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工业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伴随着科学探索、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工业化的结果,不仅使工业成为一些国家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而且伴随工业化的过程,人类已将生产方式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工业化起源于近代的西方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用了200多年时间完成了工业化过程,大致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的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的工业化成熟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以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期;从20世纪末至今,为工业化与信息化交互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工业化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技术革命和机器大生产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作为生产工具的机器设备得到不断革新和技术进步,机器大生产的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取代了手工作坊型的生产方式,工业生产领域先后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机器设备生产方式。

(2)以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率和高效益为目标。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追求工业生产过程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工业化的核心问题,也是促进工业化不断发展和技术革新进步的主要动力。

(3)形成了高度专业化的生产劳动分工体系,技术进步不断地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以规模经济来获取生产效益,促使同类产品的产业生产不断聚集,从而形成了高度专业化的生产分工体系。在生产分工的过程中,产业链得到不断地延伸和拓展,新的产业形态相继涌现。

(4)工业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几次产业革命,生产技术上发生了根本变革,从手工业生产转变成以机械化、自动化为基础的大生产方式,原来的工场手工业为机器大工业所代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人类近代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以英、美、德、日等几个主要西方国家为代表。

1.英国的工业化进程及特点

英国的工业化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两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1)工业化第一阶段(1740—1840年)

18世纪30年代,英国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其工业化过程首先从英国的纺织工业开始。1733年,J.凯伊发明了飞梭技术,使当时的织布效率提高了一倍,并使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了纺纱供应跟不上织布而引起了纱荒。1765年J.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纺车,1769年水力纺纱机的问世,极大地提高了棉纱的生产效率,解决了纺与织之间的矛盾,从而使纺织生产出现了惊人的飞跃,大规模的织布工厂在英国也随之出现。与此同时,J.瓦特发明了双动式蒸汽机,在1784年作为纺织机器的动力,成功应用于纺织工业的生产。

蒸汽机的发明为工业生产的机器设备提供了动力,有力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发展起来,英国各主要工业部门开始了从手工业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的进程,逐渐建立起了以机器体系和劳动分工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在棉纺织业的带动下,一些轻工业机器相继发明和应用,进一步带动了重工业的技术变革。18世纪末,蒸汽压力鼓风机在冶金业的应用带来了英国冶金工业的迅速发展。进入19世纪,英国人陆续发明了各种机床设备,使机器制造业出现了惊人的发展。这样,使得英国在19世纪30—40年代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成了当时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2)工业化第二阶段(1840—1914年)

在这一阶段,英国的工业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从轻纺工业逐步转向煤炭、钢铁和化工等重化工业。但与当时的美国、德国等相比,这一时期英国的工业化发展过程相对缓慢,工业产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低于美国和德国,从而逐渐失去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2.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及特点

美国的工业化大约是从1816年英美战争结束后开始的,其工业化过程经历了100年左右的时间。

1)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1816—1860年)

在这一阶段,美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的工业产业而颁布了《关税法》,来抵制英国商品的倾销,这一保护性措施使得美国的轻工业尤其是棉纺织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然后,到了19世纪中叶,机械工业在其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得到迅速发展,美国从1828年开始修建第一条铁路,到1865年其铁路线全长已达3.5万英里,这种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带动了美国东部的冶金、采煤、机器制造等重工业的发展。到“南北战争”(1861—1865年)前夕,美国已基本上完成了产业革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近代工业体系。

2)步入最强工业化国家的阶段(1860—1920年)

1860年,美国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化国家;1880年,美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国、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1890年,其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了80%;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相当于当时整个欧洲工业产值的一半;到了1913年,美国工业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份额中已经占据38%,多于英国(14%)、法国(6%)、德国(16%)和日本(1%)4个国家的总和,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最强大工业化国家。

纵观美国的工业化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其工业化不仅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而且是以工厂体制和生产组织的内部创新为发展动力,形成了诸如“股份制公司”这些适合企业发展的生产组织,以机器工业代替了手工劳动的生产方式,成功实现了社会化大生产,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工业化过程,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工业化国家。

