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释阿尾奢

阿尾奢,今音作āweishe,这是目前我们使用的中文发音拼出的,它的中文字音看来和梵文原音āvesa有所不同。然而,推敲“尾”字的发音,唐朝时发音应作ve或vi,与今之闽南语接近。因此,阿尾奢的唐朝拼音应作aveshe或avishe。对照其他同音义词,如阿尾捨、阿毗舍,或是日文发音あびしゃ(abisha),也可发现v、b转音的痕迹。因此,唐朝阿尾奢与印度的发音应是相当接近的,似乎可以不需考虑它在中亚的发音转变。然而,阿尾奢在唐密中并无具体的意译,唯一出现过的解释作“遍入”,这部分将在稍后的讨论中说明。

于印度方面,āvesa依现今梵文释义,ā乃接头词,在此表示“接近”之意。ves是其动词语根,有“进入”之意。最后的a是名词语尾。该词作动词表意时,主动型态有进入、沉浸的意思,被动型态有被充满、被贯穿的意思。 据史密斯的考证,āvesa在《梨俱吠陀》里以不同形式出现103次,69次在字首加有a。a《梨倶吠陀》的十·一三〇·五诵显示āvesa之词义并不只是进入,而是神这类的实体,它由一方进入一方;另九·三八·五诵是描述苏摩酒神(soma)穿越滤器,化身成为无染污的童子。虽然相关句子显示穿越未必等于附身,但是史密斯主张诸如因陀罗在喝下苏摩神后,以其力量和神威摧破魔王。可比赋为一大群鸟停在某一树上,其喧闹足以改变一棵树的本质,这正是在呈现一种附身的意象。相关类比还可取证于南亚的附身资料。 碍于笔者对梵文的理解限制,除了史密斯强调阿尾奢一词出现多次以外的意涵,无法有其他更深入的理解以决定认同或反对史密斯的观点。

史密斯意图将附身在印度教的历史传统,往更早的时代推衍,但史密斯对附身的定义和研究方法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史密斯一方面借由分析相关词汇的运用情形,强调人们能够自《梨倶吠陀》《奥义书》《摩诃波罗多》和《薄伽梵歌》等印度教主要文献里,发现附身一词的踪迹。然而另一方面,史密斯却又认为在梵文文献中并没有如中国唐密完全以附身仪式为经典者,也就是以附身为专著的仪式书。 因此,史密斯的论述,无助于申论阿尾奢一词在印度教里堪为重要的概念,却间接说明唐密僧侣似乎有意将此概念转化为有特色的词汇引入中国。 AhTSjlVIZHsWxTvZhZSzxtfec/d4i5euKB6JSNf+besdZSDqNm5pk7OSKr5Pqeo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