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0让孩子拥有这个能力,他一辈子都有贵人相助

原典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为什么别人不尊重你

小梁越来越发现,我们睡不好觉的原因,是内在的不纯然—心有千千结,当然也有生理上的原因。

关于睡不好觉的生理原因,我们做了很多临床研究,发现不管是鼻炎、咽炎、喉炎,还是肺炎等原因,导致人睡不好觉,主要原因是气不顺。气不顺,则肺气不降,肾阳不固;气不顺,则肺经不得力,肝火上亢;气不顺,则胃气不降。

所有的气不顺,都隐隐约约地意味着另一种心智模式—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比如林黛玉是一个很典型的气不顺的人,她的出身,她在大观园里的角色,都与此有关。

《论语》里正好有一句话回应没有受到尊重这一点—“君子不重则不威。”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君子不能做到敦厚持重,就没有威严,不会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虽然有的人很有钱,但并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虽然有的人长得很漂亮,但一张嘴说话就是:“干啥呢!”我就有种“熊出没”的感觉,他接着说:“再瞅我削你!”我就赶紧跑了……

如果一个人总是讨好别人,或者学东西的时候很快就觉得自己学会了,然后夸夸其谈,或者与人交往的时候很容易跟对方承诺点儿什么……这都是不自重的表现,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如果你对待每个细节都没有一种认真的态度,那么学到的东西就不会坚固—“学则不固。”

比如我们组织的“99睡前抄经”,没有说第一天就一定要把《金刚经》抄完,一天抄一页,一天抄五个字,或者认真反复地写好一个字,比如“无我相”的“无”字,你把“无”字写好,抄完整本《金刚经》就写好了好多个“无”字了。

一个看得到别人优点的人,一辈子都有贵人相助

《中庸》言:“不诚无物。”所以“忠”“信”二字是人的主心骨;如果你能做到忠信,自然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如果你还有一些需要学习的地方,那就是“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句话在历史上有很多争论,如果每个人都去结交那些比自己强的人,那谁还有朋友呢?其实这句话的背后是另外一个意思—人不是“单片人”。

我们可以在王先生那里学到敏而好学,在李先生那里学到不耻下问,在张先生那里学到格物致知……

其实我们可以在每一个立体的人那里学到比自己强的部分。所以“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要我们往“上”看,只结交比自己能力强的人,而应该在每个人身上学到比自己优秀的部分,正如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去除我慢的过程。

我们很容易在别人身上发现问题和缺点,这几乎是一种人性的自我保护机制,因为这会让自己感觉好点儿—当你发现一个很优秀的人不如自己时,是不是觉得很爽?但是,我们要觉察这是一种人性的陋习,要意识到它只不过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同时也是人类自我堕落的可能。

因此,我们的意识要实时转变,看待别人的焦点要从发现别人的缺点转到别人的优点上,时时刻刻从每个人的身上发现值得学习的地方。当有了这种心智模式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成了一个每天都在进步的人,而且有意思的是,你几乎不再有敌人了,因为你可以随时去赞叹他人。

这不是拍马屁,因为拍马屁出于想从某人身上得到点儿利益的目的,而这种赞叹是发自内心的“贤贤”的感觉。如果家长能培养孩子在别人身上发现优点的习惯,那这个孩子的未来必然不可限量。

有一天,我看见一位父亲在跟他的儿子对话:“在饭桌上,你看见左边的第一位叔叔身上有什么优点?”他儿子说:“我看见他每次抽烟的时候都拿出来跟别人分享。”这位父亲继续问:“好,第二个叔叔有什么优点?孩子回答:“第二个叔叔不怎么说话,但别人说话的时候他都会回应。”这位父亲接着问:“好,观察得好。第三个叔叔有什么优点?”孩子回答:“第三个叔叔对旁边的姐姐很好。”

我发现这位朋友只有这一个核心教育方法,他的孩子每天走到哪里,都能观察到别人的优势和了不起的地方。你明白一个大人突然从孩子的嘴里听到对他的表扬,而且他自认为真的是自己的优点时,那种恨不得在六一儿童节送这个孩子一套完整的变形金刚的冲动吗?

有多少孩子几乎从来没有受到过这样的教育。父母带小朋友认真观察别人的优点,并发自内心地表示随喜赞叹,这很难吗?有学奥数难吗?有学英语难吗?……没有。但就是这个能力,让这个小孩子一辈子都不会饿死,一辈子都有贵人相助。

以前小梁总是听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看来,一句话足以让我们在普通人的世界里成为一个受人尊敬,自己也能心安理得的人。

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心安理得很简单,看他坐下来的时候手机正面是朝上还是朝下。经常有人跟我聊天的时候,把手机正面朝下,现在有很多人都有种恶习,他一跟你聊天就会录音,也不是针对你,他什么都录……

还有一些人,永远都是很晚才回你的微信,因为他平常不看微信。也对,因为人家有自己的时间规划。但还有一种朋友,恨不得你跟他打招呼或者说事的时候,他都立刻回复你,那只能说明:第一,他很闲;第二,他真的人很好。

做一个厚重而不怕改正自己错误的人

“过,则勿惮改。”—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而且要公开承认错误。

读《论语》会有一种浑厚感,会觉得哪怕自己做不到,也希望身边有这样的朋友。这和读《庄子》很不一样。庄子对人性中的种种不靠谱,保持一种坦然;孔子则更认真一点儿。

因此,学《庄子》的人比较逍遥,喜欢他的朋友爱得要死,因为像这样不给自己压力的朋友已然不多;但他不靠谱的时候突然就消失了,你也不要抓狂,因为人家就是这个样子。跟孔子学习《论语》的人都比较靠谱,但隐隐地也给自己和别人施加了压力。

之前小梁和大家一起学《庄子》,现在一起学《论语》。其实这是一个文火、武火兼备的过程,有时我们需要放达一些,有时我们需要敦厚一些……这是中国人人格的两面。

当我们面对他人的时候,当我们在人世间运行的时候,做一个厚重而不怕改正错误的人,是一个令自己放心的人;当我们失意的时候,当我们在夜间睡觉的时候,让自己成为一个溜肩膀的人,也不失为一种对自己的爱惜。

所以说,中国人的人格是非常丰富且多层次的,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就会对完全不同的内在自我保持一种欣然接受的状态,这是我们能安睡的最重要的心智基础。 4j2PFN9P+RHOU9TudOzDnfB6ZXD9Dh5ZeTGmc1g3mEAPX0OF4rylLpDMpgvGL7z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