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4日,“现代器官移植之父”美国的Thomas Earl Starzl教授去世。
1963年3月1日,Starzl教授为一名年仅3岁的胆道闭锁男孩实施了第一例人类肝脏移植手术,不幸的是,该次手术未能获得成功(患儿死于术中大出血)。之后,Starzl教授再接再厉,并于1967年7月23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完成了人类第一例临床意义上成功的肝脏移植手术(该患儿术后存活时间超过1年,最终死于肿瘤复发),正因为Starzl教授在器官移植领域开展了无数的开拓性工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他被器官移植界人士尊称为“现代器官移植之父”!而就在2019年4月16日,被誉为“中国器官移植之父”的武汉同济医院教授夏穗生也与世长辞了!
从1972年开始,夏穗生教授和同事们埋首实验室5年,开展分解手术98次、实施狗的原位肝移植手术130次,才使得中国人第一次自主掌握哺乳动物大器官移植的完整手术。1977年12月30日,夏穗生教授为一位肝癌晚期的女性患者成功施行了肝移植手术;此后,又为一位男性患者实施了肝移植手术,患者存活了264天,创下了当时国内肝移植存活时间最长纪录,由此,中国人体器官移植事业才逐渐起步,夏穗生教授也被尊称为“中国器官移植的拓荒者”!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无数以Starzl教授和夏穗生教授为代表的杰出肝移植医生及医疗团队的不断努力下,肝移植手术已成为一项技术成熟的外科手术,并得以在全世界广泛推广,拯救了无数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的生命。
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累计实施了肝移植手术超过50万例,并以每年30000~40000例次的速度增加,而且,目前肝移植手术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术后1年存活率约90%,5年存活率约70%,已被公认为各种急慢性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最佳治疗手段,逐步成为一项技术成熟的临床常规手术。
在无数肝脏移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也逐渐成为肝脏移植国际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肝移植在中国的发展之路,可以分为下列五个阶段:
中国的肝脏移植始于20世纪70年代。
1972年起,武汉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的裘法祖教授和夏穗生教授等肝移植先驱们率先开展了国内狗的肝脏移植动物实验;
1977年10月21日,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林言箴教授团队施行了国内首例同种异体肝脏移植手术;
1977—1983年,中国开始了肝脏移植的第一个高潮,有18个单位共实施57例手术(其中54例为晚期肝癌患者),但因为受到免疫抑制药物、器官保存液、麻醉技术和移植外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90%的患者在术中或者术后3个月死亡,最长的患者存活了264天。
1984—1990年,由于供体缺乏、费用昂贵和预后不佳等多种原因,中国肝脏移植经历了长达7年的停滞期。
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美国家肝脏移植技术日趋成熟,新型免疫抑制药物也逐渐得以在临床应用,在此时代背景之下,一大批中国中青年学者自国外学习归来,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组建肝脏移植团队,使得中国的临床肝脏移植又得以发展起来,并形成了天津、武汉、广州、杭州及成都等5个较为成熟的肝移植中心,但总体的发展规模都不大。
截至1999年,我国一共有32个单位施行了肝脏移植219例,同时开始出现术后长期存活的病例:1994年5月10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沈中阳教授团队为患者赵某某成功实施了肝移植手术,术后存活时间长达11年,成为我国首例长期存活的肝移植受者;1996年5月22日,患者张某在上海长征医院由傅志仁教授团队为其完成肝移植手术,并健康存活至今,已超过23年,为目前我国存活时间最长的肝移植受者。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肝脏移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移植数量逐年成倍地增长,临床技术不断成熟,术后生存率接近国外先进水平,可以说步入了飞速发展的临床应用阶段,掀起了中国临床肝脏移植的第二次高潮。
1999年、2000年和2001年,我国分别施行了肝移植手术118、254、486例次,到2001年,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China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gister, CLTR)的肝移植数量统计,已累计996例次,并且,临床上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突破,比如:
1995年1月5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学浩教授完成了国内第一例夫妻间活体肝移植手术。
1996年7月8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洁夫教授、何晓顺教授和陈规划教授成功开展了国内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
2005年和2006年,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东方器官移植中心,沈中阳教授率领的器官移植团队连续两年创造了年度肝移植手术量超过600例的世界纪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肝移植中心之一。
2005年,中国肝脏移植例数达2970例,截至2006年,中国的年度肝移植例数已达3000余例,其规模已居全球第二位,肝脏移植技术和临床疗效也已接近国际水平,肝移植手术也真正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患者。
2006年之后,由于国内医疗机构的器官移植技术水平良莠不齐,为了进一步规范国内器官移植的行业制度,我国卫生管理部门对国内各大器官移植中心进行了法制化管理,我国肝脏移植发展也由此逐步进入了临床规范阶段。
自2007年5月1日起,中国首部《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正式实施,2007年6月,卫生部出台相关配套规范,并在全国审核通过164家“准入制”器官移植医院,标志着中国器官移植事业向法制化、规范化迈出关键一步。
截至2019年3月,全国共有102家具有实施肝移植手术资质的器官移植中心,肝移植中心数量排名前4位的省份依次为北京(17所)、广东(10所)、上海(9所)和山东(8所)。
自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使用死囚器官进行器官移植,并大力开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 DCD)工作,在全社会的推动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人体器官自愿无偿捐献工作发展迅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至2019年3月28日,中国红十字会-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数据显示,全国已登记器官捐献志愿者1667609人,成功实现捐献22899例,已救治器官衰竭患者65337名,我国每百万人口年捐献率已从2010年的0.03升至2018年的4.53,年捐献量位居世界第二位。
更为重要的是,之前我国因使用死囚器官以完成器官移植手术的做法,使国内器官移植工作者在国际器官移植大家庭中面临着极大的压力,而近年来的全国性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发展浪潮已经彻底地扭转了这种不利局面。2017年2月7日—8日,在梵蒂冈举行的由梵蒂冈教皇科学院举办的“反对器官贩卖全球峰会”上,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席黄洁夫应邀出席,并向世界各国分享了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管理的方案,介绍了中国模式,发出了中国声音,得到与会人员的普遍赞誉。
可以看出,在国家政府、社会公益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及无数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器官移植及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事业正呈现着一种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