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1我不知道的远远多于我知道的

原典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了解自己的认知边界,觉察自己心智模式的局限性

由是孔子的弟子,姓仲,字子路。子路好勇,好强,喜欢霸王硬上弓,搞不定的也要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子路很有创业精神,但也注定了他人生结局的悲剧性。因此,孔子针对子路的性格,专门跟他说:“我平常告诉你的东西,你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如果你不知道,就要勇于承认自己不知道,并且知道自己并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知道自己知道是一个境界;知道自己不知道,是另外一个境界。了解自己的认知边界,觉察自己心智模式的局限性,是你能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一个前提条件。

《未来简史》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书中讲到,在过去两三百年的时间里,就人类整体而言,人们终于开始相信一样东西—我们终于知道原来有很多东西是自己不知道的。以往很多人相信这个世界有全知、全能、全然的知识,我们之所以不了解,只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或者没有亲近它,但它肯定是知道的(这个“它”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

在过去的两百年里,人类发现,只要你承认自己不知道,并且知道这个边界可以借由自己的努力去突破、去扩展,就可以做到很多以前只有通过祈祷才能做到的事。比如《西游记》里的金角大王,有呼风唤雨的本事……

其实,每个民族都有类似的传说,或者认为祭司、巫师能做这件事。但是现在,你不需要自己去做,只要用根据空气动力学研究制成的机器,向天空发一炮,就能下雨了。以前,人们需要通过祈求等方法才能够获得淡水,现在以色列人已经可以用科学的方式把海水变成淡水,甚至直接从空气中获得水。

有一天,我在凤凰卫视的一档节目里看到一款设备,只需要把它的电源插上,就能自动提纯萃取空气中的水,然后滴出来。在这样的房子里,没有水管,只要有电线,你就有水喝。甚至还可以接一个充电器,当你在沙漠里开着车,它就能滴出水来。

如果你不是通过对科技的钻研,不是突破了自己的认知边界—知道自己曾经不知道这件事,但是知道了自己不知道之后,愿意去尝试,去实验,最后得出结论—你是永远不会得到这么简便的方法的。

只有时时告诉自己“我不知道”,才会放下一颗我慢的心

智人在向神人转换的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人类开始集体地意识到,很多东西自己不知道,而且也无须祈求一个他者来给他,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实验、试错、假设、推翻、再连接……就可以创造出新的东西。

对小梁来说,这种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变。我曾经非常坚定地认为这个世界的真理早就被人说清楚了,我们只要让那个知道的人用某种方式去经营就可以了。现在我逐渐调整或者说改变了自己的立场。我认为,也许我们首先应该承认有很多东西没有人知道—我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但我却可以通过学习,通过意识到没有人知道这一前提,再去创造新知。

也许这个观点会引起很多朋友的不适,请先不要急着反驳,不要生气、憎恨,先想一想,过去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获得的这些生活方面的科技进步,是不是借由创造,而不是借由祈祷得来的?

小梁也常常会有这样的观点,心生一丝犹豫和怀疑,真的是这样吗?起码我现在愿意尝试思考这样的问题。除了宏观层面,在微观层面,我们也应该发现一个人得时时提醒自己,“我对很多东西不知道”是多么重要的一个心智模式啊。

只有时时告诉自己,“我不知道”,才会放下一颗我慢的心。在太安私塾里有来自不同领域的同学,有的同学读完北京大学EMBA,再读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来我们这里上课;有的同学可能来自一家三线城市的小企业,当然,这家企业做得也不错。也许他们在别的学校绝对不会成为同学,因为别的学校会用一种很奇怪的方式同质化学生,导致同学都差不多,而小梁却刻意地想让这些背景完全不同的同学一起进入一个“生命共同体”—太安私塾。其原因是,我希望借由那些大概率事件不会坐在一张饭桌上吃饭,也不会一起交流的人,在这样一个场所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让大家觉察你的傲慢心是如何升起的,然后通过一系列方法鼓励大家,从不同的人身上看到自己可以学习的东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些观点散落在《论语》的各个篇章。我们借由对这句话的学习,其实可以发现很有意思的内在背景—我不知道的远远多于我知道的,所以我要保持对显而易见的事情的谦卑感。

处处留心生活,也可以帮我们放下我慢和我执

我的外公是会计学教授,他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使我受益终生。他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当然不是我外公的原创,他只是转述)在我四十几年的生活历练中,发现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太大了。

我儿子喜欢吃比萨、薯条,喝可乐,拥有一切当代小朋友的种种欲望和快乐,说不上高级,也说不上低级,既然他爱,我就要尊重他。我带他去比萨店、烤翅店、炸薯条店吃东西、喝可乐,然后我跟他说:“爸爸有个条件,你进来之后,要观察为什么这家店的鸡翅比那家店的鸡翅好吃,为什么这家店的生意比那家店的生意好?”他刚开始的时候会跟我说:“嗯,因为这家店的鸡翅脆,那家店的鸡翅不那么脆;这家店的服务员长得漂亮,那家店的服务员长得不好看……”

我用同样的问题反复问他,他就慢慢慢慢地跟我讲:“这里的人比较多,这家店本来就处在一个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那家店人流量比较小;这家店餐饮的选择很少,所以你在选的时候就会选最好吃那一个,那家店可供选择的太多了,都看不过来了;这家店音乐的声音很大,所以你可以在聊天的时候不用担心影响别人,那家店没有音乐,所以我一大声说话,可能就会影响别人……”

我说:“真希望你把这个练习保持终身,如果你到七十岁的时候还有兴趣走进一家熟悉的比萨店、薯条店,也能发现这家店更好吃的新的原因,那就太好了。因为你知道自己永远还有很多东西不知道,所以你才会保持谦卑,保持敏而好学的心态。”

关键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现了我还有更多可以在熟悉的地方看到自己以前不曾看到的东西的可能性时,你才会对自己内在的丰富性提出永无止境的要求,我慢就去除了;而且当你发现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我执也就去除了(我执,就是对自己以前做事情的路径和方法的依赖,当你发现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种方法可以同时达到这个目的,就不会那么深深地我执了)。

如果我们能时时提醒自己“我不知道,我还有很多不了解的情况”,最起码你会觉得自己旁边的这些人都是很可爱的。

学《论语》真是一件让人心生愧疚的事,因为每一天的学习对照自己的行为,说出来都觉得不好意思。 uFfruS7R6pEND+lXIEivj5BXW+1+6yJ4KU+8gqVgpJgE2KniuLGeRMDemgnEro2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