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3让内在那个正直、有担当的人呈现出来

原典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我们该如何面对截然不同的“自我”

哀公(鲁哀公)问孔子:“如何让人民群众对你真正心服口服呢?”孔子回答:“把正直的人放在主要位置,把小人放在旁边,人民就服你;反过来,如果你让那些只会溜须拍马的人坐在主要位置,而让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工作的人不能发挥作用,老百姓就会不服气。”(举,推举,使用。错,放在一边)

《出师表》对仁君(老板、老大)的教诲总结是六个字—“亲贤臣,远小人”。关于“仁君”的讨论对我们人民群众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对小梁来说,看到这句话,第一个想到的是,其实我们的内在,也有不同的自我。有一个追求正义、追求意义、克勤克俭的“我”,这是受到教育的“我”;还有一个贪生怕死、好逸恶劳、哄自己开心的“我”。这两个人,其实都是自己的一部分,我们该怎么面对截然不同的“自我”呢?

用孔子的话来说,做人应该让内在那个正直、有担当的人呈现出来。这样的话,你内在的众生,乃至外在的民众、旁边的朋友,都会觉得你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而过度放纵自己的欲望,到哪儿都“葛优躺”,只让自己特别舒服的人,也许大家觉得你挺可爱,但未必会真正尊敬你,尤其当你做事还涉及其他人的时候。这一点,其实对在人间世打拼的人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我花了四十多年的时间,问自己:“我到底要成为一个有价值、有用、受人尊敬的人,还是成为一个没什么用,但求自己舒服,对人无害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发现自己选择了后者。

有一天,我认真地思考,如果以我在过去二十年所遇到的种种善缘,也许本来可以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成为一个更加尊重自己的人,为什么后来变成了一个最多是对自己还有点儿喜爱,但算不上特别尊重的人呢?可能个中原因,是对自己内在的小人太亲近,对自己内在的君子太疏远。

正直,要放在亲爱之上

在一些家庭里,爸爸好逸恶劳,妈妈刚正不阿,长此以往,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儿子平常也许会对爸爸很亲热,跟爸爸玩得很高兴,但在关键时刻,他还是站在妈妈那边。为什么?因为他觉得妈妈镇得住场,真有什么事还得靠妈妈解决。

也许有时我们在家里的地位排在儿子和狗,还有其他人之后,在本质上来说,这是因为没有“直”的力量。做个“直”男爸爸,是不容易的。回到家,都只能呈现出所谓慈父的一面。

中国许多家庭都有类似的情况,这对本来想婉约点儿的妈妈是不公平的;对本来想获得尊重的爸爸,也是难以实现的;对想在爸爸那里寻找坚韧、正直的力量,在妈妈那里学会艺术品位和爱的温存的孩子来说,也会有种错位感。

因此,如果一个男人想在家里拥有真正的受尊重感,恐怕还需要拥有更加正直而勇敢的担当。比如,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该强硬时还是要强硬,该雷厉风行时还是要雷厉风行。如是,妈妈才能去填补温存的位置。有些爸爸在单位早已了然于胸做人的种种舒服的艺术,所以回到家之后,迅速霸占了“慈父”的位置,逼着妈妈成为河东狮吼的“严母”。我发现这种情况在中国的家庭里特别普遍,这不可谓不是一个悲剧。

如果我们能从这句话里看到男性应该更加具有刚毅、勇猛的气概,带着小朋友出去参与各种体育运动,而不是在家一起看电视,也许妈妈会觉得更加愉快,爸爸也会觉得受到了应有的尊重。

正直,要放在亲爱之上。对一个家庭来说(尤其是有儿子的家庭来说),这件事极其重要,否则儿子只能向妈妈学习如何做爸爸,向爸爸学习如何做妈妈。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件令人发指的事。

认清自己的角色,才是自在最开始的步骤

在这样角色错位的家庭里,如果生了一个女儿,那也很可怕。女儿小小年纪,就看见原来妈妈这么厉害,是可以获得尊重的,原来男人是可以拿来欺负的。于是,她到学校就会变成女汉子,追着班里的男生打。

你到学校里看一下,通常是二至四年级的女生比较勇猛、顽强、雷厉风行,男生比较亲和、温顺、无所作为。这种现象的背后,都是由于家庭模式错位导致的,一辈一辈沿袭这样的传统,就传递了下来。

长期的错位,最终会导致小朋友的角色混乱—女孩子会用她的泼辣、大嗓门儿,以及男性化的表达,来包装自己的无奈;男孩子则有可能会用爱与温和来包装他的懦弱。这其实是一件很不幸的事。

在很多家庭里,妈妈都发现自己被迫承担起了爸爸的角色,于是心生愤怒。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做妈妈的,学会把声音放慢,你可以表达你的态度,但要学会稳定情绪;做爸爸的,学会带着儿子出去看看男人世界的宏大,比如说带他去看足球比赛、去跑步、去攀岩,让他了解力量对一个男孩子来说,不仅仅意味着他在未来可能找到一个温柔的女朋友,更重要的是,在体能训练中,诸如面对长跑等事情上的困倦和痛苦时,培养“必须坚持下来”的逆商,对孩子将来成为一个领导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也许,小梁谈论的是一个家庭角色错位的事,但认真想一想,这难道不是中国家庭非常普遍的情形吗?意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睡觉前,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回到应有的角色上。”

我们读《论语》,其实要读到三个字(这三个字是孔子不断强调的)—角色感。不在这个角色的位置上,我们就很容易出现角色的错乱,从关系的错位扭曲到身体的错位,乃至扭曲到内心的错位,这种错位已经伤害了太多人。

每一个人认清自己的角色,才是自在最开始的步骤。 Fdv/smKHJwhX8cvfPGZE0HLon/UMqTcWgt0W8hEAWYXSYwPaMCUeERptAIQ84X3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