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经营亲情要及时

有许多父母和孩子只是通过一张张的便条纸或者一条条的微信进行交流,如“钱在桌上,自己买东西吃”“爸爸,我要交餐费”“玩游戏别玩太长时间”“我明天放学可以去同学家玩吗?”等,这类“冰冷”的互动,怎么能让亲子之间产生温馨的亲情呢?

网上有个视频,内容是女儿向爸爸借钱,只为了买下爸爸一小时的陪伴,视频中的小女孩和爸爸说每句话都小心翼翼,却又充满了期待:

“爸爸,你一个小时挣多少钱?”

“爸爸,你能借我50卢比吗?”

“爸爸,我能跟你买一个小时吗?我只想要你早点回来,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其实,若要问父母“为什么这么忙、这么辛苦”,他们十之八九会回答“是为了孩子”。既然是为了孩子,那为什么不多花一点时间陪伴他们呢?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纽约市的父母和孩子每周相处的时间平均只有12分钟,而且受访的父母还振振有词地说他们是重质不重量,和孩子相处时都是开心愉快的。真是令人怀疑那12分钟内,他们和孩子做了什么,比全家人一起吃一顿饭的时间还短。亲子相处如果没有量,根本谈不上品质!

有些父母总以自己工作或事情太忙为借口,等有了空闲时间又说自己累了要休息。其实,日常生活中是可以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的,哪怕是每天半小时、每周半天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读书、运动、准备餐点、打扫卫生,长的假期旅游、踏青、参观博物馆或美术馆等,在亲子互动的温馨气氛中,让孩子从父母身上得到他一生最珍贵的财富:爱与被爱的能力。

想一想!孩子在我们身边的时间真的不多,如果孩子上中学、大学时住校,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更少了,等到父母“有空了”,孩子已“离巢”远走高飞,到那时后悔就太迟了。也许钱是赚了,事业也成功了,但却错失了陪伴孩子的最佳时机,付出的代价也未免太大了! 5OMWKZ2LQ1iJY0aWO9LXUYY7IJjAxnYb3k8Hv8/t2qrM/tr867w959+JfpkB04aJ



三、身教最可贵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早接触的小型社会团体,在家庭中孩子进行他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学习。父母的一言一行有形或无形中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遗憾的是,父母的表现经常是“说得多,做得少”,不仅说的话无法让孩子信服,而且在行为上也做出了不好的示范。

爸爸给儿子50元钱,让他去超市买东西。儿子买完东西回家时,爸爸发现商品和钱数对不上,说了儿子几句,并让他回到超市去拿小票。妈妈陪着儿子一起回到超市,小票是找到了,和钱数也对上了,但是少了一样物品,显然是儿子落下,被别人拿走了,儿子立刻蔫头耷脑,情绪低落。妈妈见状,就说再买一个,并答应替他保守秘密,不告诉爸爸。

回到家,爸爸问起这件事,儿子活灵活现地圆了这个谎,但是妈妈开始担忧了,担心儿子以后习惯性说谎。

这个例子中,妈妈不但做了错误的示范,还教会孩子如何圆谎。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身教最为贵,行知不可分。”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行为表现里,父母可以发现孩子不仅是一个很好的观察家,而且是一位最佳的模仿者。模仿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学习的结果,而周遭的朋友、老师、父母、兄弟姐妹,甚至演艺人员等都可能是他们模仿学习的对象。在众多的模仿对象中,父母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人物,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在孩子的行为表现中发现父母行为的影子。

曾有一个孩子抱怨:父母买了一大堆书给他,并且告诉他书是人生中最大的财富,希望他能用心读书,但父母却从来不看书。没有良好的潜移默化的环境,却要求孩子具备自己期望的特质或能力是很难的,特别是待人处世、进退应对等生活技能,没有父母的以身作则,孩子是很难学习到的。 oi4Em4VJxoTiGqJWPpivxpkVL+aPSPqLOg/OCew7NsIfoy8XhJ6C+KG8qvvppnP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