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7许多太太从来不理解先生内心对她唯一的请求—“让我回家沉默一下”

原典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一个高级的人,不会急于表达自己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越发觉得,原来《论语》真的是中国人与自己和谐相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心法、总纲。

当今人们睡不好觉,核心来自“气不顺”(生理和心理)三个字,可能是鼻炎、咽炎、肺炎,乃至衰老导致夜间睡眠呼吸不畅,也有可能是心理上的气不顺。

据我观察,很多人都是两者兼备,甚至表现为生理上的气不顺,其实是因为心理上的气不顺。最大的不顺是什么?就是人家不了解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在这里又和我们提了这句话,看来他真的知道,原来人们的气不顺,的确跟这个东西有关。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用担心人们不了解自己,最害怕的是,你不了解别人。

一个活在安全角落里细细观察众生的人,自有一种安全感,也自有一种成就感。早年,小梁也是混派对的人。当时在广州派对界,我常常跟一些朋友说:“拜拜,我还有下一场局。”结果转身到了另外一场局,发现还是那几个人。时间长了发现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聊的,索性就不去了,或者有些时候不得不去,就开始享受在派对的角落里待着的快乐。

何出此言?来自小梁对陈丹青老师的一次观察。有一次,我们在北京参加一场派对,我远远地看见陈丹青老师从容地拿着一杯饮料,在一个安静的角落看着别人讨论民国、讨论美学……但他的脸上并没有任何不屑。

你知道吗,当一群段位比你低很多的人大张旗鼓地大放厥词、谬论百出,你还能不愤怒,不纠错,没有藐视,也没有暗自得意,只是安静地看着,这是一种多么高级的状态。

当时陈老师在看他们,我在看陈老师。那次派对给我带来了很长久的收获—原来一个人可以用这样的神态,怡然自得地观察别人。

当时很多人并不认识陈老师,但我知道那时陈老师的画已经很值钱了,而且陈老师的才情和能力早已超越了席间的绝大部分人。即使这样,我却看到了一个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很诚恳地去了解别人的人。

由于现代社会评论方式太发达,人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通过评论某件事突出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我看到很多朋友在转发一些文章的时候,似乎都没有认真看过,甚至只是看了标题,就开始转发了。还有一些朋友,在文章下面留言也是这样。

这种匆忙地表达自我的背后,很显然是从来没有得以真正表达自我的恐惧。

深刻洞察对方,会掌握更多的生命主动权

一个高级的人,应该不那么渴望被人了解,因为他知道,被人了解其实没有多大的好处。如果你跟一个人认识了五年之后,发现还可以从他身上学到某些东西,和你认识一个人五分钟,就已经知道了他的前世今生相比,你会觉得谁更有意思呢?就像某些茶,喝第一口你觉得好喝,后面却越喝越淡;一些特别好的老茶,泡到第十泡,你仍然会觉得有回甘,还隐隐地有人参的味道。

曾经有位朋友给过我一盒老白茶,我试着泡它,越泡越有味,以至于到今天只要提到那款茶的名字,我一想到它,口腔中还会有生津的感觉。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很多情绪、滋味、气味……是可以通过某种形式存储下来的。在某些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诱发下,那些信息会全然地重新浮现。就像我们听着李宗盛的歌,那个在夏天的校园里抱着吉他,在女生宿舍楼下等待女生下来时甜甜的味道就都涌现出来了。

当一个人有过一些经历,了解一些事实后,就会知道,被别人马上了解,并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和快乐;而在同样的时间里,你如果能更深刻地洞察对方,无疑将会掌握更多的生命主动权。

君子不会迫切地让别人知道自己到底是谁,有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从哪儿来,家里几亩地……因为其中全都是套路。

花时间观察,才是一个人真正能够成为新人的基础。

美国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主持人叫Larry King,是小梁以前学新闻采访时的学习对象。我看过Larry King的传记,他说,一位最优秀的主持人,首先要学会倾听,甚至有些时候学会不提问。

如果一个人能让你在他面前放松地沉默,你就可以和他长期相处了

有一段时间,很多人聊《十三邀》:“许知远老师跟人尬聊,这好可笑。”其实可笑的是,这些人全然没有意识到,聊天聊到中间出现空隙,是需要境界的。一个提问的人,和一个接受访问的人,能容许聊到一半时停在那儿,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不懂其中奥妙的导演就会把这个镜头剪掉,让你看不到他们尬聊,这是很容易操作的),有如书法、绘画的留白。

有一天,曹轩宾老师来自在喜舍喝酒时讲到有一次他唱《别君叹》,唱完前四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他的预计里,本来是要停顿一下的,让整个时空都凝在那里,因为只有在这时停下来,前面的声音和情绪才会被抛出去,形成一种惯性—那种思想的抛物线,因人而异地刺激着彼此的神经;各自高潮,分别体会。后来他看电视节目播出的时候,导演在这里加上了一段观众激动地鼓掌、眼神热切地交流的镜头,他说:“好可惜。”

我们为什么不能允许中间有点儿留白呢?不要让反应过早地流露出来。

其实,我越来越理解有些人,在饭桌上说着说着话突然沉默的那种自在之处。有的人很害怕沉默,于是匆忙地找话题去填满话与话之间的空隙;而另外一些老朋友,会享受这种彼此都不那么着急地表达,而是观察、体会对方,享受那个留白处的空隙……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可以让你放松地在他面前沉默,你不用担心不说点儿什么会使彼此难堪,他也不担心你沉默是否因为有别的想法,你就可以和他长期相处了。

许多太太从来不理解她先生内心对她唯一的请求—“让我回家沉默一下。”一个女人,如果能做到让她的男人在她的身边沉默,那得付出多么大的智慧。你得有多么大的耐力与宽容,可以让他放松地在你面前沉默呀。

那时,不着急地让别人知道自己,默默地用心体会对方,就暗合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的精妙之处了。 6eCuX1CGda1n6iLztc3uknK35oeTbz5ZOyFui0r2xudf4RMGQIEdGM1focIqFxr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