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石永市楼

在孝义镇东南方广袤的田野中,有一座面积不小的石永村,这里实际上已经是下曲镇地界了。村庄原本叫作石家庄,但本地口音“家”字读成“啊”的音,连起来读,倒好像叫作“傻庄”,令村人很郁闷,后来就取“石家庄永固”之意改叫石永村。村里房舍连脊接栋,但老房子则已经很少了,只是旧有的街巷布局仍然未有大的变动,主干街道还是由明清时代的十字大街撑起。

在十字街中央耸立着一座古香古色的楼阁,与周围贴了瓷砖的红砖瓦房显得格格不入,这就是石永村的市楼。

此楼是一座平面呈正方形的木结构楼阁,通高约17米,底部仅有简单的砖石台基,以四根金柱贯通上下,外观为三重檐十字歇山顶两层结构,各面均为三开间。一层跨建在街上,较为高大,下部可通行车马。楼的西南角设有木梯,在两层之间的结合部向北一转。这里也可以理解为衔接上下的夹层,但因一层顶部彻上露明,所以两层间纵横交叉的梁架也就一目了然。二层出平坐,有回廊,四面皆设隔扇门窗。楼内举架很高,空间宽敞,从塌落的天花板可以窥见巨大的十字歇山顶内部结构。地面铺设青砖,立有两根直通天花板的木柱,柱间横挂一块双面木匾,一侧为“慈云普护”,上款已看不清楚,下款为“祝德金敬题”;另一侧是“竹韵松风”,时间落“乾隆癸丑仲春”,即乾隆五十八年(1793)。楼内北侧地面上还有一个比天花板略小的盖板,上边有两个椭圆形的透明孔,显然是用来揭开盖板的,透过这俩窟窿能够直接看到楼下的街面,让人如临深渊一般紧张,想来也许是昔日为了往楼上搬运东西留的吊装口。

最顶层檐下设单翘重昂七踩斗栱,簇拥着各面中央的精致斗匾,正南面为“南阳楼”,北面书“极北斗”,东侧是“永光楼”,西边曰“白云台”,可以理解为赞誉楼阁的吉祥词,所以还是叫“市楼”更为人们所接受。老乡说楼里早些年曾供奉5尊佛和菩萨的塑像,后来被砸掉了。老乡又很自豪地告诉我,别看这楼现在破,很快就要大修了。

文水县石永市楼

楼下东北角陈列着几通石碑,因为有木栅栏遮挡,仅能看清最外侧一块清光绪十七年(1891)的《重修市楼碑记》。文中云:“镇何以有市,致民也,聚货也。市何以有楼,庇风雨,避寒暑也。”说明了市楼的作用。碑中还提到了不知始创年代,明弘治年间重修,后来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也曾修缮。看现在市楼的风格也确是明清遗构,但已经老态龙钟了,许多地方开裂变形,甚至发生了扭曲,但整体上倒也问题不大。

我在画市楼时跟围观的老汉聊天,问他这么大的村子里怎么只有市楼这一座古建筑,难道就没有什么庙宇之类的东西吗?老汉说早年间村里有不少庙,后来大军过境都给拆掉烧柴做饭用了。我很惊讶,说做饭也不至于拆得这么干净吧?老汉反问我,一过大军都成千上万的人,你说得用多少木头?我顿时无言以对了。 GMMLW1NZs91HoGb/ZGRYzCT6zOREtVoaVRKwpJZ1E6TFhk7uVit/4fH9Pmq+nPB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