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喜村是个很大的村子,但都是清一色的平房并肩连片,单调呆板,毫无特色。在村子中部一户老乡的院子里,不可思议地出现了一座歇山顶建筑,这就是见喜龙天庙仅存的戏台。
龙天庙相传是为纪念西晋时的介休县令贾浑而建。晋惠帝时爆发了“八王之乱”,匈奴人刘渊眼见晋室衰微,起兵造反,揭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当时刘渊自称汉高祖后裔,国号称汉,派乔晞率兵攻打介休。县令贾浑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拒绝投降,以死殉国,其妻宗氏亦骂贼而死。忠烈事迹被收录在《晋书·卷八十九·列传第五十九》中,后人遂建庙祭祀,并祈祷他成神之后保佑乡里。清乾隆版《汾州府志》载:“贾侯庙,在介休县南三里,晋介休令贾浑墓侧。县境及孝义、永宁、宁乡境,民间亦多立庙,以为祈祷雨泽之所,俗呼龙天庙。”
可见龙天庙发源于介休,主要分布在山西省中部,地域性很强,后来也被一些地方讹传为龙王庙。日久年深,老乡们也弄不清何为龙天,更早就忘了贾浑是何许人也,只管焚香求告神仙庇佑便是。
见喜龙天庙早已被拆毁,仅剩下最南边的戏台残存,其余殿堂完全为民居取代,丝毫看不出往昔的痕迹。戏台坐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原来是一座紧凑的单檐歇山顶小殿,紧连着南侧屋檐还接出来一椽抱厦,显然是为了增加后台的使用面积。除了北面为台口,其余三面都砌筑砖墙,但现在南墙和南侧的屋顶已经垮塌,许多砖石和木料散落于地,凌乱不堪,其余的屋檐也都糟朽破烂,状况凄然。北立面的木构架不甚高大,拘谨的造型、如意斗栱、花哨的木雕,看起来是一座清代建筑。戏台前堆满了老乡清理出来的木料和一些日常杂物,在南墙的坍塌处还架设了铁网,作为临时的围墙。
我小心翼翼地走进半残的戏台内部,抬头四下张望,只见脊槫下前后隔间的柱子上镶嵌匾额“咏言阁”,应是取自于《尚书》中的“诗言志,歌咏言”。戏台里边的梁架与外檐的风格颇为不同,柱头卷杀圆润,使用了好几种驼峰,粗硕不羁的绰幕枋和经锯改的月梁竟然有元代的遗风,脊槫之下的叉手和丁华抹颏栱做法更是古老,同孝义中王屯天齐庙十分近似,看起来是一座元代戏台在清代维修时改换了外檐,但保留了内部的旧有构架。如果戏台能够早至元代,就可以说这座龙天庙至少已有八百年的历史。但一座元代戏台落魄到如此地步,比起晋南的牛王庙舞楼等元代遗存,境况实在有天壤之别。不知道龙天庙戏台遗留的元代特征是否能被发现,也不知道是否有人在意这样一座已经破烂到几乎没救了的老房子。从它目前坍塌损坏的程度来看,再不挽救便真的要彻底失去了。
汾阳市见喜村龙天庙戏台
我迎着正南面直晒的滚烫阳光为戏台画像,晒得头晕眼花,汗滴成泥水般在全身上下肆意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