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青少年的行为目的

相较于儿童,青少年的行为目的除了上述几点,又增加了三个:寻求兴奋刺激、获得朋辈接纳和追求荣誉感。当他们追求这些目标时,同时存在着前面的四个基本行为目的,而其核心仍是为了满足社会兴趣和寻求归属感。以下针对青少年增加的三个行为目的加以说明。

1. 寻求兴奋刺激

不少青少年由于精力旺盛,喜欢参与一些兴奋刺激的活动,如运动竞技、热舞、演唱会、电玩等,这些爱好都很正常。但是,由于好奇心、友伴煽动、减轻压力、逃避责任等因素而产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如抽烟、酗酒、赌博、吸食毒品、飙车等,会令父母感到惊讶,同时伴随着生气、受伤害的感觉。

既然孩子喜欢寻求兴奋刺激,父母要积极地引导和鼓励他参加一些正向的活动,如运动、才艺学习等。有一位父亲经常陪儿子去网咖、游乐场,他的理由是:与其阻止他去,还不如我陪着去。意想不到的结果是,不仅孩子没有染上不良习性,而且父子的关系越来越好。此外,提醒父母,在没有理解和沟通的情况下,不要轻意批评孩子的兴趣,也不要禁止他们参加一些他们喜爱的活动。

2. 获得朋辈接纳

几乎所有的青少年都想得到朋辈的接纳,因为这个时期他们人际关系的重心已从父母、老师转移到相似年龄的同学、朋友身上,他们会致力于结交有共同爱好、相似个性或能力的朋友,这样能满足他们的社会兴趣和归属感。

父母对于孩子的这个行为目的应该能够理解,因为友谊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如果孩子的友伴爱学习,有良好品行,父母大可放心。但是如果孩子结交的朋友是好玩、学习不好,甚至品行不良的,父母自然会担忧孩子受到不良影响。然而,如果父母表示不喜欢或敌视孩子的朋友,孩子会感到焦虑不安、烦恼,甚至出现反弹的举动或隐瞒事实的行为。因此,首先建议父母不要随意批评孩子的朋友,毕竟没有人是完美的,包括自己的孩子。试想,如果其他孩子的父母批评自己的孩子,你的感受会是什么?其次,父母要从旁观察孩子的交友情况,如果没有大的不良影响则不必过分介意,比如,有一位母亲劝孩子不要和某个同学来往,因为他不爱学习,而孩子的回应是:“我知道,我只是和他一起打球而已,复习功课我会找其他人。”要相信孩子的判断力,只要与他真诚开放地沟通,就有机会了解他的交友情况,进而给予一些支持或建议。当然,万一发现孩子受到不良友伴的影响,应尽早给予温和的提醒,而不是大声训斥他或禁止他们来往。更积极的方式是引导和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好的朋友圈、社团或营队活动,结交更多的良朋益友。

3. 追求荣誉感

大多数成年人喜欢谈论自己过去的光荣事迹,这使自己在群体中感到有面子,青少年孩子未尝不是如此。如果孩子的荣誉感表现在学业、运动或其他正向的活动上,那么孩子多半都能深获父母的赞同。但是,若孩子过度地追求高人一等的行为,无论最后成功或失败,对他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有些孩子如果在“好”的团体里无法满足这个行为目的,可能转向“坏”团体去追求这个行为目的。轻者争强好斗,中度者大胆妄为,重者加入不良团伙,为非作歹。

倘若孩子有这类不良行为,父母不用惊慌,也不用生气,在没有尝试解决方法之前更不要轻言放弃。父母要了解,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由于身心发育较儿童时期快速,其行为目的也较为复杂,他们会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而在所有的心理特征当中,叛逆最容易让父母头疼,青少年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叛逆,这是正常的,父母真正应该担心的反而是完全不叛逆,却显得不快乐的青少年。

青少年正处于儿童阶段与成人阶段的交替且重叠的时期,其身上有着寻求独立自主与依赖性的矛盾,一方面,他会想建立一个完全属于他的人际关系,以自己的方式来发掘本身的才能,并且重新评价父母;另一方面,他们逐渐脱离原先和父母的连接,但在情感上仍需要父母的支持,在经济上也不得不由父母来供应。对父母而言,多年来一直坚持对孩子的呵护,面对孩子要求自己做决定、自己行动的新局面,实在很难一下子就放手。其中的问题在于,父母是否信任青少年有能力、有成熟的人格去处理事情和追求幸福?父母如果不信任他们,就势必得面对一大堆的冲突。

其实,青少年所追寻的不外乎是人生价值、良师益友、生涯成就和亲密关系等理想,这些都是这个时期自我探索的正常反应,他们这些行为目的并非都是不好的。而当青少年因错误的信念或想法过分追求理想而牺牲自己或别人的福祉时,他们的理想才变成负向的行为目的。

面对青少年的叛逆行为,父母不妨这样想:过去认真教导孩子的一些正确的价值观,早已深植在孩子的心中,并且相信他们能以这些观念和训练作为生活上的指标,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决定,这并不仅显示我们对孩子是否有信心,还考验着我们对自己的教育是否有信心。同时,要与孩子建立一种尊重、平等的关系,相信在他度过青少年的尴尬期之后,就能够把早先父母所教的一些生活准则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并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的行为目的也会经常改变,或许以不同的行为表示相同的目的,也可能以相同的行为表示不同的目的,有时连他自己都不自觉。而且青少年的行为目的不像儿童时期容易觉察和辨识,因此想要了解孩子青少年时期的行为目的,除非他愿意与父母分享心事,否则父母难以得知,更毋论如何去应对了。

因此,亲子之间良好的沟通很重要,而良好的沟通要以积极的亲子关系为基础,无论你的孩子是儿童或是青少年。 XsH2iHwMjgz9cWQBHG4BtU+r9Mhk9bT7FNZJK0bMMMVLGcdudSLrs79OFGWoECQ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