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遵守规则

一、内涵阐述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

有些人过马路时只要看见没有车辆行驶,就迫不及待地横穿猛跑,毫不顾及正在显示的红灯;

有些人候车时见缝插针,公交车一来就拼命地往上挤;

有些人走路时不停地嗑瓜子,凡其所到之处必留下他的“劣迹”;

有些人犯懒,为了几步的方便就践踏草地;

还有些人以权谋私,危害他人利益,最终被曝光在报纸的头版头条。

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如果每个人都像他们一样,只考虑个人利益,不遵守规则,这个世界将危机四伏,永无安宁。弗洛姆说过:“自私不是对自己的爱,而是对自己的恨。因为只有没有能力付出的人,心中才总想着自己。”每个人都不应当总思忖着个人利益,甚至为了个人利益而触犯规则。不遵守规则,不仅危害了别人,自己的利益也最终受损。

遵守规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做事准则之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当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违背规则,不损害他人利益。

那么,什么叫作规则呢?

规则有自然的、客观的,比如树木需要阳光才能生长得更好;也有人为的,即在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护人们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定而制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它规定了什么事情应当做,什么事情不应当做。

自然规则不可更改,是客观存在的。而人为的规则就复杂多了,它需要大家共同承认,相互遵守,否则就是无效的。本章所讲的规则主要是指人为规则。人为规则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有些成为约定俗成的习俗和道德,比如社会公德、公共秩序等;有些成为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如法律条文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就像一个游戏场,走进去的人都应当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人是规则的动物,社会正是有了规则才能正常运转。但这种规则并不是对人的限制,而是要求人们能因为它的存在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在最完美的时候是动物中的佼佼者,但是,当他与法律和正义隔绝以后,他便是动物中最坏的东西……他在动物中就是最不神圣的、最野蛮的。”

二、一个故事一堂课

1. 尊重一盏灯

某公司需要聘用一名司机。刚从驾校拿到驾驶执照的小韩,为了生计,也硬着头皮去应聘,尽管他知道自己的希望很渺茫。

初试由办公室主任主持,他对应聘者询问的都是汽车驾驶以及维护保养等方面的技术问题,所幸这些恰好都是小韩新近学过的,所以他轻而易举地过了这第一关。接下来是实际操作,由应聘者驾车带着经理和主任上路行驶,考察驾驶技术。轮到小韩时,已是黄昏时分。当汽车行驶到一个僻静的交叉街口时,前面亮起了红灯,小韩赶紧刹车,可能是急了些,经理和主任都有些猝不及防。主任有些不耐烦:“这里既没警察,又没行人车辆,为什么不灵活一些,把车开过去呢?”小韩一听那口气,知道自己没希望了,他抬头望了望闪烁的指示灯,郑重地回答:“为了尊重这盏灯!”一直不动声色的经理眼睛一亮。

回到公司,经理对所有等候的应聘者宣布,小韩入选!望着吃惊的小韩,经理握住他的手说:“做司机,你还需要锻炼。但是,做本公司的员工,你已经很称职了。”

点拨 遵守规则的人,即使有时显得不太灵活,却能赢得他人的信赖。

2. 哈佛理念

当年,一位哈佛牧师把他的一块地皮和250本书遗赠给了当地的一所学院,这所学院发展成了后来的哈佛大学。

关于这250本书,有这样一个故事,哈佛学院一直把哈佛牧师的这批书珍藏在哈佛楼里的一个图书馆内,并规定学生只能在馆内阅读,不能携出馆外。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楼。在大火发生前,一名学生碰巧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册名为《基督教针对魔鬼、世俗与肉欲的战争》的书带出馆外,打算在宿舍里悠闲地读。第二天他得知失火的消息,意识到自己从图书馆携出的那本书,已是哈佛捐赠的250本书中唯一存世的一本了。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找到当时的校长霍里厄克,把书还给了学校。霍里厄克收下书,感谢了他,然后下令把他开除出校,理由是这名学生违反了校规。

霍里厄克校长感谢了那位同学,是因为那位同学诚实(把违反校规带出馆外的书又送了回来);开除他,是因为有校规。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这便是他们的行事态度——法理第一。

点拨 校规比道德更重要,虽然这看上去有些不近人情,但正是一代代学生传承了自觉遵守校规的精神,才成就了哈佛大学今时的盛名。

给教育者的建议

孩子年龄小,阅历浅,很多规则都不懂,又怎能遵守它们呢?因此,要在生活中告诉孩子最基本的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并让他牢牢记住。当孩子第一次违反规则时,要及时加以制止,因为形成一个坏习惯很容易,而改变它却很难。

3. 原则

两个小城市争抢一笔外商投资。这两个小城市的条件差不多,位置、交通、资源、劳动力等都难分伯仲。

硬件没有优势,那就只有靠软件了。甲城市的领导决定,在土地使用价格、税收等方面再进一步作出让步,给外商更大的好处。出乎意料的是,外商最终选择了乙城市。

事后,有人不解地问外商。外商解释说:甲城市的条件太过优厚了,他的许诺已经超出了国家政策的范围,不按法律原则办事,这种人情色彩太浓、政策随意性太强的地方我们不敢去,这是几十年的投资啊!

