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县在吕梁山和太岳山交汇之处,县城位于群山环绕的汾河谷地之中。这里早在隋开皇十年(590)便已置县,据说是隋文帝杨坚“巡幸开道,得瑞石,遂于谷口置县,因名‘灵石’”。但灵石县古迹最多的地方不在县城,而是在县境东北方的静升镇一带。这座镇子处在晋中盆地最南端的狭窄处,所在的平原如楔子般嵌入了群山之中。早在新石器时代当地就有人类活动,历史上曾有旌善、灵瑞等名字,镇子北部的王家大院建筑群是明清两代晋商辉煌历史的重要见证。
静升镇南边的马和乡马和村面积很大,是马和乡的驻地。村里有一座晋祠庙,我一路打听,最后在村子西北角、上乡政府隔壁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找到了晋祠庙。晋祠者,晋王祠也,是祭祀晋国始祖唐叔虞的庙宇,最著名的晋王祠是太原晋源区的晋祠,想不到在这村落的一隅也隐藏着一座晋祠。
这座晋祠庙创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明清两代屡经修缮,新中国成立后被改做醋厂使用,前些年又转租到个人手中,继续当作醋作坊,已经是殿宇倾颓,墙垣垮塌,只是在近几年才得到了修复。
此庙是一座不小的四合院,坐北朝南,最前端为清代楼阁式山门兼倒座戏台,两旁配有钟鼓楼。院子中央是一座体量庞大的四柱歇山顶献亭,结构雄健,檐下的双下昂五铺作斗栱充满了阳刚之力,造型上显得端庄沉稳,在不施彩绘的质朴外表下有一种低调的雍容气度。院子最北端是正殿,和太原晋祠一样也供奉着唐叔虞的母亲邑姜,叫作“昭济圣母殿”,此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硬山顶,前檐下出廊,明间开木板门,两次间设直棂窗,看殿内梁架构造和用材,有浓郁的元代风格,与前边的献亭都是元代创庙时所建,但其檐下斗栱之巨大和张扬,与光秃秃的硬山顶显得极不协调,应该是清代将旧有的悬山顶两端锯掉后强行改成硬山的。
院子的东西两侧还建有硬山顶的配殿,其实就是两排硬山大瓦房,这些房屋原是清代所建,做醋厂时曾被严重改造,现在又被修整一番,恢复其所谓原貌。经过了这么多沧桑变幻之后,却显现出一种僵直生硬的隔阂感。全庙各殿宇都空空荡荡,甚至院中也干净平整,杂草不生,但却是过于平淡,了无生趣,也只有院子中央这座献亭还有些意思罢了。
现在许多古建筑一旦修缮之后就大门紧锁,不再能轻易得见,因此就越来越缺乏生活气息,无论最初的宗教功能还是后来的工厂应用,都有其历史时代的烙印,有时间所留下的痕迹。现在这般与世隔绝,与人隔绝,庙宇也就仅仅是一个毫无生气的标本,生硬冰冷,让我觉得缺乏真实感。
灵石县马和乡晋祠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