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从阿布旦到敦煌的道路

1907年2月11日,米兰遗址的民工完成了他们的工作,这天晚上我的营地又迁回了阿布旦。我们在那里辛苦工作了九天,对文物进行安全的打包,做各种准备工作。这些文物目前已在运往喀什噶尔的途中(图1)。

1907年2月21日,我带着为继续往东调查而准备的物资起程了。在我的个人笔记中,我对在甘肃最西部的绿洲中为期三周的考察作了详细说明。这里有必要对沙漠的地貌特征和道路的历史地貌的调查资料作一个简明的总结。为了弄清我在这条路上调查中一些新提出的地理问题,我于1914—1915年冬对这片渺无人烟的地区做了详尽调查。

图1 护送人员押送古物从阿布旦出发前往喀什噶尔

历史上连接塔里木盆地北部的罗布地区与敦煌及中国最西部的直通道路,可能一直就有两条。其中一条可能要远一些,并要克服缺水和无法放牧的困难,但可常年翻越阿尔金山(即“前山”)的昆仑山脉东段光秃秃的高坡。在我的指导下,拉伊·拉姆·辛格和拉尔·辛格分别于1907年和1913年对此路进行了调查。此路被罗布人称为山道,另一条被称为沙道。沙道沿着北边是库鲁克塔格山,南面是阿尔金山冰川似的山脚,顺着这条长长的洼地延伸到最深处。

这里我们简要叙述一下沙道。根据不同的地貌特征,这块地方分成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总长约158英里的地区,其南部与罗布湖盆一样长。从喀拉库顺沼泽南部边缘开始,随后紧挨着一个目前已干涸的巨大盐渍湖床的南岸向前延伸。在从阿布旦出发后第一个停留地墩里克,两条通往沙漠和山区的道路在此分开。在这里缺水的困难已经出现了,因为那条被称为阿其克布拉克(苦泉子)的小溪里的水是咸的。

再前进约55英里,越过干涸的盐渍湖床的无水地带,旅人便到达钦达勒里克苦泉。目前这条商路再往前16英里,就穿越古罗布泊那凹凸不平、布满盐霜的坚硬地表。亨廷顿教授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一条小路沿着古老湖床堤岸的沙砾台地边缘延伸,因而避免了穿越困难重重的坚硬盐碱地。现在无法判断此路何时中断使用。但是,这条沿罗布泊湾行进的小路足以让人推测,历史上这里曾经有过一片难以逾越的盐碱沼泽,迫使道路拐了一个大弯。

围绕这些古代的湖岸线边的沙砾台地再往前,并通往落瓦寨(图2)与科什兰孜之间那些可以得到虽有点苦但仍可饮用的水的歇脚点。科什兰孜前面,连绵不断的陡峭黏土台地从南面消失了,道路继续分两路沿着巨大的盐渍湖床岸边的狭窄灌木地带前伸。这里的湖床表面非常平坦,一直向北延伸,好像湖泊依然存在。在潘家和阿其克库都克驿站之间,这一带状地区的植被覆盖了一个盐碱沼泽带,成一干涸湖床上的点缀。从苦泉子阿其克库都克往前,地表的自然特征变化非常明显,因此可以很恰当地认为这条道路的第一段就到此结束了。

图2 自落瓦寨碱泉沿罗布泊湖岸向西望

在北面古罗布泊以远,我现在能看到最南面的库鲁克塔格山系最后的支脉耸立在约17英里以外的地方。从那里可以看到这光秃秃的低矮山岭平缓地向东北方向延伸。在道路以南不远处,有一条与之平行的、被巨大的流动沙丘覆盖的高约400英尺的山脊。这自然使人想起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时令河岸边的巨大沙岭。这里的沙丘地区也是在东北方向上,而它的底部是黏土。它同那些孤立或成片的高达40英尺或更高的侵蚀台地一样,从山脚向东北延伸。

从阿其克库都克到拜什托格拉克以外,长达80多英里的道路所经过的地方明显地给人一个印象: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沙漠谷地,它的北面是库鲁克塔格,南面是阿尔金山沙覆砾石地带。1914年细致的调查以及两幅地图更清楚地反映了这一特征。一系列精确测量的等高线尤其证明,这里的地表从库木库都克附近的最东边(我们的高程测量即以此为基准),开始缓慢却持续上升,直到拜什托格拉克以外。在那里它与水源来自敦煌南面和东南面的古疏勒河盆地末端的一系列洼地相遇,从地理学角度看这些洼地很有意思。