点拨 以权力、金钱谋取不正当利益,严重违反公平的规则,将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4. 天上掉银子

我的纳税意识是由一笔意外之财唤醒并得到强化的。

几年前,我在加拿大短期留学,做访问学者。那时我每月从中国大使馆领取480加元的补贴,以支付食宿、交通、学习等费用。这笔钱每月足够用,但我总希望从牙缝中省下几文,积攒着回国前买个免税大件。因此,我购物尽量挑便宜实惠的,一分钱都要算计。

然而,让我恼火的是,加拿大政府有条规定,除了购买食品外,其他任何购物都要交纳购物税,税额为2%左右。每次购物应交纳的税金,在收银机打出的交款单上标得一清二楚,××物,价××,税金××,合计应交××。不交税,就别买东西,要想逃税,那更是万难。无奈之余,我只有服从,但也颇有微词:我们穷学生买件日用品,凭什么要被富国政府再搜刮去几文!逃税无计,只有守法,一年下来,这税金我大约也交了几十加元。

在加拿大城市街头,触目皆是关于税收的醒目招牌——income tax,意在提醒人们交纳收入所得税。我颇为奇怪的是,人们怎么就那么乖乖地去交自己好不容易挣来的银子?到了年底,我恍然大悟: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必须填一套一式两份、项目繁多、极为周详的本年度收入与支出统计表,与你的社会保障号码(相当于我们的身份证号码)相衔接,用计算机联网对你的金融活动详细记载,周密统计。如果你申报不实,则被视为对国家不忠,将要依法严惩,今后很难再找到工作。美国、加拿大的老外们常戏说,任何人都难逃两件事,一是交税,二是死亡。要想逃税,难。

这种个人所得统计表连在加拿大居住满一年的外国人也不能幸免。迫于无奈,我也据实一一填报,连打工的临时收入也填了上去。表上有一项说明,大意是年收入若干加元以下的交税者将于次年获得退税,我交的税也不多,并且明年就要回国了,就没把这条当真。

留学期满,归国工作。回国半年多以后,突然一天邮局送来一封厚厚的加拿大来信。我打开一看,竟是一张一式两联的退税支票!还有说明写道:

“宋先生,经核查你去年总收入在××加元以下,不属交纳购物税范围,今按你表格上填写的永久性地址,退税210加元(加拿大税务部门因无法计算我去年在加各商场消费时究竟交了多少购物税,只能按规定的平均数退税给我),请去本地银行办理托收税兑换。”

“这真是天上掉银子!”我和朋友们为加拿大税官办事认真感慨不已,人家追了半个地球给咱退税千余元(210加元约兑换人民币1200元),还真有点白求恩精神!

点拨 一切按照规则办事,整个社会制度就会井然有序,投机取巧也就无所遁形。

5. 贴海报

玛莎是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二年级的学生,她一边学习一边打工,此外还在校学生会做些义务工作。这一天,学生会交给她一项任务,在校园里醒目的位置张贴几十张“文化节”海报。学校标志性的公共场所都有广告栏,所以玛莎很快就贴得差不多了。当她再回到学生会,准备贴最后一批海报时,她发现广告栏已经贴满了。怎么办?

那天我正在学生会所在的“Union”转悠,这里是校园生活的一个中心。看到一个美国姑娘在广告栏前站了好久,我以为有什么好事预告,连忙走过去凑热闹。搭上话才明白,玛莎遇上了这么一个小小难题。

我不禁脱口而出:“广告栏里有几条东西早过时了,贴上去没什么问题。”玛莎回答:“我不确定。”我心想,这姑娘真笨,连上上星期的活动都记不住。再说,有些学生卖车、租房、交友的信息,到处的广告栏贴得都有,将其覆盖一二又有何妨?跟她一建议,回答更绝:“他们会投诉的。”

这下我不管了,就找了份报纸坐到旁边去看。只见玛莎走到Union的露天中厅里,在四周的木柱子上比画着。个别学生会在那上边贴或钉东西,但很不雅观,柱子也被弄得不干净。我暗想,你不会也这么干吗?是不是这样就没人投诉了?玛莎比画了一会儿就走了。她到底想怎么办?好奇的我决定看下去。

玛莎回来了。拿了很多新东西。她先用彩色的塑料布将一根根木柱包起来,用透明胶封好口,然后再在塑料布上面贴海报。她干得一丝不苟,不一会儿,十根左右的柱子都包好了,一派鲜活生动又整整齐齐,既利用了空间,又保持了清洁,看起来很有艺术效果,将来取下来也非常方便。

