在血,以炼形为要点,丹道家认为乳房为血的本元,童女无乳是因为阳气内敛,女丹功当先守膻中,膻中为气海,喜乐出焉。又认为经血也是由清气所化,浊血越多,清气亦缺乏,所以他们认为女子应当修炼不使清气变化浊血,月经自然断绝。这样便使生命因修炼而变成童体,或驻颜术,或“马阴藏相”,或长生不老……童体在内丹家那里,就是“阴阳合和”,就是男子守住了元精至阳之气,女子守住了真血至阴之气。这里的修炼只是大概介绍一下,让我们体会古人对生命的探索精神以及独特视角。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真人到底现在还有没有?文章已经给你界定好了:“上古有真人”。什么叫真人?就是不假修为,根本就不需要修的,天生的。

上古“真人”有四点特征。

真人什么样?“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这些,翻译呢,不必翻译,但若讲呢,不太好讲。

真人,第一是“提挈天地”,天地是什么?天地就是阴阳,真人就是天地阴阳全在掌控之内,我现在问大家,“把握阴阳”这事,谁能给我举一个实例?“把握阴阳”一定是用手,把阴阳握在手里,小孩出生“握固”,那也叫“把握阴阳”。真人就似小胎儿,呼吸精气,呼接天根,吸接地脉,大拇指掐在无名指根处,就是一阳初起,这是肝经的起始点啊,所以又是子时,“子”又是十二地支的开端。

你们看过算命的吧?只要一看手,他马上就能知道一些事,知道为什么吗?秘密就藏在手指头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尽在手中,就叫“把握阴阳”,天地全在手里啊。子,在无名指指根处,往上一节就是丑,如此推下去,无名指、中指、食指三根手指头上正好排满十二地支,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妙处,三根手指头,可以把脉。在民间传说中,有的人也可以算命,更可知天下。

真人,第二是“呼吸精气”,就是不吃不喝,只呼吸精华。这世上谁能只呼吸精华呢?胎儿啊,所以说胎儿即真人,胎儿不食人间的任何东西,直接从母体接受精华。所以怀孕对母体的好处是什么?是整个气血的大换新,而母亲的气血不足也会使胎儿先天不足。再者,人类有情绪问题,这也是胎儿致病的原因。

第三是“独立守神”,这一点非常重要。胎儿若受外界一丝干扰,整个系统都会出错,所以母体的温柔安静对胎儿的“独立守神”是最大的保护。

第四,“肌肉若一”。这也是真人所唯一具备的,至人、贤人等都没有的特性。普通人是,肌是肌,肉是肉,是一种分离的状态,而真人不是,《黄帝内经》认为他是一种混沌气化状态,正是这种状态使他能够“寿敝天地”,即寿命与天地同长,甚至比天地长久,就是“无有终时”。闻听此说,下士必大笑之。其实,胎儿从精卵结合到成人,几乎是人类几亿年进化史的演化,从细胞,到脊椎动物,再到人,胎儿用十个月的时间走了人类几亿年的路,这,就叫“寿敝天地”。这十个月当中,大人绝不能干扰他,为什么刚开始怀孕的时候母体老困?就是因为孩子需要,妈妈你静点,别闹了,赶快把气血都给我,你供养不足你就困。最后这句“此其道生”,这叫道生,即他是循道而生的。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首先时代变了,从上古到了中古,人也就变了。黄帝给这时代的人起了一个新名称—— 至人。至人的第一个特点是“淳德全道”,即德行淳厚、道行圆满,即德不厚者不能行道。后人求聪明,古人求德厚,这是很重要的差别。

至人的第二个特点是“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他已不如真人的“把握阴阳”了,而是“和于阴阳”,把握不了没关系,知道应和阴阳之消长,调于四时之寒温,也是高人。

至人的第三个特点是“去世离俗,积精全神”,“去”是离开的意思,也就是说至人还得远离世俗,可见世俗耗人精神,所以只有远离世俗,才可以积阴精而全阳神。

最后是至人能够“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至人积阴精全阳神,则能游行天地之间,指至人可以出元神,视听八达之外,指至人耳聪目明无障碍,有人会质疑真有这样的人吗?老祖宗写过这样的人,就是孙悟空,一根毫毛就是一个生命,这就是出元神,现代技术叫作“克隆”。所以,好多事我们得长远着看,才能慢慢看明白一点。

