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丁家祠堂

在交城东关厢的南部有一座高大厚重的古堡门,门洞对面一路之隔是一座修缮艳丽的广生寺,路中间生有一株无比粗壮古拙的老槐树,繁茂的树冠延展得把堡门和寺门一起遮蔽起来。我查了清末的《交城县志》才弄明白,和广生寺相对的这座门竟然就是交城东关厢的南门,也是交城城防体系中唯一幸存下来的部分了。

向北走进幽深的门洞,里面是一条基本保持了旧时格局的街道,路西侧现存一大片老宅院,入内探访,虽然已经被许多住户分割使用,颓坏与拆建也极大地改变了原有面貌,但仍然能够依稀窥见当年的堂皇气派,据说这里曾是当地著名的丁家大院。这个丁家也算得上几百年的望族了,早在明万历年间就出过武举人,有清一代也是人才辈出,几乎每一代都有举人和外出做官者,在本地更是修路开渠,建庙酬神,广受爱戴。清康熙十五年(1676),当时丁家的丁世醇就出资修建了广生寺,并在此办学。丁世醇曾任浙江仁和知县,在当地古刹广生院兴办义学,因当时已年过不惑仍无子嗣,就于佛前许愿,若能得子,日后必定在家乡也修建一座广生院。后来愿望成真,于是丁世醇出资在东关厢南门外建寺还愿,并继续办学育人,鼓励和资助平民学子读书成才。

在小街中部还有一座院子是丁家的祠堂旧址,现存前后两组建筑,院内是一座朝东而建的五开间正房,可惜已经沦为民居,内外堆满了杂物。画中的是临街的前房,典型的清代建筑,面阔五间,硬山顶,下部建有高高的条石台基,临街面出前廊,正中央设卷棚歇山式抱厦,屋檐已经糟朽,杂乱的砖瓦里生满杂草,残缺破败之状好似时间都停滞了,苍凉得让人无法同昔日的望族大户联系起来。院子的大门上还保留着“抓革命,促生产”的铁字,又是一个时代的烙印。悠长的深巷和荒败的老房子,便是交城县给予我的另一种淳厚古朴甚至有些萧瑟的印象。

交城县东关村丁家祠堂 exGKaSb0fkje/iIbVM7o8BHiWr7PjOrJbqYD9G0kdVjAwrwSgRQD0GhRBfet9tC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