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仪式与符号中的信仰和威权

旗色制度和旗纛祭祀,是古代军事礼仪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在古典军礼文献中,出师之际,祭祀帅旗(牙旗)多称“祃祭”。在内亚游牧民族的军事活动中也有类似的旗纛祭祀仪式。匈牙利学者乌瑞夫人(K.Uray-K halmi)2002年发表的论文《论契丹与蒙古传统之一致性》最早注意到契丹与蒙古有相似的旗纛礼制:

契丹与蒙古皆有旗帜(Standarten),又作sūlde,表示军神(Kriegsgott),以及/或者统治家族抑或全体人民之神圣性(Heil)。战前有以军旗祭祀军神之礼,且常常以人献祭,在契丹和蒙古都是如此。除军旗之外,又有鼓作为战争与权力之象征(Kriegs-und Machtabzeichen),君主所承认之部落皆有各自的旗鼓,亦常祭祀于鼓之神灵。众所周知,成吉思汗即有多面旗纛,其色有白、黑、花之异。黑旗为战旗,今日尚保藏于鄂尔多斯之纪念地,与其他权力之象征如鼓并存。不仅君主,其他蒙古家族与部落亦有一旗一鼓作为标志。在布里亚特人节庆之日所咏唱的传统诗歌中,亦以鼓作为本部之象征。 [1]

此后,陈晓伟的《扈从仪卫与政治权力:游牧社会中的神纛与旗鼓》重点考察了契丹民族中神纛与旗鼓的政治及宗教含义,认为契丹的旗鼓(所谓“十二旗,十二鼓”)受自唐朝,是可汗权威的象征;辽朝建立后,源于内亚传统的神纛崇拜,取代了旗鼓的地位,成为契丹君主最高权力的象征 。马晓林对蒙古的纛制、元朝的皂纛与日月图案以及域外史料记载的蒙古四大汗国旗纛作了初步的考证 。不过,在蒙元帝国的史料群中,关于旗纛制度及其祭祀的记载还有很多。我们就从这些史料出发,对蒙元帝国的纛、旗鼓制度和祭祀仪式做详尽的考察。 S5R9P0foO/Rb6TMifIutW0ivtIGrqxQeRC1alSdGKO+K8Vh6rHLwNxNhzF99P8z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