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1 作战指挥系统效能指标

作战指挥系统是指,依照预先给定的作战原则,拟定作战方案,分配武器和给出目标指示的数据处理系统。从该定义可以得出,作战指挥系统应由设备、软件和人三部分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情报获取、情报分析、情报决策和信息传输等,如图1.4.1所示,因而其效能分析也涉及多个方面,下面主要介绍作战指挥系统的一些基本效能指标。

img

图1.4.1 作战指挥系统功能

1.预警效能

常用预警系统由星载预警系统(预警卫星)、机载预警系统(预警机)、舰载(地面)预警系统(舰载或地面雷达)构成。

预警系统的性能参数通常包括预警处理时延、预警半径、盲区半径、设备及时性、抗干扰因子、探测基本能力因子、粗定位能力因子、精定位能力因子、目标辨识能力因子、目标跟踪能力因子、监视设备获取能力因子等。

评价预警系统预警效能的主要指标是发现概率。具体分析中还包括警戒时间(如全天候能力)、警戒距离(半径)、抗干扰性、时效性(发现目标时延)、识别概率、伪判率、虚警率、定位概率、跟踪概率等相关指标。应注意的是预警系统的发现概率是由子系统(如单部雷达)不同时段的对目标发现能力的综合效应,而并非某一最大值。

2.搜索效能

搜索是为发现某物体,并对该物体可能存在的区域进行考察的过程。目的是获得关于目标存在的信息,确定其性质与位置。

(1)发现目标的基本环节:包括视场覆盖住目标、探测到目标、识别出目标。

(2)搜索效能指标:包括表示搜索效能的随机事件或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如概率、数学期望。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传播路径、可达探测距离、目标定位精度、探测系统的隐蔽性、全天候能力。

(3)评估搜索效能的主要指标:包括发现概率、发现目标平均数、发现目标平均时间、发现目标平均距离、最大搜索距离和识别概率等。

(4)发现概率:以某种方式搜索给定区域中的单个目标,“发现目标”的发生概率称为发现概率。发现概率取决于搜索时间和到目标的距离,还与目标的运动状态有关。

(5)发现目标平均数:以某种方式搜索给定区域中的集群目标,发现目标数的数学期望称为发现目标平均数。在目标很多的情况下,目标流常取作泊松分布。

(6)发现目标平均时间:以某种方式搜索给定区域中的单个目标,发现目标所需时间的数学期望就是发现目标平均时间。发现目标所需时间通常取作指数分布。

(7)发现目标平均距离:以某种方式搜索处于运动中的目标,发现目标距离的数学期望就是发现目标的平均距离。发现目标距离的分布类型主要有指数分布与正态分布两种。

例如,计算单个目标的发现概率时涉及的主要指标有:目标落入搜索区域的概率、目标与搜索装置发生接触的规律(确定性、随机性)、接触条件下的探测概率、识别概率。目标落入视场被探测到的概率,取决于搜索装置的技术性能。在探测到目标的瞬间对目标进行分辨,判断是否为所要寻找的物体,称为识别。识别通常包括发现疑点、确认目标、辨识类型、描述特征等过程。

3.侦察效能

侦察系统的主要能力包括发现目标的能力、跟踪目标、确定目标位置、预测目标轨迹的能力、识别能力等。

评价侦察效能的主要指标包括侦察范围(距离、幅面)、精度、时间;发现目标时延、发现概率、识别概率、定位概率、跟踪概率。

对侦察效能的评价可分为对单个子系统的侦察效能的评价与对战场整个侦察系统的侦察效能的评价。例如:

(1)评价侦察系统(传感器)的效能时选用的指标包括监视区域、单位时间的监视区域、发现概率、识别能力、虚警及误警概率、目标的可探测性、发现目标的时限、使用环境条件、目标容量、费用。

(2)运用指数法评价微光观察仪的侦察效能(指数)时选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作用距离、分辨率、放大率、视场、质量、连续时间。

(3)评价综合电子侦察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频率范围、侦察方位范围、信号截获概率、侦察距离、信号处理能力、信号识别置信度、测频精度、频率分辨力、角度分辨力、灵敏度、动态范围、最小脉宽、响应时间等。

