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8吹牛是这个世界上最愚蠢的行为之一

原典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不会被某种固定的作用限制住自己

本篇是孔子表述的关于君子—活得通达之人的三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君子不器”。什么叫“器”?一个器皿,总归有一种用途—高脚杯是用来喝红酒的,盖碗是用来喝盖碗茶的,碟子是用来放菜的……“君子不器”,指的是君子不会被某种固定的作用限制住自己。

从理论上来说,一个活得通达的人,学什么都会很快,虽然隔行如隔山,但是隔事不隔理。当你明白了万事万物背后的基本规律,是很容易进入不同领域的,也会做得相当不错。

我的老师蔡志忠先生就是这样,他画画很好,同时数学也学得很好,物理也学得很好,收藏也做得很好,音乐也创作得很好,牌也打得很好,连吹牛都吹得让人五体投地……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因为他从来没有设定自己是专门干什么的,因此他做任何事,都能非常深入地了解其中的细节。

张居正说过:“唯是君子的人,识见高明,涵养深邃,其体既无所不具,故其用自无所不周。大之可以任经纶匡济之业,小之可以理钱谷甲兵之事,守常达变,无往不宜。”有的专业人才只能放在一个地方发挥其价值,而另外一些人可以把不同的专业人才和自己搭配来做成各种事业。换句话说,君子是具有领导力的人—领导不是每样东西都会做的人,而是知道这些东西背后都有深刻的关联,都有类似规律的人。

先去做,再去说

第二种状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问孔子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跟他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我们之所以不能做到言行一致,很多时候是因为话说完了,环境就变了,我们可能就忘了做,或者做着做着事情本身就变形了,产生了异化。孔子知道子贡的特点是表达得比较多,所以针对他的特点说:“你先去做,再说出来。”Just do it,说不说都不重要。如果你每次都把事情先做了,但从来没有说出来的话,就不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言行不一致的人了,因为都已经做到了,因此说在其后,怎么都行。

很多人都研究BAT,说他们如何如何成功。其实许多公司的战略,根本不是刚开始就定下来的,而是因应世界的变化随时调整,先做出来,后来再找一些会写作的文人总结出来。只要做成功了,怎么说都是对的;做不成功,就不要说了。从客观上来说,就是这样,你不需要先说。“为而不争”,只要你成功了就没有什么好讨论的。

待人接物,遵循内在长久普遍的价值取向

第三种状态,“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周到,普遍。比,偏党,勾结)。

君子喜不喜欢你,不会因为跟你利益相关而改变内在的想法,而是通过自己内在的价值观驱动,所以他能做到“泛爱众,而亲仁”。你爱不爱我,我都爱你;你理不理我,我都在那儿。

那首著名的讲爱情的同时讲佛性的诗歌《你见或者不见我》,其实跟孔子说的“周而不比”是一样的。小人与君子待人接物有非常大的区别。小人待人接物都是基于利益交换,基于投资:我对你好,是为了换取将来你对我好;我恨你,我不喜欢你,是因为看不出来你对我有什么好处。君子不是这样,他不喜欢一个人,或者有时真的反对某件事,是因为他认为这件事违背了内在长久普遍的价值取向。

君子并不是没有价值判断,而是在大多数时候,他能做到宽厚,不以个人的短期利益决定与人交往的情绪反应模式。

从经典里获得绵长而雄厚的力量

读《论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收获,我们总是能在里面找到与自己相对应的镜子。以上的三种状态,都是我们可以对照自身的一面镜子。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君子不器”“先行其言”“周而不比”,我们就成了一个达人。什么叫达人?达人就是通达的人,活在一种宽泛的频率中。

有的朋友心里一定会暗暗地分别比较,认为佛经比较高级,庄子比较逍遥,孔子比较轴。会产生这种想法其实是因为没有真正地读进《论语》。小梁读后发现,圣人总是差不多的,他们讲的东西都是类似的。

于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句话翻译成一句广告slogan,就是just do it。我为什么特别喜欢这句slogan呢?因为它强烈地反映了一种价值取向—吹牛是这个世界上最愚蠢的行为之一。因为你说得越多,需要对付的就越多;假如你不说,那么做的每件事儿都在为自己加分,而且我们往往在说的过程中,获得了某种虚假的成就感,就会忘记需要实现它。

读到此处,小梁在旁边写了几个斗大的汉字—“汗颜哪汗颜,原来我所有的问题,都是说得太多,做得太少。”

曾经有位朋友跟我讨论,如何创造出优秀的广告文案。我觉得好的广告文案一定能够完美地把一款产品的功能提升到一种普遍的具有人类共同体验的价值主张里去。

Just do it对应的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大概是相通的吧。所以创造一个好的文案,不仅需要技巧,懂定位、营销,更重要的是要从经典里获得绵长而雄厚的力量。

一个把《论语》读好的人,真的做什么都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每天学习一则《论语》,我们会发现自己能变成一个更加温暖、宽厚的人,因为我们总是对这样的人充满了某种期待。

《吸引力法则》虽然是一本被太多人提及的书,但它的内容确实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你念兹在兹,每天在内心哪怕是默默地对自己有一个君子的要求,哪怕是带着一种寻找那种通达之人的眼光与人交流,观察世界,你就会吸引这样的人。

我们的意识决定了自己生存的世界。如果你的身边有类似的朋友—对每件事不仅关注细节,更关注细节之上的通识;行动比语言更快;待人接物以自己的价值观驱动,而不是以短期的利益投资为参照。请你要珍惜他,他会成为你生命中的贵人。 dF8EmKBv2pZMOENM/K8h4kYFzOIwmdT4auiBwhi+zza7CzUSMof9jyme/Biaq1W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