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普会禅定寺

虞城村东边是面积更大的普会村,靠近村东南角有一处规模不小的寺院,叫作禅定寺。我从虞城村一路找过来,碰巧当时这里在翻修,工人们为了运料排渣方便,就在东北角围墙上扒了个洞,我也跟着从这里钻了进去。

汾阳市普会村禅定寺关帝殿

这座禅定寺分为东、中、西三组建筑,东路建筑有山门、前殿、正殿和东西配殿,前殿和配殿都是三开间的硬山顶大瓦房,正殿居于宽大的砖石台基上,面阔五间,进深四椽,悬山顶,前出廊,枋柱粗壮敦厚,柱头有卷杀,看殿内构架有早期建筑的一些特征,但外观的木雕装饰和内外残留的彩画都是清代风格,斗栱更是几乎退化、萎缩。明间的门和两侧大小共十个窗都是近代的拱券造型。殿内襻间下有题记“大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三月二十二日卯时上梁”,因知此庙是清代后期在旧有基础上翻修成现在这般面貌的,近代又被改建他用。

中路建筑是一座比正殿略靠后的三开间悬山顶殿宇,进深四椽,前檐下出廊,设五踩重昂如意斗栱,三间皆开隔扇门窗。这座殿与正殿风格迥异,但模样看起来更协调,是一座供奉关老爷的关帝殿。根据廊下陈列的石碑可知,此殿创建于清顺治四年(1647),之前还有钟鼓楼和兼具戏台作用的山门,乾隆四十二年(1777)重修,至光绪十九年(1893)再次大修。如今这一组建筑除了关帝殿外,只有戏台远远地矗立在狭长院落的南端。

西路建筑共两层,下部为并排的三眼窑洞,二层建一座硬山瓦房,是晋中一带较常见的村庙形式,实际上是整个寺院的禅堂僧舍所在。

此时寺院的前部是一片热闹的工地,电锯声音轰鸣,我则像一个侦察员似的从墙洞钻进来,看了看东边正殿的外观,觉得太过平常,于是躲在西配殿的阴影里给中路的关帝殿画了一幅,然后又悄悄地从墙洞撤了出去。 QHJ4TpjWXLxvNWjZ1WqO57lL/01x99j8fuAXKtp4cPuB9xWSIw+lpoVifPDxIFg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