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一
中国企业需要强大的“组织韧性”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刘俏

在研究者的话语体系里,中国经济有两种呈现形式:一种是反映为GDP(国内生产总值)规模和增速的中国经济,目前正经历着增长速度、动能及模式的巨大变迁;另一种是反映在经济社会结构层面上的中国经济——呈现在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产业和就业结构,企业的投资资本收益率,收入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全球价值链定位,研发强度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在中国经济的核心逻辑正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反映在经济社会结构层面上的经济能更真实地反映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我一直认为,研究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已经成为观察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发展和变迁的一个重要视角。一个国家经济的韧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组织的韧性。

仅就规模而论,中国企业已经实现了快速崛起——2019年按营业收入衡量的全球规模最大的500家企业暨《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已经有129家企业来自中国(包括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中国的全球500强企业数量也首次超过美国。然而,在经历了40余年高速发展后,支撑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诸多因素开始逐步弱化。多年高速增长积累的结构性痼疾、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生增长动能转换使得继续依靠要素投入的传统增长逻辑受到挑战。简单地以要素投入为特点的规模导向型的企业经营模式不再适用于到来的新时代。我们的企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不得不面临各式各样的“黑天鹅”“灰犀牛”,企业领导者也将不得不持续地思考,他们所领导的企业怎样才能穿越危机、保持成长。

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种挑战,什么样的企业才能交出“穿越危机持续增长”的合格答卷?企业怎样培养价值创造的能力?我很高兴地看到,曹仰锋教授即将付梓的著作《组织韧性》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极有价值的探索。

曹仰锋现在是光华管理学院的管理实践教授,一直以来都专注于企业管理实践和管理研究。他对各类企业的管理实践,以及如何从中提炼出具有“一般性意义”的管理启示有深度的思考和研究。透过对西南航空、苹果、微软、星巴克、京瓷、乐高等企业的分析,曹仰锋强调“组织韧性”(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对于成就伟大企业的重要意义。他将组织韧性定义为“企业在危机中重构组织资源、流程和关系,从危机中快速复原,并利用危机实现逆势增长的能力”,强调“(组织韧性)不但能够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而且能够推动企业在危机中实现增长”。

曹仰锋在书中通过案例分析描述了西南航空、苹果、微软、星巴克、京瓷、乐高等6家高韧性企业所遭遇的各种危机,以及它们的应对措施。他聚焦于两个核心问题:第一,高韧性企业在穿越危机、实现逆势增长时采取了哪些关键措施?第二,是什么因素塑造了高韧性企业的“韧性”能力?基于对这两个问题的分析,曹仰锋提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在书中提出,组织韧性是包括战略韧性、资本韧性、关系韧性、领导力韧性和文化韧性在内的能力组合。每一项韧性能力的背后都有一个显著的驱动因素:“精一战略”塑造了战略韧性,“稳健资本”塑造了资本韧性,“互惠关系”塑造了关系韧性,“坚韧领导”塑造了领导力韧性,“至善文化”塑造了文化韧性。曹仰锋在书中也对企业和企业领导者如何修炼这五项韧性能力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这本书对正处于从规模上的“大”向价值创造能力上的“伟大”转型的中国企业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尽管中国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规模上的崛起,但是我们的企业在价值创造方面还没有呈现出令人信服的表现,我们也鲜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而拥有一大批投资资本收益率高、能够创造价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如果说中国企业实现规模上的崛起完成的是第一次长征,那么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急需新的经济增长逻辑和新的微观基础之际,有着更宏伟视野、更具创新精神的中国企业实现从大到伟大的飞跃,堪称中国企业的第二次长征。

如何打造一大批拥有差异化产品或服务及持续创新能力的中国企业?伟大的企业立意高远,追求为最多人提供最大程度的福祉,坚持不懈地创造价值。在这里,价值创造不仅仅是为股东创造价值,从而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价值创造也包括为所有的利益相关方(stakeholders)包括雇员、客户、供货商、社区等提供长久的福祉。伟大企业不仅展示出市场价值创造的能力,更多展现出的是定义美好的能力和实现美好的愿望,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能力。“胆怯者从未出发,弱者死于路上,剩下我们独自前行。”(耐克创始人奈特语)前行中的中国企业需要强大的“组织韧性”去应对各种能够想象或是想象不到的来自需求端和供给端的挑战,去成就伟大。曹仰锋提出的五项韧性能力为新时代下中国企业顺利完成“从大到伟大”的转型提供了价值引领、问题诊断及解决方法。

我也想借此机会谈一些关于管理学研究的想法。我从来都认为好的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具有一般意义的重要问题,目的是增进对基础规律的认知,让企业和企业领导者不至于在同一个地方反复跌倒。没有什么比一个好的理论更实用。一个毫无一般性的解释能力,特殊得只能解释个别现象而无法延伸到其他现象的“理论”,是不能被称为理论的;而同样一个能够解释一切现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被证伪或者被更好的理论替代的“理论”,是典型的“套套逻辑”(tautology),同样也不能被称为理论。好的研究,好的理论,基于科学理性的研究范式,它一定发端于实践,根植于实践,也将服务于实践。中国管理研究今天最大的问题,不是范式问题,而是研究“真问题”的极度稀缺。

曹仰锋教授的这本专著,用科学的研究范式,研究企业面临的“真问题”,并得到具有一般性意义的管理学见解与启示。我诚挚地向读者推荐这本书。

2020年4月21日于北京颐和园路5号 HbIKVpLVdwD3WosXr7+n6xXK3ZeeZtZN15S6beaZFGJ9YajArqja2Rz+K4DGlts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