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3不要因为亲密而丧失了分寸,也不要因为距离远了而心生抱怨

原典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保持亲密关系中亲爱的分寸,是亲密关系永恒的智慧

很多朋友都对亲密关系中的责任、表现和认同感有种深深的焦虑。比如,男生要有担当,同时应该获得尊重;女生应该温和,同时应该获得爱。再比如在父子关系之间,父亲应该拥有某种尊严感,同时又很慈爱—理论上儿子平时可以跟父亲很亲密,但在是非面前,不能一味服从。

这样的亲密关系当然是一种很完美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想要长久保持下去很难,因为彼此之间关系太亲密就容易没规没矩,以至于达不到和谐与舒适。尤其是我们童年与父亲、母亲的关系,会因为缺失某种尊重的分寸—亲爱的艺术;也没看见父亲怎么爱母亲,母亲怎么尊重父亲,所以很多朋友长大之后,基本上不懂得如何在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中,保持既有尊重感又有亲密感的艺术般的交流方式。

在亲密关系中,两个人可以像舞者一般默契,但要有次第。这是如何达成的呢?大部分亲密关系中的焦虑,都是因为两个人不默契—刚刚还亲密着,突然翻脸要“振夫纲”或者“振妻纲”了。

不是吗?很多时候,两口子,或者父子之间,总是不能恰到好处地扮演好彼此的角色。

其实,保持亲密关系中亲爱的分寸,绝对是一门艺术,它是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中“习”的很重要的内容。

因为彼此距离拉近而忽略了自己的样子,其实是亲密关系中一次巨大的伤害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就是有若,有子说:“礼在应用的层面,其核心秘诀在于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所谓“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讲的是古代帝王拟定了很多礼节,比如如何艺术性地对天表示尊重,如何艺术性地对大地表示尊重,如何艺术性地对祖先表示尊重,如何艺术性地对他人表示尊重……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那么完美地体现了规矩之中的亲密感,亲密之中的规矩感。

但他又补了一句:“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句话是说,我们都知道和谐、亲密很重要,但如果没有次第和规矩,亲密关系就很容易流于随意,最后连规矩都没有了。我们也常常有这样的经验,跟一些人刚刚认识的时候,往往还表现出有点儿教养的样子;彼此熟悉了之后,就不把熟人当熟人,不把村长当干部,不把豆包当干粮,于是在彼此关系里就会没大没小。

我常常看见一些相当优秀的朋友,由于太喜欢自己的孩子,以至于他回到家之后,在儿子的眼中简直就跟“用人”一样。老婆对他也是这样,开始的时候还挺崇拜这个男人的(否则也不会嫁给他),但彼此熟了之后她发现:哇,原来大哥也放屁,还在被子里放,再加上其他不堪的种种,老婆就开始对他不屑起来。

反之亦然。你在刚开始追求一个女孩子的时候还觉得她挺漂亮的,好像很有教养的样子。彼此熟悉了以后你发现,她的一片假睫毛掉在床上,一片假睫毛掉在眼睛外面;肚子上的“游泳圈”也不收一收,完全不在意自己的样子(以前都是气沉丹田,照相的时候吸着一口气)……你就会觉得:天哪,原来她是这样的。

这种因为彼此距离拉近而忽略了自己的样子,其实是亲密关系中一次巨大的伤害。

一方面,如果你平时就是一个值得他人尊敬的人,不可以因为彼此距离拉近之后,懈怠了自己身上那股顶着的气;另一方面,如果你本身很想尊重一个人,也不可以因为跟他的距离拉近了之后,而失去对他的尊敬。

甲方和乙方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有严格的角色感,对于保持亲密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就是有子后面说的那句话:“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当彼此之间已经很亲密,如果忘记了礼、忘记了规矩,亲密关系是不会持久的,也是不靠谱的。

我们从这段话中看到了一些很有趣的现象—永远不要因为亲密而丧失了分寸,也永远不要因为距离远了而心生抱怨。其实这是每个人对自我觉察的一种提醒。

保持一种无论多近、多远,内心忠诚、中肯的姿态,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保持一种旁观者的清醒。无论距离多远、多近,我们都能像旁观者那样不时地提醒自己:如果你们的亲密已经损害了彼此之间默认的游戏规则,这种亲密可能不会长久哦。如果你们因为太久的分离,而忘记了对彼此的关怀,那么只能越走越远哦;而且如果因为距离太远而心有抱怨,那么你的抱怨会以某种方式损害自己。

我见过很多人,曾经在一家公司干得挺好的,后来离开了,时间长了之后,对之前的公司也不了解了,就随意地调侃、批评。

如果一位新同事来到我的公司,随意批评他的旧东家,我想这位同事很难在我的公司工作太长时间,因为我几乎可以看见将来他也会在跳槽去别的公司后,以这样的语气谈在我们这里工作的体验。

每个人都是这样,当你表达对别人的不满时,你面前的听众听到的可能不是你对别人的不满,而是将来你在别人面前对他的不满。换句话说,保持一种无论多近、多远,内心忠诚、中肯的姿态,其实是一个人走向成熟很重要的标志。

为什么小梁要提到这一段呢?根本原因是越来越多人对人际关系中的分寸感不知道该如何把握。一言以蔽之,在亲密的时候保持尊重,在疏远的时候也保持尊重,这就是中道—一种真正基于成熟的旁观者对自己提醒之后的禅悟。

我曾经跟一位分寸感把握得非常好的朋友探讨过这个问题,我说:“为什么当你跟别人很熟的时候,仍然能对对方保持尊重?当你跟那些朋友已经很疏远的时候,仍然能跟他们很亲密呢?”

这位朋友告诉我:“实际上,远和近都是一种错觉。你尊重一个人,是因为你尊重自己;你和一个人关系亲密,也是因为你相信时间和空间不会对你们造成影响。”

我听得有点儿蒙圈,觉得他讲得太过玄妙。这位朋友顿了顿,看着我说:“其实世界外面没有别人,我尊重你,是因为我尊重我俩曾经有过的这样一种美好的状态。当我跟另外一个人由于物理上、时空上的原因有了隔阂之后,我仍然想念他,也是因为我尊重曾经和他亲密的状态。”

我瞬间明白了,这就叫自在。

因此,有子在讨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其实问的是,你是不是一个对自己的角色和分寸感有清醒觉知的人?如果你是,就可以随时让自己进入梦乡。 DdomUuCtaQo4Jv5ZymzFwQxFnKiQP+B4MAHoNKTcmgDOHy+4YI9YG4dDD/qEM1i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