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被误解,几乎是所有表达者的宿命

原典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朋友是我们获得快乐的第二个法门

现在,小梁终于找到了《睡睡平安》的秘密,就是与圣人在一起,我们就能获得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一个人睡不好觉,一定是因为他的心力不足以让自己获得幸福和快乐。在小梁看来,《论语》就是一门幸福快乐公开课。它的第一段,两句讲快乐,一句讲如何避免不快乐。

上一篇我们讲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本篇就来讲讲下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人说:“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意思是,大家在同一位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知识,叫“朋”;如果彼此之间有共同的趣味、共同的价值观,叫“友”。

以前在《国学堂》里,小梁采访过一位训诂学的唐汉老师,他告诉我:“‘朋’和‘友’不一样,‘朋’是一起花钱的人,‘友’是一起赚钱的人。因为从甲骨文的角度来说,‘朋’( )是两串钱,‘友’( )是两只手。”

朋友的确是我们获得快乐的第二个法门。在人世间,人总是需要几个有共同趣味、共同频率的朋友。有时哪怕是一起吃一顿路边摊、一顿火锅,或喝一瓶茅台,只要是和对的人在一起,就会有聊不尽的话,就能体会到因为思想频率的共振而带来一种愉悦感—人们因为内心有共鸣,所以“酒逢知己千杯少”。再比如,情侣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就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

因此,大部分时候,我们的快乐除了来自自身一种特别娴熟的能力外,另一种快乐的源泉,就是在与朋友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的精神共振。我甚至觉得,所谓爱,本质上就是频率的共振。

为什么两块磁铁会相吸?因为它们彼此之间有某种吸引力。同气相求总是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如果两个人都隐约地感觉到了某些世间的真理,感觉到在某个境界上不可言传的妙意,相互碰到一起,一定是极其快乐的。

我曾经设想,如果两个完全不认识的人,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创作音乐。结果有一天,他们发现对方居然创作过同样的一段旋律,会不会有种跨越宇宙的快乐?我想可能会有的。

所以,一个能在精神上与你产生共鸣的人,从远方来与你相会,这种愉悦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因此,我们在临睡之前,可以做一个小小的练习—把自己真正喜欢的朋友列出来,你要知道,他们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资粮。

虽然做君子应该一视同仁,但像你我这样的凡人,在没有做到之前,是不是应该对那些真正的朋友,付出更多呢?因为给你带来快乐的人,其实就那几个。管理好你和这几个人的关系,其实已经管理好了大部分快乐。

人世间绝大部分烦恼,都来自“人家不了解你”

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的是我们怎么才能避免不快乐。

人世间绝大部分烦恼,都来自一句话—“人家不了解你。”

一个人怎么才能真正地从别人对自己不了解这种状态里解脱出来呢?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你只要问一下自己了不了解自己就可以了。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到真正地了解自己,又如何谴责别人不了解你?

其实大部分人都不了解自己。比如,扪心自问你的动机和欲望一致吗?有的人哭着喊着要赚钱,但也许在他深深的底层代码动机里,并不渴望赚钱,甚至害怕赚到钱。也许是小时候,他被灌输了某种暗示—赚钱是一件肮脏的事,因为需要花费心机和经历不择手段的过程。

我认识一位德国的朋友,他告诉我,他出生在一个清教徒家庭,在他的童年,父母就向他灌输钱从灵魂到承载其数目的这张纸都是不干净的思想。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不太愿意谈钱,甚至不太愿意碰钱。

我很诧异地说:“这种事情可能在我的朋友圈里已经没有了,有不爱钱的人吗?”后来我认真地观察了一下。很多人以为自己很爱钱,其实内心是害怕得到钱的,因为他隐隐地觉得自己不配拥有这些钱。事有不成,必有所惧—你没有获得任何东西,一定是因为内心对获得的东西有所恐惧。

所以,自己不了解自己都是如此司空见惯的事,又怎么能指望别人真正理解你呢?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对别人的误解也是非常司空见惯的,那别人对我们的误解,不更是理所当然吗?

被误解,几乎是所有表达者的宿命。你站在那里,你就在表达,你的语言、你的眼神、你的行为……都试图传递某种信息。而我们知道,当自己表达的时候,对信息接收者而言,他一定会用他的成见、价值观、趣味,乃至内在利益的诉求,扭曲他看到的你表达的一切。

“人不知而不愠”的“愠”,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字。“愠”讲的是有点儿生气,但又不能充分表达出来的如油和面的纠结感。

孔子说,这种对别人不理解自己,但又不能表达出来的不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级不爽。但是,如果你能超越这种感受,发自内心地体会别人不理解你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甚至明白别人理解你,有可能只是人家的教养使然,你就不会对别人不理解自己感到那么愤恨了。

小梁以前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是极其优秀的人,我总是能跟那些人中最优秀的人达成某种共识。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是因为自己太优秀了,以至于普通人不能理解我。

后来我发现,这是一个超级误会,人群中那些最优秀的人,他们有能力让所有人都感觉到他们能理解你。那是他们成为最优秀的人的原因,与我们自身是否优秀没有关系。而我们大部分人,被误解才是常态—甚至那些最优秀的人,他们也是被误解的。

这些年我常常会采访不同的朋友,我最习惯问的一个问题是:“有那么多人采访你,也有那么多人作了关于你的报道,请问,你最不能接受的人们对你的误解是什么?”我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平常的问题,每次都会获得非常真诚的回答,几乎每个人都充满了自己被误解后的“愠”。小梁每次看见如此成功的人都对自己被误解不能释怀,就舒服多了。

能够做到快乐,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独处的时候,你能通过弹琴、写字获得快乐;“有朋自远方来”的时候,你因为你们有共同的频率而快乐;对自己不能获得别人的理解而表示充分的接受,从而能避免不快乐。这大概就是孔子眼中的君子吧。

做君子很难吗?不难。君子是很遥远的吗?不遥远。

你能够做到快乐,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一个不给别人添乱、怡然自得的人,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soEyUOH6BLYMZmRp5Iotxpe9PzPVF4UdLs6/cgnifuDXxCdsJEOWACAcUpLagpV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