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孝义中阳楼

孝义市位于吕梁市的东南部,处在吕梁山脉东麓与汾河西岸间的广袤沃野之上,东南隔河毗邻介休市,西南接交口县,西北为中阳县,北面同汾阳市相连。这里曾是西汉的兹氏县、曹魏的中阳县、北魏的永安县旧地。相传唐时当地出了一位“割股奉母”的孝子郑兴,于是太宗李世民敕赐改永安县为孝义县。另外清代的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因为县境内旧有孝水和义水而得名。1992年孝义县撤县设市。

今天的孝义城市整洁,楼群林立,市区东南角陈旧的老县城似乎早已被人们遗忘了,而我到达孝义后,则直奔这里而来。在老城北部的十字街心,耸立着一座雄壮木楼阁,类似于古代城市的鼓楼。相传该楼最早创建于汉魏时期,自建成起一直是当地名胜,因那时此地为中阳县,所以得名中阳楼而沿用至今。

我来到老城北关,很远就望见了窄窄的街上耸立着插天般的一座巨楼,其挺拔之姿在低矮的单层民房和店铺映衬之下,犹如鹤立鸡群一般格外夺目。

中阳楼通高23米有余,是一座平面呈正方形的四层全木结构过街楼阁,每边均面阔三间。一层最为高大。楼阁设有四组1米多高的条石台基,其上楼身则渐次收分,层高也逐渐缩矮,由四根贯通上下的金柱支撑起最顶层的十字歇山顶。密集花哨的斗栱把各层檐下都装点得花团锦簇,雍容富贵,尤以顶层为最。楼的下面三层均设有回廊,梯道置于楼东南角上。早些年在二、三层上还塑有佛祖和菩萨的法身,但在动乱年代已经被摧毁无存。全楼的装饰不厌其精,雕琢不厌其繁,飞檐层叠,斗栱环列,吻兽威猛,屋瓦在似火的骄阳下闪着熠熠的光辉,饱满的油饰和彩画映衬着楼身悬挂的各块匾额。在南北两面顶层檐下正中央均设“中阳楼”斗匾,三层则不悬匾额。南面的二层明间为“行孝仗义”,两次间辅以“向南斗”“衔衡岳”;一层明间悬“中和位育”,两侧是“带汾水”“襟霍山”。北面二层是“纵览四宇”和“拱北极”“倚太恒”,一层拥“光被四表”,配“控云朔”“位中枢”。楼的东西两立面不设匾额。

此楼也是命运多舛,屡建屡毁,有明确记载的是元大德七年(1303)大地震中轰然崩塌,后得以重建,但在清同治七年(1868)再遭雷击而焚毁。所以其创建虽久,但眼前的这一座却已经是清朝晚期的宣统元年(1909)重建,又经过当代的修缮维护,使得中阳楼得以如此完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它也是孝义老城里最重要的古建遗存了。当年孝义作为一方重镇,楼下这条古街更是承载了数代的商贾繁华,不知有多少车马人流在楼下走过。如今直冲云霄的喧闹早已归于沉寂,但仰观这巍巍楼阁,审视这依旧保留了昔日格局的街巷,怀古之情仍让人颇为慨叹。我为古建筑画像,为时代留记忆,也终将汇入中阳楼下如水而逝的往事之中。

孝义市中阳楼

在夏季干热的午后,小街上已没有多少人,我尽量挤靠在路边的电线杆旁,因为这里既不会妨碍别人停车,也不会挡住商铺的门口。附近一桌打麻将的老乡斗志正酣,我也奋笔疾绘,就在这燥热里一同挥汗如雨。也亏得这时节天黑得晚,我足足画了四个多小时,已经晚上八点多了才完成作品,一位路过的大婶看到后兴奋地对人讲:“你看他画得多美啊,把那些疙瘩瘩(斗栱)也画出来了!” pkibdCFyk70fNSV/pVKV7I9gx+vpURT+3c0ZopTT1LB2Da5K+g0uxyISEaTrrrj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