所以《黄帝内经》第一篇,几乎要把人间的事都说透了,很多事,看不见,未必没有;看得见的,未必真实。我们先不妄言。最后说至人“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是说这些人也归属于真人,但不是真人,他没有真人的本领高,他后天还得修一修。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圣人者”,这是到圣人了,“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嗔恚之心”—— 这就是得按照人的面貌去生活了。但这种人能和光同尘,所谓“和光同尘”,就是光来了我是光;尘来了我是尘,没有分别的心。虽有人间嗜好欲望,但无嗔恚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华章,举不欲观于俗”—— 行为举止不离绝于人世,虽身披华服,但举动不被世间所惑。关于身披华服这句我稍微说一下,不知大家如何理解菩萨像的璎珞满身这事,佛教七宝,不是世间金银,而是象牙、珊瑚等,这些犹如自身拥有的高贵品质,而不是世间俗念追求。

“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凡人呢,都是外有事务而劳累身体,内有忧患而劳累心灵。圣人则“以恬愉为务”,精神是安静的,神情是愉悦的,“以自得为功”—— 自得,就是自在,就是形与神的高度统一。我们普通人的不自在是缘于欲望与肉身的不匹配,要么身强命不强,要么身弱担不起欲望。圣人呢,因为自得自在,而形体不衰敝,精神不散乱,也可以活得很长寿。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最后一类是贤人,贤人者,法则天地之清宁,象似日月之沉浮,辨列星辰之盈缩,逆从阴阳之消长。他们能分辨四时的寒温,能效法四时的开阖,能依从上古真人之道,如此这般,也可使他们益寿,所谓“益寿而有极时”,是说他们虽然长寿,但他们的寿限是一定的,终归不能长存于世。

下面是我的总结:真人是道生,至人是全道,圣人是从道,贤人是修道。由此看来,道家始终把修炼实证经验作为人格层次的划分依据。而儒家把人分为圣人、君子、小人,是以心性觉悟程度和道德标准为基础,至高无上、难以达致的理想人格为圣人;在现实可实现的完美人格为君子;与君子之道相悖的人格为小人。我们先不必谈圣人,只谈君子和小人。在孔子眼里,君子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包括:仁、智、勇的统一;正直与诚信兼具;明晰义利之辨;有中庸之德;肯于内省,见贤思齐;等等。而“小人”的人格内涵包括三层:第一,一切为君子所不齿的品行均为小人所属;第二,集中体现了体力劳动者的价值取向;第三,以形而下的追求为人生根本。

而中医,也就是《黄帝内经》,则按阴阳、五行属性来把人分类。比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按五行把人分类,《灵枢·通天第七十二》则按阴阳把人分类。我们在此讲一下《灵枢·通天第七十三》,其中说:“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

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和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此太阴之人也。

太阴之人首先是“贪而不仁”,冲这四个字,就可以认定太阴之人是做大事的,比如高官。贪,是欲望高。关于“不仁”,老子有句话:“天地不仁,与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我们老百姓总希望别人“仁爱”,其实是我们心力弱和自私的表现。天道“不仁”,人道才讲究“仁”。所谓天地不仁,就是该杀就杀,该罚就罚。领导者如果不懂不仁之道,当不了大领导。什么叫该杀就杀?比如有块地旱了,你祈雨,老天未必听你的,老天有大格局,该救的救,不该救的,理都不理。所以大家不要看到“不仁”两个字就心生厌恶,老天自有天意。

“下齐湛湛”,是指对底下人要求很严格。“好内而恶出”,是只喜欢收不喜欢往外拿。由此,我们要明白这个“太阴”,总是收啊收啊,阴就是收。“心和而不发”—— 指心里面挺平静,从来不发作,沉得住气,太阴之人是最沉得住气的人,当官者都应该“喜怒不形于色”。我们普通人,高兴不高兴,都挂在脸上。“不务于时,动而后之”—— 是说这种人目光长远,不汲汲于当下,不随大流。全都动了我才出动,看清局势才出手,总是后发制人,所以,这种人不好惹。

少阴之人,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而无恩。此少阴之人也。

少阴之人,就是小人,太阴之人是大贪而不仁,少阴之人是“小贪而贼心”,不敢大贪,贼心就是偷偷摸摸,总干见不得人的事。“见人有亡,常若有得”—— 你看这话说得多好,就是看见别人倒霉了,他内心就快乐。“好伤好害”—— 是说这种人就喜欢伤害别人,出言都是冷语。“见人有荣,乃反愠怒”—— 是说这种人见不得别人的好,别人一好就嫉妒。“心疾而无恩”—— 是说这种人特别好嫉妒,从来不知道感恩。学点中国文化就是好,原来人性与阴阳相关。少阴之人在现世很多,就是不懂得感恩的人。作为施恩的人不该求感恩。但受人恩惠者至少不能反过头来害恩人。现在大家学《黄帝内经》了,知道少阴之人是小人,躲开就是了。

