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为什么需要谈判

我们要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谈判,为了什么而去谈判,才能考虑如何去谈判,如何取得谈判的成功。

为什么需要谈判呢?

当一方对另一方有需求,或者双方互有需求时,就需要进行交换。如果一方一开始就愿意满足对方的条件,那不需要谈判就可以完成交易。比如说,一个爸爸非常宠爱自己的女儿,不管女儿提什么要求,爸爸可能的话都会满足她。

但是,当一方提出的交换条件,另一方并不能马上同意时,就希望通过协商来得到一个让双方都能满意的交换条件。比如说,一般爸爸对儿子就不会太迁就,当儿子提出来要买个玩具,爸爸就会说,你下次考试考了100分我就给你买。儿子说不行,要求太高了,考90分你就给我买吧。最后大家各让一步,达成一致,只要考试不低于95分,爸爸就给儿子买玩具。

在商业上,一旦双方有意愿完成一笔交易或者需要共同执行一个项目的时候,一般来说,会有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牵涉到双方各自投入的人力财力、使用的资源以及未来的回报等,这些问题,各方都需要与对方进一步协商和确认,来达到令各自满意的结果,最后形成约定。这就是谈判的初衷。

然而,达成一致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容易,甚至有时候还会剑拔弩张。

那么,双方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分歧、那么多的争论呢?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两个不一样。

一个是认知不一样。

谈判是和人在谈,而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异是巨大的,这与个人的教育背景、专业背景、宗教信仰、地域文化等都有关系。

对于认知上的差异,很多人意识不到。认知不同,也会给我们的谈判工作带来种种阻碍。

樊登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中东做培训,给大家讲课。一开始培训的气氛很好,过了一会儿,突然发现大家都不理他了,不管他说什么,学员都不回应他。他感到非常奇怪,于是赶紧安排茶歇。

茶歇的时候,他问培训的组织者,自己是不是说错了什么话。应该不会吧,他觉得自己对中东的情况很了解,怎么突然之间大家的情绪变成这样了呢?

那个组织者对他说,“因为你刚才跷起了二郎腿。在中东,千万不能让别人看到你的鞋底。如果你让一个中东人看到你的鞋底,那就是对人的大不敬,完全不尊重人。你让那么多人看见了你的鞋底,所以大家愤怒了”。

后来,他诚恳地向大家道了歉。

再举个例子。

在中国,对于企业来说,通常都希望能够快速发展,通俗一点说,也就是非常希望能够快速把企业的规模做大,所以人们往往认为其他人也都是这样想的。

在和国内供应商就合作进行谈判的时候,如果企业在过去发展趋势不错,我们跟供应商描绘未来的发展前景,一般供应商都会非常感兴趣,愿意和我们企业共同发展,给我们提供优惠的条件。

我们在和日本的供应商谈合作的时候,特别是在自己有较大需求时,也拿这个作为筹码,并且跟日本人描绘未来美好的前景,觉得对方一定会看中未来的长远发展机会,能够给出更优惠的价格,能做出一些让步。但是,很多时候这些方法往往并不见效,很难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这就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日本文化。对日本人来说,把规模做大并不能吸引他们,日本人值得骄傲的地方是他们企业的长寿。要把企业做长久,就要特别关注风险的控制,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冒进扩张业务。(据统计,日本的长寿企业数量世界第一,百年以上的企业有25 321家。)

日本人认为,企业成长越快,寿命越短。所以,他们很多选择不上市,他们觉得,在上市后,维持企业的长寿是极其困难的,因为许多股东会要求短期内增加利润。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味地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跟对方谈,以为我们感兴趣的对方也一定感兴趣,就很难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另一个是立场不一样。

谈判的双方,由于为各自的企业或组织服务,谈判代表必然要维护自己所在组织的利益。即便在认知没有差异的前提下,由于立场的原因,也会有不同意见,毕竟大家都希望为自己的组织争取最大的利益。

比如中美贸易谈判,这两年反反复复谈了很多个回合。大家都知道,贸易谈判对两个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有影响,两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因为双方都要考虑各自国家的利益,谁都不能妥协。

再如,在有些谈判中,双方都会有律师参加。在法律知识层面,他们在认知上区别不大,但是他们都是为各自的东家服务,必然要站在自己东家的立场,为自己的东家说话。不管他们认为东家提的要求是否合理,他们都必须站在东家的立场行事。

总而言之,立场的不一样,也让我们需要谈判。 73wmcEY5tCP8XAHQqfkyNxX/uCAl+zvrOFpXgoye1n/h0W3mU3Ynbj0oremNucw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