4.通信效能

通信效能是对军事通信装备和军事通信网的通信能力的度量。通信的手段有无线电通信、有线通信、无线电接力通信。基本要求包括时效性、稳定性(抗干扰性)、灵活性、保密性。

评估通信效能的主要指标有吞吐量、误码率、容量、时延、图像显示质量等。

主要性能参数包括信息长度、信息类型、通信方式(有线、短波与超短波、微波接力、卫星通信、散射通信、光纤通信)、可用信道数、信道抗干扰能力因子、信噪比、信道速率、发射功率等。

例如,影响无线电台通信效能的因素包括频率范围、通道数、工作方式、通信距离、数据率、跳速、跳频点数、保密性、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等。依此性能指标,运用量纲分析,也可建立方程评估通信效能指数。

5.干扰效能

电子干扰分为雷达干扰、通信干扰、水声干扰、光电干扰等方式。雷达干扰和通信干扰是最常用的电子干扰形式,也被称为雷达对抗和通信对抗。

雷达干扰单项效能指标包括:对敌雷达压制区域、敌雷达的发现概率、制导精度、侦察距离降低的程度等。影响因素(技术指标)有干扰的水平角范围、干扰的仰角范围、干扰频率范围、频率引导误差、方位引导误差、天线增益、干扰功率等。

通信干扰单项效能指标主要是对敌通信系统的压制区域、敌通信系统的误码率、误信率,计算误信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信噪比(通信接收机输入端内、通信接收机输入端外)。

电子干扰的系统效能(综合效能)指标包括:敌雷达被干扰压制的百分比、敌通信中断的百分比等。

6.情报处理效能

情报处理是指从获取情报到提供使用的工作过程,即在情报搜集的基础上对各种情报进行分析、判断、综合,去伪存真,由局部到整体地反映情况,得出可供指挥员定下决心用的结论的过程。

军事情报的主要特征包括不完全性、不完全可靠性、内容不明确性、发生的随机性、较高层次上的融合性、预测性,故情报处理主要功能是信号转换、情报融合、情报评估。

评估情报处理效率的主要指标有容量、时效、精度、准确度等(也可以是情报检索速率、情报评估效率、情报融合效率、情报格式转换率等)。

7.指挥控制效能

指挥控制效能主要是指挥控制主体利用各种指挥控制工具、指挥控制系统实现指挥控制效果的效率。这些指挥控制系统可以归结为C 3 I系统。

C 3 I系统的指挥控制效能是指在指挥控制主体的主导作用下,指挥控制系统在遂行作战指挥任务时所体现出的综合能力,用以表征指挥控制系统最终实现作战目标的质量和程度。

指挥控制效能可分为指挥控制主体效能和指挥控制系统效能。

指挥控制主体效能包括指挥员效能(指挥心理素质、指挥能力、知识结构、指挥经验)和参谋集团效能(收集情报动态、参与方案决策、组织协同协调行动、组织联络通信通畅、组织保障调整勤务)。指挥控制主体效能指标也可表示为:指挥员效能(清楚了解任务及准确判断情况、正确定下决心及符合作战意图、果断处置情况及全面考虑问题、正确运用理论原则)、指挥组效能(情报资料收集及时准确完成、适时提出决心建议且符合首长意图、拟制文书迅速并符合要求、协调各项保障且组织严密、收发命令准确且及时)。

指挥控制系统(客体)效能,主要指C 3 I系统的指挥控制效率,具体讲是C 2 系统的指挥控制能力。

C 2 系统的主要处理功能包括5个方面:

数据的预处理(IP):从传感器接收数据,形成目标航路;

数据融合(DF):接收IP的结果并融合得到综合态势估计;

中间处理(MP):紧跟DF阶段,它产生假设,并形成火力分配方案;

结果融合(RF):综合几个MP阶段或IP阶段的结果,制定作战方案;

最终处理(FP):以RF的结果为基础,选择一个作战方案,并输出。

由此可见,可根据这5个方面的能力指数评估指挥控制系统的指挥控制效能。通常采用3个重要指标评估C 2 系统处理能力:响应时间、吞吐率、精确度。 D4KJ+qXlLatKkeu9HnRsSxirkwQFmKR8ltiip4wD+AJlp2DoDU5sFl01Q4ZsEuQ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