太阳之人,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常无悔。此太阳之人也。

如果说少阴之人属于不要脸,那太阳之人就属于脸皮厚的。“居处于于”——“于于”是什么?“于”就是大,是说这种人好住大房子,房子和周边环境太局促会让他憋屈。“好言大事”,就是在太阳之人那儿,什么都得大,住的房子得大,说的事儿也得大,成天“无能而虚说”。您看《黄帝内经》总结得多好,我们在生活中总能看到这种大忽悠,他们本事不大,但志向高远,就是“志发于四野”,宇宙上的事儿也敢谈,但“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常无悔”—— 是说这种人做事没有是非对错,天下无事不可为,成天自己骗自己。事情失败后也没有悔恨之相,属于屡败屡战型,其实就是脸皮厚。

有时候,看《黄帝内经》,像看一本小说,写人颇形象。此太阳之人,可以跟他喝酒,但不可共事。比如今天你要弄个饭局,而自己又懒于应酬,就请这样一个人好啦。有他在,饭局就会热闹,都看他表演好了。他唱啊、跳啊、说笑话,总之他什么都会,热闹完了,就完了。

少阳之人,諟谛好自贵,有小小官,则高自宜,好为外交而不内附。此少阳之人也。

少阳之人,这种人也是小人,如果说少阴之人是暗中使坏的小人,那对少阳之人这种小人,你就直接跟他说,离我远点!

少阳之人“諟谛好自贵”,是说这种人特别拿自己当回事,对别人是万般瞧不起。“有小小官,则高自宜”是说他若当了班长,或者小组长这种小屁官,他就天天开会来提醒你他是小组长,非得指挥你干这干那,一丁点小权力都得拼命用。其实,见这些人,还不如见一个太阴之人,至少你还能跟他学点什么。“好为外交而不内附”—— 是说这种人成天到晚巴结别人,对家里人特别刻薄。你看《黄帝内经》形容得多好啊,难道自古就有这种人?

最后我们说阴阳和平之人。

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

最后一种人是最可贵的,我们争取都做这样的人。这种人叫阴阳和平之人。这种人“居处安静”,能安静,是素养,是心灵和肉身的合一,是“形与神俱”,是对世界的不争和倾听天籁的保障。“无为惧惧,无为欣欣”—— 不惧怕,也不狂喜,在一个通透的人眼里,这世界有什么可怕的呢,又有什么可狂喜的呢?在世界的本来面目里,保持微笑和悠然是多么重要和高级的品质啊。

后面这句就更高级了,“婉然从物”—— 我经常给人题写这句话,什么是“婉然从物”呢?好比“水”,你拿一个圆盘子来,这水放到里面就是圆的,拿一个方碗来,水就是方的,这,就是婉然从物。我永远是我,但我不跟环境较劲,什么环境我都能适应,这不就是“和光同尘”吗?别总指望改变环境,保持自我的本性的始终如一,才是最主要的。

“婉然从物”比“随遇而安”的境界要高,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而后面的“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就是对“婉然从物”的进一步解释。“争”就不婉然,就是拧巴,而“从物”就是“与时变化”,跟时代走,而不是跟现实走。现实是局促的,而时代是宽广的。就像现在天天有人问,现如今外面养生方法那么多,听谁的?谁的都别听,跟天走,别跟人走。跟经典走,别跟人走。就好比今天立秋了,就好好歇着,想吃红烧肉就好好吃一顿,安安静静地休息,就叫跟天走。若跟人走,他老不让你吃红烧肉,而你又纠结于吃与不吃,生活因此就暗淡了。

形容阴阳平和之人的最后一句是:“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这是说这种人虽然很尊贵,脸上有威仪,但内心一定要谦虚。从来不摆架子,没什么架子好摆,这世界离了谁都行。“谭而不治”,谭是深,通“水潭”,这句是说,这种人总是深邃而不乱,对事物不干预,只静观,这就是最高的境界。

《上古天真论》结尾处写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让我们知道了我们很难达到的境界;但《通天》这一篇,以少阴之人、太阴之人、少阳之人、太阳之人,告诉了我们人性的毛病和弱点,也为我们指出了阴阳和平之人的美好。

我说过,我们很难改变世界,我们唯一能做的,是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变得美好一点。而且,《黄帝内经》第一篇告诉了我们女七、男八的生命规律,这使得我们每天的努力又有了准则。我们没有理由懈怠自己,我们必须进一步地学习,也许,等学完了这本经典,我们就真的成了阴阳平和之人。那样,我们就真正领受了经典的慈悲,生与死,已不足挂齿。

五行之用的核心在于什么?

在于中庸。

过和不及都不可。

人生不过“气血”二字。

你太过,是你收不住;

不及,是你提不起来。

只有恰到好处,

才是生命的最好状态。 oGE5Mb8352RfAJ9Z9i0M2GngPNQJV9igBIP9oU2BesNXQUK6g66JfmafTgpTgF4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