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离石安国寺

在离石区西北十余公里的吕梁山深处有一座乌崖山,这里群峰阵列,林木茂密,山怀里现存一处古刹——安国寺。寺院修建在半山腰的台地上,背依高崖,面临深谷,因受地形所限,虽然是坐北朝南的方向,建筑群却是东西向狭长的布局,寺院的门开在最西端。全寺大致分为东西两个区域,西部是核心区域,由大雄宝殿、东西垛殿和一座叫铜塔楼的砖木楼阁组成,院子两端还建有对称的钟、鼓楼。寺院东部又分前后两院,供奉有关帝、观音、十王、吕祖等众神佛,另有一些房屋是昔日的禅房、僧舍等附属建筑群,其中尤以清代的于成龙读书处最为著名。于成龙在清初官至两江总督,以廉洁著称于世,当年没有出来做官时,就是在安国寺中隐居苦读的。

全寺殿堂环山崖而列,凭栏远望,但见沟谷幽深,四周是苍翠的群峰相拥,风声鸟鸣,景色怡人,在寺外的山林掩映之间,还点缀着石牌坊和砖塔等建筑,堪称上佳的世外桃源之地。

大雄宝殿是全寺的核心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悬山顶,前檐下出廊,共设有十一朵斗栱,除了正中央补间出一朵斜栱外,其余均为单杪单下昂五铺作,用材硕大,手法古拙。明间和两次间为隔扇门,两稍间是直棂窗。殿内采用减柱造,构架也相对粗犷简练,颇有元代遗风。三尊主佛面目圆润,仪态雍容,结跏趺坐在莲台之上,是元代旧塑,历经磨难至今,殊为不易。殿内东西两山墙上还留有明代绘制的大面积佛传故事壁画,特别珍贵。殿前廊下陈列着古今碑刻十余通,翔实地记载了寺院千余年来的沧桑变迁。

殿前有一座面阔和进深各三间的两层歇山顶砖木楼阁,名曰铜塔楼,相传始创于唐代,不过现在的是明清时期遗留。楼前有两尊暗红色的砂岩石狮子,身材高挑,神态威猛,很有气势。

吕梁市离石区安国寺

据一通“峕大明隆庆五年(1571)岁次辛未八月”所立的《重修安国寺碑记》所载,这座寺院创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初名安吉寺,至唐代宗时,其女昌化公主将御赐的两枚佛牙放在一尊铜铸佛塔里,供奉到寺中一座楼阁内,相传即今日大雄宝殿前铜塔楼的由来。北宋嘉祐三年(1058)更名为安国寺。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的元末明初战乱中,寺院被毁,僧众溃散。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万松和尚云游至此,欲募集捐款重修寺院,可惜不久就圆寂了。后有僧人得玘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重修了正殿并彩绘金妆,但至天顺年间殿宇再次损坏,到嘉靖年间,寺内已经濒临荒废。后来僧人正如等欲再次重修,恰逢明隆庆元年(1567)九月十三日午时蒙古俺达汗大举南下攻破石州城,死者数万,寺内僧众独存,感于佛祖庇护,于是重修了安国寺。清代和近、现代更有多次重修,才使安国寺得以保留到现在。

我早上初到安国寺时,只是天有薄云,清风习习,待到我想画大雄宝殿时,却已经是狂风大作,山雨急袭了,只好躲进了大殿前的铜塔楼里,才勉强给大殿画了一幅。

吕梁市离石区安国寺正殿 nTT/Zv10B2p7dp0yN9RAE5CEYu9RnC8h0pzlVhxjK7S7gulOzdf0UzakofgNW8O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