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东阳城三结义庙

东阳城村位于汾阳市的东南方,这里地势开阔,原野连绵,成片的村舍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但村子里多是平房,走进去就有种不见尽头、难觅边界的困惑。实际上223省道把阳城村分割成东西两部分,东阳城村的老村在新村西北。老村南部现存一座三结义庙,我在汾阳当地师大哥和田大哥的带领下,在村里七拐八绕,终于找到了这座荒废很久的大院子。

此院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南半部的建筑已经毁掉,现存的房屋都在北边。主要有正殿和前边的过廊,东西两侧有配殿。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悬山顶,檐下出廊,明间开门,两次间为直棂窗,现在均只剩下黑乎乎的窟窿。五条屋脊的琉璃构件被偷了个精光,夏日浑浊蒸热的光线从屋顶后坡成片垮塌的大洞投射进空荡荡的殿内,到处都散发着一种木料受潮霉烂的气息。昏暗的墙壁上,壁画被方方正正地盗割了很多块,盗贼失手切碎后遗弃的壁画残片就堆在墙边厚厚的瓦砾与尘土之上。俯身细看,残片上的关老爷面貌仍然清晰。这些壁画是清代风格,看墙壁上的残存部分,是刘关张三兄弟的故事,正符合三结义庙的主旨,可惜已被盗割殆尽,露出下边的黄泥墙壁。檐柱之下,柱础全部被盗,仅以一些碎砖胡乱地垫起来。这种琉璃构件、壁画和柱础全部被洗劫的庙宇我虽然不是第一次遭遇,但仍感触目惊心。

汾阳市东阳城村三结义庙

殿前有一排南北向的过廊,与正殿呈垂直排布,基本同明间等宽,现存十余米,左右下部设矮墙,之上立木梁架,覆卷棚顶,但最前端已经垮塌。这种殿前架设的过廊多用于连接前后两座殿宇,如现在北京故宫文华殿的前后殿就由过廊连接成“工”字形,武英殿也是如此,应该是早期建筑风格的一种遗存,在晋东南高平市的伯方村仙翁庙也有这种过廊的实例,但在本地区我还是头一次遇到。

辨认檐下的碑刻,我得知在明崇祯元年(1628)对三结义庙曾经进行过重修,那时候已经不知道庙宇的创建年代了,甚至可能早于明代,不过现存的结构则基本为清代风格了。

2013年田大哥曾经来过,在他拍摄的照片上,三结义庙的过廊前端耸立着一座单开间的小巧木牌坊,极为美观别致。很显然它已经在这几年之间倒掉了,连同过廊的前半部也一并垮塌。现在正殿和过廊周围瓦砾堆积,野草丛生,一派荒野遗址的凄惨景象。

两侧的配殿是几孔废弃的砖窑洞,满地砖头,我躲在西侧配殿里为三结义庙的惨状留下一幅画像。空气热得几乎叫人喘不上气来,天空灰暗阴郁,不知道太阳躲在何处,但这种如同披上棉被的闷热让我刚坐在那里即汗出如浆,画板压在腿上,少时被压过的地方就好似水洗一般湿透了。望着满院的破败惨状,我真是遗憾自己没能够早几年赶来,而永远错过了它原来的模样。 iEOjFdDi1yqMiJIo9nDehFblr7c+xAGtF5YHg6jUXVIvMqxcTX56TvnVD+7eu+K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