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每个孩子都是聪明的

所谓聪明就是“耳聪目明”,“耳”和“目”都是人重要的感知和学习器官, 而所谓“耳聪”就是能敏锐地感觉到一般人无法领悟的东西,“目明”则是能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实质。

我们先从生理上来了解人是怎样变得聪明的。现代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皮层是由许许多多的神经细胞组成的,这些神经细胞又叫作神经元。神经元就像一棵小树,分支的树冠部分有许多树状突起,叫作“树突”。

“树突”像灌木丛那样围绕着细胞体,树突的表面积很大,约占神经元总表面积的80%。而长长的树干和树根,叫作“轴突”,又叫作“神经纤维”,它们的末端分布于其他组织中,形成各种神经末梢。轴突细而长,一个神经元上有一条。

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并不是互相联结的,而是像平行线那样中间隔着一条间隙。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相邻接的部位叫“突触”,人之所以能学习,靠的就是这些微小却数量众多的突触的传递。

人在思维时,信息的主要表现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经过突触,传到另一个神经元,这时,前一个神经元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作用于后一个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像接力赛一样把信息传递过去。突触越多,传递信息的能力越强,脑细胞之间建立网络的范围就越大,通路就越多,脑的机能就越发达,人的智能也就越高。

神经冲动是可以人为设计的,其核心就是怎样想问题,多想了,想活了,神经冲动就可以一个个实现,人就是这样变聪明的。 而对于孩子来说,主要是引导他们对称着想,发散着想,整体地想,倒过来想。事实证明,这“四想”是启动大脑神经元的关键,经常这样进行训练,孩子也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1. 对称着想,才能想得通

世界是由对称构成的,比如有女就有男,有父就有子,有左手就有右手,有左耳就有右耳,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有虚就有实,有白就有黑…… 所谓对称就是美,是对称使世界真相大白。

在想问题的时候,就要对称着想,知其一,必知其二。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时候,时时注意不能只考虑一个方面,还要考虑与其对称的那个方面,两者联系起来思考,在对称中间的夹缝,就是思想的通道了。

另外,所谓比较出真知,也是对称着想的进一步发展,思考问题的方向确定以后,不可单独一个劲地“死磕”,一定要找到一个参照物,比较着想,才能想得通。

2. 发散着想,才能想得开

创造性思维的三个特点,一是思想的流畅性,想得开阔、敏捷,没有阻碍;二是思想的变通性,想得灵活应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三是新奇独特性,异想天开,与众不同。举一个例子,玻璃杯能做什么?如果孩子回答是:喝茶,喝水,喝啤酒,喝可乐,喝牛奶……一口气说出几十种用途,这表明了其思想的流畅;如果再问孩子,孩子回答是:装盐,装味精,装洗衣粉,装烟灰,打狗……这表明了其思想的变通性;如果接着问孩子,孩子的问答是:不用来喝也不用来装,而是把它打碎,把玻璃渣子锤成玻璃粉,把粉染上颜色,用来作为原料制作彩色玻璃粉工艺画,这表明了其思想的新奇性、独特性。

3. 整体地想,才能想得准

任何事物都是某一个整体事物的局部,任何事物又都是另一些局部事物的整体。所以要把事情想得准,就要整体地想,整体效应有两个方面, 一是再大的整体都应当是另一个更大整体的局部,二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举一个例子,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次,齐王与田忌赛马,每人各选上中下三种马进行比赛,胜者可得千金。以同等级马相比较,上对上,中对中,下对下,则田忌胜败未卜,怎样才能有绝对胜利的把握呢?田忌的谋士孙膑给他献了一计: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马对下马,结果田忌两胜一负,赢得了千金。这就是整体效应,如果上对上、中对中、下对下进行比赛,即部分对部分,只从部分出发,不从整体出发,则胜负无绝对把握,后来孙膑从整体出发,来一个重新组合,结果稳操胜券,这样整体就大于各部分之和了。

4. 倒过来想,才能想得活

倒过来想,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反向性要求,要有意识地将思考的重点放在反面。二是异常性要求,敢于把头脑中的旧框框除掉。 举一个例子,荷兰有一座城市,由于人们不愿意把垃圾倒进垃圾桶里,搞得满城都是垃圾。当地卫生部门采取了许多解决办法,如罚款、增加巡逻人员等,但效果很差,最后他们想了一个办法:设计了一种会说笑话的垃圾桶,每当丢进垃圾,录音机就播出一则事先录好的笑话,每一个垃圾桶的笑话都不一样,而且笑话两个星期换一次,结果不论任何人,不管路程多远,都愿意把垃圾倒进垃圾桶去了,城市又恢复了清洁,这就是倒过来想的妙处。 3G3Ndb1LC0V5//E6YSmmxyyKT6bzhcVUXC9jCL/FhAZrjd1oato4kPJhD0B76e0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