虽然这个目前已干涸的时令河盆地具有自己的特征,但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它已经处在了这条道路的第二段上。我们可以认为,这段道路是从阿其克库都克井几乎一直延伸到目前可能接受整个疏勒河水系水源的辽阔的沼泽盆地。这条长逾96英里的路线第二段的特征,取决于它沿着一条大峡谷这一事实,而不是像上一段那样沿着已彻底干涸的盐湖岸。虽然这里仍是沙漠,但地下水足以在许多地点形成离地表并不深的饮用水水井,也可以维持或大或小的连片芦苇或灌木的生长。土壤已不再是盐渍壤或砾石,而完全是沙。过了央塔克库都克,沙漠植被稳定增多。远至拜什托格拉克,大多数地方只要挖下几英尺就会有清水。供放牧的芦苇和灌木丛足够丰富,甚至还可以见到几株发育不良的野白杨,当地罗布人称之为五胡杨。从阿其克库都克继续向东北前进,谷地逐渐变窄。南边长长的沙丘带越来越逼近光秃秃的库鲁克塔格山脚,此山在这里高出谷底约1 500英尺,而在拜什托格拉克,谷地的宽度已收缩至仅5英里。

直到拜什托格拉克,沙道的第二段上没有遇到前段上那些严重困难。不过,在拜什托格拉克的东边,地表特征有了明显变化。从那里过了约5英里,有一处高40~50英尺的沙丘带。过了沙丘带,这条道路就来到了构成疏勒河终碛盆地的一系列洼地的最西端。在我的个人笔记里,详细描述了这里直到盆地东端附近一个地点的有趣特征。笔记里我还解释了由这些特征引发的特别有趣的地理学问题。

这里的地下水很容易获取,这就足以使从拜什托格拉克至古罗布湖床尽头的谷地的交通线畅通。其水源很可能来自疏勒河水系某个部分的地下水道,一直流向早期盆地末端的洼地,至少在夏季泛滥时是如此。1907年和1914年我都清楚地观察到其中一些最近的泛滥痕迹。同时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土壤仍然比较湿润,很少见到盐壳,这显然说明水到达这里时还相对地较淡,而且在完全蒸发之前就已渗入地下。

这条路(沿着这古代盆地末端前进或穿越它)经过的地表相当多变。不管是在洼地中松软的沙土上,还是在宽阔的沙丘带上,都找不到一条能由一个季节沿用到下一个季节的旅行通道。在这个辽阔盆地的大部分地区(图3),数以百计的黏土台地成群或成排、像岛屿或高塔一般散布其间,星罗棋布,使得行人很难找到正确的道路或者走对方向。如果没有向导,过路人可能很容易在这些奇异的黏土带“迷宫”中迷失方向,误入盆地南部或北部毫无生还希望的沙漠中,那里荒芜的台地或沙丘宛若一道大幕挡住去路。

图3 疏勒河古尾闾盆地西缘一带被侵蚀的泥土台地

我们第一次从拜什托格拉克出发的旅行,就到了上述奇异盆地的东端附近。我们的向导没能找到可以宿营的苦井。不过3月7日早晨,我们在道路已经很好找的粗沙和砾石区域只行走了约3英里,就来到了从东边延伸过来的边界深切清晰的洪水河床边。我立即意识到我们已经到达疏勒河古老的末端支流的一个分支,我继续向前来到它右岸的峭壁,发现地貌突然完全改变了模样。它的东边是一片偶有几处洼地的开阔沙砾平地,北边远处是库鲁克塔格山的低矮山丘。这里的天空不够明朗,无法看清安南坝巨大的雪山,而往后的季节则是能看见的。显然,这条道路很可能从这里起已经进入非常开阔的疏勒河谷地,并已接近构成终碛盆地的沼泽地带。它的边缘离我沿这条道路来到的沙砾高地约6英里。

我们已经穿越的地区确实是一处古老的终碛盆地,而且经过它及拜什托格拉克以远的谷地,疏勒河水早期(不过从地质学上来说并不久远,只是在罗布泊干枯之后)从此处流向古罗布泊。但是,接受这个理论无论如何也不会淡化这条道路由此进入它的第三段,也就是最后一段的印象。这段通往敦煌大绿洲这个中国内地通往新疆最西端的前哨阵地,以及最早经营中亚地区基地的道路总长约97英里,共有五个便利的驿站。这整段顺着中国古代路线的道路,通向疏勒河床附近,或其他水源来自敦煌水系的淡水潟湖带。由于淡水水源充足,一些很便利的空地上适合放牧,沿线四季都易于通行。虽然这里还不能耕种,但是河边地带很多地方都适合放牧,因此行人开始感觉到沙漠已经甩在身后。

我随后沿着罗布—敦煌路线这条最后的河边地段进行了调查,丰硕的调查收获证实了这一明显的地理变化。 1jbLATj4I9A4sV3Zk1QJunZxL+n9ZvVCF3LGSipyA3G06mGdfdwtBMqbAZzReAv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