我看着玛莎的“作品”,心里不禁浮起阵阵涟漪。玛莎既没有用“学生会”的名义“覆盖”掉个别学生的“私有空间”(虽然这些“私有空间”远不如“文化节”对学校有用),也没有随随便便去占据公共空间。她不是想着怎么脱离规则求方便,而是想怎么在规则之内求创造。不少中国来的学者都说中国人脑子里有很多想法,而美国人只有一种想法。但我们的很多想法都是在规则之外的,总想绕过它另起炉灶,是规则外的“发散思维”。美国人虽只有一种想法,却往往是聚焦规则内形成的“创造思维”。

点拨 当规则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是寻求规则之外的方便,还是在规则之内求创造?玛莎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6. 严于律己,从我做起

楚太子接到父王的紧急命令,连忙驾车向王宫赶去。

当时的楚国有一条法令:任何臣子入见,车马不准驶到茆门(王宫内外廷之间的门)。

刚下暴雨,宫中地上积满了水,太子就把马车一直赶到茆门才下来。负责宫禁的官——廷理看见了,急忙走到太子面前,对他说:“殿下,你忘了车子不准驶到茆门的法令吗?”

太子为难地说:“父王紧急召见,我不能等到没有积水了再进来,所以才把车子赶到了这里。”

“不管是什么情况,我必须依法办事。殿下,下官得罪了!”说着,廷理举起长矛打太子的马,马负痛乱奔,把车驾弄坏了。

太子气得脸色都变了。他跑进宫去,哭着向楚王告状:“求父王为儿臣做主!”

楚王惊讶地问:“是谁欺负你了?”

太子把经过哭诉了一遍,然后说:“求父王一定杀了这个廷理,为儿臣报仇!”

楚王听了,不怒反笑,对太子说:“这才是我的执法之臣啊,我怎么能杀呢?他既不因为本王是你父亲而徇情枉法,也不因为你将要继位而奉承巴结。这是真正的忠臣啊!我不仅不杀,还要提拔他!”于是,楚王当即传令,把廷理的官职连升了两级。

接着,楚王给太子讲了许多依法治国的道理,告诫他以后不要犯类似的错误,然后,才打开后门让他出去了。

点拨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也不能以权谋私,当政者更应以身作则,维护法律的尊严。否则,上行下效,人们会普遍不守法律。

7. 狩猎规则

小明的三爷爷有杆猎枪,闲时爱打猎。三爷爷给他做了个柳树把儿、牛皮筋的弹弓。小明高兴坏了,装了半书包石子,拿上弹弓跟着三爷爷上山。刚出村口,发现老槐树上落着一大群叽叽喳喳的麻雀,他不由手痒,一弹弓就揍下一只来。三爷爷一边夸他准头好,一边拾起断了脖子的死麻雀装进腰间别着的网袋里。下午回来,三爷爷猎得两只兔子。当三奶奶把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炖兔子肉端上来时,他馋得要掉口水。三爷爷拿过笊篱,却给他碗里捞进了那只炖得烂烂的光腚麻雀!他委屈地望着盆里大块大块的兔子肉,不解地瞅了三爷爷一眼说:“三爷爷,我不吃麻雀!”

三爷爷一愣,脸变得异常严肃,问他:“你不吃,为什么要打它?”“为了……好玩。”他说。“孩子,你记住,如果不是为了得到食物或自卫,你就不应该伤害动物。”停了停,三爷爷说:“这是狩猎规则,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一向疼爱他的三奶奶坐在一旁一声不吭。于是小明只能乖乖地点点头,捞起了碗里的麻雀。

点拨 行有行规,不按照规则办事,必会受到惩罚。

给教育者的建议

不按规则办事,也许偶尔能侥幸逃脱,但终究还是会受到惩罚。要让孩子学会按规则办事:教育者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处处在规则的范围内办事,而不是处处超越规则;尊重孩子,不要处处给他设立规则,相信孩子会在自由之中获得进步。

三、亲子与师生的共同话题

社会是一个整体,每一个成员都遵守规则,社会才能正常运转。莱蒙特曾说过:“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不遵守规则的人失去的是信誉,这是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规则意识影响一个人适应社会的程度,缺乏规则意识的人将无法立足于当今社会。

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引导人按照规则行动。孩子从小就应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遵守规则是一种教养、一种风度,是每一个现代人应具有的品格。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的道德都是一个包括许多规则的系统,而一切道德的实质就在于个人学会去遵守这些规则。”

遵守规则并不复杂,在一个普遍遵守规则的社会中,违反规则可能带来一时的方便,但总有一天会酿成恶果。不遵守规则的危害往往不易察觉,但这种危害犹如潜在的火山,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首先要树立规则意识。而规则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皮亚杰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中指出,儿童的道德倾向是从认识单纯的规则到了解真正意义的规则,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渡。因此,教育者应当保持足够的耐心,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来培养孩子形成规则意识。 KZ0FLTODC9sD83sJdHDn4koH19neR+VznV7pddjNljRWi0yyfGuG2UxUZtqpSdE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