3.德国的工业化进程及特点

德国在加速完成其工业化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它把科学技术视为强国之本,大力扶持科学研究;第二,通过创办技术院校,大力培养工业领域的实用人才,比较重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第三,做到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反过来以生产的要求促进科研的进步;第四,抓住了化工和电气制造部门的技术革新机遇,并由此带动了其他工业领域的技术进步。

德国的早期工业化进程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1)工业化的起步阶段(19世纪初—1850年)

德国工业的发展比英国晚了大约半个多世纪。由于农奴制的长期统治,直到19世纪30—40年代,德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家,工业规模小,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工业体系尚未形成。因而这一时期可以看作德国工业化前期的起步阶段。

2)工业化的加速阶段(1850—1873年)

1848—1849年,德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从此以后的机器大工业才逐步建立起来。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开始了对外的军事侵略,并依靠战争赔款实现了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到19世纪70年代末,德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基本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化程度与当时的英国、法国处于同一水平。

3)实现工业化强国的阶段(1873—1914年)

在这一阶段,德国仅用30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并成为全球工业强国,跃升成为欧洲之首,位居世界第二。1890年以后,德国的机械制造业和化学工业开始快速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已是先进的工业大国。这一阶段,德国工业化最突出的特点是重工业的高速发展,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强国。

4.日本的工业化进程及特点

与英、美、德等国家相比,日本的工业化进程起步最晚。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经过“明治维新”,日本的工业才逐渐发展起来。日本非常重视技术引进和技术更新,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消化、吸收、改进和创新,并在很多方面做到了后来居上。

日本的工业化进程大致上可以分为如下两个发展阶段:

1)工业化初步发展阶段(19世纪80年代—1938年)

1880年,日本引进了新式纺织机后,其纺织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在国家层面的推动、引导和扶植下,日本国内出现了开办企业的高潮,产业革命由此迅速展开。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给日本近代产业发展提供了机会,它依靠在中国开设工厂、商业特权和战争赔款,促使其工业、交通运输、银行、贸易等出现了惊人的发展,这种掠夺大大加速了日本的工业化进程。到了20世纪初,日本建立起了近代工业的主要产业。但与当时的欧美先进工业化国家相比,仍然处于低水平的工业化阶段。直到1933年才开始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经过短短几年后,到1938年,日本产业结构中的工业比重已占1/3左右,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在这一时期,日本工业化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军事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的快速发展。

2)经济恢复和工业化阶段(1945—1970年)

1937—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日本经济大幅度衰退。但战后的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仅仅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通过优先发展煤炭和钢铁两个基础产业,带动了日本工业的复苏和发展,从而将经济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1957年以后,通过实施产业合理化政策,重点扶持重化工业的优先发展,从而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的工业发达国家。

5.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起步于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当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和管理模式,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工业化艰难的第一步。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英、法、美等国的重工业发展迅速。为了满足更多的销售市场和生产原料的需求,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对中国的疯狂侵略行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了资本输出,客观上也给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的机会。但此时的中国工业产业仍以轻工业为主,而重工业因受到外国的严格限制而难以得到发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采用外延增长的方式改善工业生产布局的工业化道路,但由于缺乏重工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机制,导致了“重工业重,轻工业轻”的结构性缺陷。此后经过近30年的发展,初步奠定了中国的工业化布局和产业基础,从而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连续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过程,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瞩目的工业生产大国,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大国的行列。

6.传统工业化的特点

自18世纪30年代以来的短短二三百年时间,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这三次产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关系格局。人类传统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过量消耗的代价。自产业革命200多年以来,占全球人口不到15%的英国、德国、美国等40多个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化,而它们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消耗掉了全球已探明的70%能源和60%其他矿产资源。

发达国家在完成其工业化进程后,开始大力推进其信息化技术,从而使人类步入信息社会。从20世纪80年代起,发达国家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其经济构成、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目前的信息时代,各国通过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开启了新一轮现代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有效地改善了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能耗高、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的工业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影响下,中国于2002年提出了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中国新型工业化的显著特征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步进行,从传统工业化向工业化和信息化双轮驱动的新型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此外,这种新型工业化是融入全球产业体系的工业化,也是一种由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与信息化技术融合后的新型生产方式。 AY1chjvb0K4BCvzDLCve/V6vOAfXS+k6HVXHEIdLdUuDpXWYgsdpqC/mC+HKmBe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