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有3个潜在的腔隙称为体腔,包括胸腔、腹腔及心包腔,分别包绕着肺、消化器官及心脏。体腔由两层薄膜围成;薄膜内衬扁平上皮细胞即间皮,称为浆膜。两层浆膜中,直接覆盖在腔内脏器表面的一层称为脏层,贴于体壁或外周的一层称为壁层。在生理状态下,体腔中仅含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液体,即浆膜腔液(或体腔液)。病理状态下,间皮细胞可增生,体腔内液体也可增多,称为浆膜腔积液,依部位不同而分别称为胸腔积液(胸水)、腹腔积液(腹水)及心包积液。炎性疾病、循环障碍及恶性肿瘤是引起浆膜腔积液的常见原因。
浆膜腔积液依其产生的机制不同而分为漏出液(transudate)和渗出液(exudate)。漏出液的产生通常是因心功能障碍所致的静脉压及淋巴管内压增加引起,如充血性心衰、肝硬化、营养不良或肾衰竭等。漏出液的特点:低蛋白、低比重、低细胞及低纤维;涂片可见少许间皮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背景干净。渗出液的产生常是因肿瘤、炎性因子、异物或出血而引起间皮细胞的损伤或刺激所致,其特点是高蛋白质、高比重、富于细胞;涂片可见高蛋白质的背景、丰富的细胞,常见炎性细胞及反应性间皮。良性肿瘤也可引起体腔积液,如卵巢良性实体肿瘤合并腹水或胸腔积液(Meigs综合征)。
浆膜腔液的细胞学检查简便易行,多数情况下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证据。但有时反应性间皮细胞与恶性肿瘤细胞在形态学上鉴别困难,是常见的诊断陷阱,应引起注意。
浆膜腔液可经注射针头抽取、引流管引流、手术中收集以及用生理盐水冲洗体腔后得到。盛装浆膜腔液的容器必须是清洁而干燥的,以利于脱落细胞继续在浆膜腔液中存活,不加固定剂(以防蛋白沉淀)的新鲜体液样本放入冰箱内4℃冷藏可保留一周。
浆膜腔液的一般性处理是进行离心后直接涂片、液基膜式制片、细胞离心制片或制作细胞块切片等。详细内容请参考本书下篇第二十四章“细胞学样本的收集与制备”。
足量的样本是样本合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送检样本不应少于40ml,样本量达300~500ml较好,取充分混合后的样本40~50ml离心制片,剩余样本留冰箱4℃冷藏保存备用。
对体腔液合格性的评判暂无统一标准。若能保证样本足量,一般能对转移性肿瘤做出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的诊断。不合格样本多是因样本量不足,少数是因为样本制备技术水平较差。
(1)未查见恶性肿瘤细胞。文字描述伴随的表现,如:炎性改变。
(2)疑恶性肿瘤细胞。
(3)查见恶性肿瘤细胞。依细胞形态给予客观的分类分型,不明确者可文字描述,不勉强分类。
(4)其他:无法给予诊断。如:细胞稀少、样本变性等,可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