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养成教育的关键期

一、小灰天鹅认“妈妈”

小灰天鹅从蛋壳中爬出来后,会把第一眼看到的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如果是母鸡孵化它出壳,它就把母鸡当作妈妈;如果出壳时是人在身边,它就把人当作妈妈。如果出生时不接触任何动物,它就只会自己吃和玩,几天后再接触别的动物,哪怕是它真正的妈妈,它也不会认了。

这种有趣的现象是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伦兹在动物的心理实验中发现的。他把小灰天鹅这种 无须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反应称为“印刻现象”。

二、关键期

经过多次实验,洛伦兹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动物早期的发育过程中,动物的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 如果错过这一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这个关键的“时机”称为“关键期”

当把动物实验引申到早期儿童发展教育研究中时,现代科学家发现,人的智力、能力、习惯的发展,“关键期”同样存在而且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人也把它称为 “敏感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有一段特殊的时期,其成熟程度最适宜学习某种行为。

三、真实的案例

“狼孩”卡玛拉姐妹在狼的抚养下长大,被带回到人类社会时,姐姐约8岁,妹妹约1岁半。科学家们想尽各种办法,仍然无法让她们改掉狼的生活习性。妹妹虽然在两个月后说出了“不”字,但一年后就死去了。姐姐经过3年的培训才能用脚走路,直到17岁时死去,智商也只有3岁半孩子的水平,只能讲45个单词。

日本士兵横井庄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迷失在东南亚大森林,像野人一样生活了28年,完全遗忘了人的一切习惯和语言。但是,获救后仅仅通过28天的训练,他就恢复了人的习惯,重新适应了人类的生活。

这两个案例从两个方面说明了关键期的重要性。前者表明, 在关键期,一个人正常的发展一旦受阻,将会对其以后的发展产生障碍,这种障碍有时是很难甚至不可弥补的 ;后者则表明, 只要不错过受教育的“关键期”,日后的发展即使出现障碍,也会很快克服困难并恢复正常 。总的来说, 成长的关键期,会对人一生的发展产生影响

四、一些具体的关键期

国内外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有关研究表明: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关键期的出现是与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的,同一个关键期,有的孩子可能出现得早些,有的孩子可能会很晚,这是由人的个体性差异决定的,不能一概而论、生搬硬套。 抓住关键期固然重要,但也 不要迷信关键期, 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引导,循序渐进。

五、三岁决定一生,养成教育也有关键期

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有关键期。古往今来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思想家都认为习惯要从小培养。

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表明,人在成年前,尤其是年幼的时候,是培养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幼儿期(3~6岁)、童年期(7~12岁)、少年期(13~16、17岁)都是重要的时期,幼儿期尤为关键。为什么幼儿时期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呢?对此,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归纳起来,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 生理上的原因

从生理上讲,儿童的脑发展迅速,7岁时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大脑皮层结构也日趋复杂化。神经纤维的髓鞘化逐渐完成,使得神经兴奋的传导更加精确迅速;5~6岁时儿童脑电波的发展出现一个明显的加速时期,内抑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皮质对皮下的控制和调节作用逐渐增强。就是说,此时儿童的脑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为其进行习惯培养提供了很好的生理物质基础。

2. 心理上的原因

从心理上来讲,进入幼儿期,儿童游戏增多,身心发展迅速,生活范围扩大,独立性增强,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同时初步产生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当儿童在生活中、游戏中、社会交往中发生无数个第一次、无数个不知道如何办时,教育者如何处理、如何说话,都会影响儿童行为习惯的形成。就好比在洁白的纸上抹下的第一笔,这些第一次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3. 现实的调查

现实的调查证明,良好的习惯带来成功,不好的习惯导致失败。成功人士的好习惯和失败人士的坏习惯,究其根源,大多数是来自小时候所受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 少年儿童时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抓住了这一黄金时期,孩子的发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pP1aEdWig7yWdmyvyKlhhctttza1oOT4Uf/IPIkcbH9UXFFJIMFK6URvcqGjD4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