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做一个纯粹的坏人是很难的,你我都做不到

原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当我们念兹在兹时,会和期待的状态形成深深的共鸣

几千年来,中国的大部分知识分子,都以儒家的《论语》作为基本心学。所以当我们开始学习《论语》的时候,就和这几千年来人群中最温厚、最善良、最好学、最值得尊敬的灵魂共振了。于是,我们以某种莫名的方式感受到了与他们同在的力量。

你不觉得吗?当你念兹在兹—总是想着一种状态的时候,其实会和这样的状态形成深深共鸣的,你自然而然就会成为这样的人。因此,两个人的沟通和交流往往不是从道理开始,也不是从行为开始,而是从情绪上的同频开始的。有的人会把它作为一种技巧,比如很多单位刚开始组建团队的时候,都要做一些team building(团队建设),一起喝场酒,一起跳支舞,一起唱首歌……这些活动看似跟工作没什么关系,但让彼此之间产生了某种振动频率—趣味上的趋同性。

如果你相信吸引力法则—彼此之间同气相求、同频共振,就会吸引那些跟自己差不多的人。你不断地让内在的频率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就会带来副产品,那就是你的朋友圈、你旁边的人、你遇见的事情,等等,大致是这样。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儿不科学,但又有什么坏处呢?自己念兹在兹的都是温暖和善意,从概率上看,还是会有贵人相助的吧。

反过来看这件事,如果你旁边有一个这样的人,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情绪稳定,总是微笑(发自内心地微笑),看到的都是你的优点,大概率事件上你不会害他吧。做一个纯粹的坏人是很难的,你我都不是这种人。像你我这种人,大致都是差不多的“笨蛋”—不那么依赖技巧和机心。

羞愧感是一种非常正向的能量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说:“如果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用政策、法规诱导人民,用刑罚整齐划一大家的行为,去管理大家,如是,人民会为了避免受到伤害而遵循你的规则,但内心没有羞耻感,他们只是趋利避害。但如果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将心比心地‘调频’,以尊重的方式请大家成为这样的人,那么别人就算犯了错误,不仅会努力改正,更重要的是,他会产生一种羞愧感。”

羞愧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比如很久很久以前,我特别喜欢吃杨梅,大概一毛两分钱一包,我妈妈那时一个月的工资大概是二十块(在我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妈妈给了我两毛钱,让我买一包杨梅吃,但我却把钱弄丢了,于是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还有一个真实的小故事。我小时候在攀枝花长大,直到初中三年级,才举家回到广州与爷爷团聚。当时广州和攀枝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攀枝花剪一次头发大概是五分钱(单位理发店),结果到了广州,没有理发店了,只有街边发廊,里面贴着“少年队”的照片,剪头发具体要花多少钱我也不知道。由于第二天要上学,所以我就进去剪了。剪完之后,人家说六块,当时我爸爸一个月的工资大概是三十块,我突然觉得自己好糟糕,怎么可以为自己剪一个头发让我爸爸大概一周的工作变成了流水呢?一想到他还要那么辛苦地骑自行车上班,要开很多会,写很多文件,晚上下班回来还要加班,我就觉得特别对不起他。

那种羞愧感如此强烈,导致我号啕大哭。当然现在我们有幸见证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剪头发六块钱已经不够了,最便宜也要六十块钱了—在我所住的北京郊区的发廊,去剪一次头发都要六十块钱了,而且我还觉得很便宜。

我清晰地记得当时的羞愧感,还因此发奋:“我这辈子一定要努力工作,要赚到钱,让父母得以安享晚年。”你看,仅仅是这样的一种羞愧感,对年轻人来说,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动能。

其实,羞愧感是一种非常正向的能量。人为什么会有羞愧感呢?不仅来自道德,而且来自感恩,来自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或者犯了错后错失了爱的那种感觉。所以羞愧感是一种非常真诚的情感,如果人民因为做得不够好,或者犯了错,而产生羞愧感,与“我知道法律的边界在哪里,我不触碰它,甚至还能通过找到好的律师钻法律的漏洞,你惩罚不到我”,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境界。

我们看一个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成不成功,就看能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产生羞愧感—假如他学习没有学好,会不会因此而产生羞愧感,不是在道德层面,而是发自内心地觉得“爸爸妈妈那么爱我,我居然学得还不够好”。有了这样一种羞愧感,他怎么可能学习差,怎么可能变成坏人?不可能。

羞愧感来自哪里?来自你让他看到你的努力,你让他看到你所有真诚的付出,你让他看到你的努力和付出是如此无私……

为生命赋予某种爱,可能是帮助我们面临不确定生命的一把钥匙

有的宗教会把上苍视为天父。其实那是一个巨大的慈悲的存在,我们得以降生到这个世界,体会人间世的种种快乐与悲伤,都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机会。

所谓人生难得,真理难闻,不管你相信哪种真理,如果它能让你觉得更加踏实、更加真诚、更加心无挂碍、更加无怨无悔……那么它大致就能帮助你了。

有的宗教会让教徒对天父的爱有种很强烈的感恩,并且对自己做得不够好产生羞愧感。其实这种羞愧感是非常正向的。

当然,对庄子来说,也许他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我们都从泥土中来,以偶然的方式聚合成了人形,或长或短,根据耗散的原理,终将重新分解,化归尘土。但孔子为什么如此强调这一段本来没有意义的人生的意义呢?

一开始我不理解这件事,总认为这是孔子境界略低的表现。但现在我开始了解了—在无意义中创造一种意义,本身就是一种借“假”修“真”的快乐。

如果一切事情终将无意义,是不是早死早超生呢?其实也不是。就说我们了解的这段生命,为它赋予某种情节,为它赋予某种爱,为它赋予某种价值感,可能是帮助我们面临不确定生命的一把钥匙,一种解药。

这种愧疚感的分寸很难拿捏,有时甚至会演变为耻感。你看,在日本或韩国社会,出现一些重大事故的时候,总会有一些相关责任人自杀。比如某个株式会社生产的面条有毒,也许负责人不是故意的,只不过是他下属的某个企业造成的事故,他可能也会跪地谢罪,甚至采用更极端的方式—自杀。并没有人逼他这样做,法律也没有判他死刑,只是他内心深深地感到羞愧,他觉得这是一个莫大的耻辱,上对不起祖宗八代,下对不起所有苍生对他的爱和信任,中间对不起同事的支持,只能以死谢罪。

这种情况对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会觉得好遥远。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件事,有可能在汉朝,人们就是这样的,那时的人会深深地感受到别人对他的爱,而且真诚地相信如果自己做得不够好,就辜负了别人。

我们无法在简单的层面对之予以评判,只是小梁觉得,一个有愧疚感的人,怎么都不会太坏。而且愧疚感往往会让我们流出真诚的眼泪,这种眼泪,其实是一种会让人感到幸福的力量。有过体验的人,都相信我说的这句话。

曾经有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在父母过世以后,才回想起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曾经对他的爱,而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此不懂事,常年漂泊在外,宁可与朋友喝酒,也不接父母的电话,他后来很后悔。那种愧疚感非常打动人。

其实,你我皆凡人,大概都能感受到这样的愧疚感吧。 UyJ+4aalzCAnAVfyHKwt28MGlIst32/nJggJ/BmAClmzclmmtGUY19P+RlWcvDl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