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八罗汉斗悟空

我小时候在上海“大世界”看过一出《十八罗汉收大鹏》。这出戏外国人都能看懂,因为它几乎没有对白和唱,全靠肢体表演。它是武戏,却并不表现对抗的紧张,而是充满想象力和童趣。

十八个罗汉形象不同,兵器和法宝也不同,他们与大鹏金翅鸟之间的交战犹如一场场游戏。因为大鹏自恃本领大,不断地戏弄罗汉们。我还记得大鹏夺过罗汉的一对钢鞭,把其中的一根抛至空中,让它掉下来时正好立在另一根钢鞭上,甚至他还能用下面的钢鞭使上面的钢鞭滴溜儿旋转起来。

后来才知道,在《十八罗汉收大鹏》问世之前,已有一出《十八罗汉斗悟空》。这样说来,“收大鹏”多少抄袭了“斗悟空”的创意。那时北京京剧界发生了长达四年的“二李之争”,著名演员李万春和李少春处处打对台,对着干。人和人之间不应该意气用事,何况李少春还是李万春的小舅子呢。不过激烈的竞争会刺激双方多创新,提高演出质量,观众可有福了。最后据说在一次打回力球时,二李重归于好了。

《十八罗汉斗悟空》的一开始,是如来佛和罗汉们集体亮相,唱曲牌。这种神佛的聚合在京剧里叫“大露天”。如来发出“捉拿妖猴”的法旨,接下来就是跳罗汉。围猎前各种动物会“跳形”,地府的判官上场会“跳判”,以前还有“跳财神”“跳加官”,这些“跳”就是锣鼓声中的热闹舞蹈。

最先表演的是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他俩出场时会伴随着青龙和白虎。

据袁世海回忆,在排这出戏时,他主动要求扮演伏虎罗汉。他倒不是对这个人物感兴趣,而是另有原因。几年前他在华乐园练功时,看见武生张云溪在练《乾元山》里哪吒耍乾坤圈的技巧——用巧劲将圈扔出去,使圈听话地滚回来。袁世海便向张云溪学了耍圈。为什么要学这个呢?不为什么,“艺多不压身”呗,也许什么时候能用上。就像我们说过的,盖叫天向民间艺人学九节鞭,后来在戏里用上了。排《十八罗汉斗悟空》时,袁世海想:伏虎罗汉不是有个圈吗?正好能把耍乾坤圈的本领用上。

十八罗汉各自显了本领,轮到孙悟空上场了。齐天大圣身穿蟒袍,好不威风,小猴们众星捧月般簇拥在他身旁。众罗汉降临时,孙悟空被包围了。他大喝一声罗汉散开,蟒袍卸去了,金箍棒已在手中。

罗汉们各持兵器,一阵围攻。但孙悟空公然不惧,愈战愈勇。

孙悟空打跑了众罗汉,回过身来忽然被绊了一下——原来是睡罗汉趴在地上睡着了。

悟空把睡罗汉拖起来。睡罗汉的兵器是一杆长柄的铜盘,悟空就顺便用铜盘当镜子,照了照他的猴脸。可是,没打几个回合,睡罗汉哈欠连天,再次躺倒了。

这时来了个长手罗汉,他的兵器就是他的长手。这两只长手抵住悟空的肩膀,使悟空打不到对方。悟空扭过头张嘴要咬,那罗汉才松开手。

他们重新开打。悟空一闪身,使那长手打到睡罗汉竖起的铜盘上,于是睡罗汉醒过来跟长手罗汉交起战来。

两个罗汉觉察到误会,长手罗汉便躲到睡罗汉身后,像唱双簧一样用长手偷袭孙悟空。孙悟空被打了两下再不愿吃亏了。这时睡罗汉又要睡着,长手罗汉就把睡罗汉背走了。

接着悟空听见虎啸,一矮身,白虎从他头顶扑了过去。悟空拿棒逗白虎,还揪着虎尾转圈子。正玩得高兴,虎主人来了。伏虎罗汉摸摸他宠物的头,让它走开,自己来跟悟空较量。悟空矫捷地从对方的圈中穿过,并夺过此圈。他抛出圈,圈向伏虎罗汉滚去。伏虎罗汉刚要接圈,圈又朝悟空滚回去了。咦,这个耍圈的动作不是袁世海用来演伏虎罗汉的吗?原来,袁世海觉得这动作让孙悟空做更合适,孙悟空好用来戏弄伏虎罗汉,就把这一招教给了李少春。

又来了挥舞捆仙索的罗汉、眉毛长长的罗汉,都被悟空一一战胜。

现在这个罗汉是长脚罗汉——其实是踩着高跷。从这个高大罗汉的衣襟底下又钻出个矮罗汉——其实是用武丑的矮子步蹲着走路。

矮罗汉手持一对王八锤向悟空挑战(因为《闹龙宫》里的龟将使用这种瓜形小锤,所以叫它“王八锤”)。

悟空用手比画了一下:你不行,这么矮,回去吧。

矮罗汉不服气,表演他的绝技。他能把身子缩成圆形,像西瓜一样满地滚。还能翻空心跟头——蹲着身子翻跟头倒真不容易。正在这时,长脚罗汉不小心摔倒了,没法再站起来,只好爬下场去了。

轮到醉罗汉抱着酒坛上场了。他让悟空闻闻坛中酒,悟空觉得挺香,就捧起坛子喝了起来。很快悟空就摇摇晃晃了,醉罗汉赶紧躺到地上,用两只脚撑住要倒下的悟空。悟空头昏脑涨地蹲下了,醉罗汉便掏出绳子,要系住悟空的脖子把他拖回去。没想到,他还没把悟空的脖子系住,悟空已用绳子的另一头系住了他的脚。悟空甩动绳子,醉罗汉跌倒在地,像个飞不起的风筝一般扑腾起来。最后悟空飞起一脚,把酒坛踢到醉罗汉怀中——悟空一点儿没醉,刚才是假装的。

高潮到了,罗汉们将悟空团团围住,悟空要大打出手了。

在描写程度激烈的斗殴时,我们常会说“大打出手”,这个词就来自京剧。生活中的战斗大多是武器不离手的,武器“出手”,扔出去又踢回来,只发生在戏曲舞台上。

你瞧,一个罗汉向悟空扔去一把单刀,悟空用金箍棒接住。接住了还不算,他还让这把刀在棒上像风扇那样团团旋转,最后这刀又飞回罗汉手里。

悟空又接住两柄八棱锤。他抛上抛下地耍了阵锤,竟能让一柄锤落下时稳稳地立在另一柄锤上——注意,这不是锤头相接,而是难度更高的锤柄相接。

更多的罗汉赶来,他们各拿一件长柄双头锤。他们用六件长柄锤和两件短柄锤搭成一座“锤门”。

孙悟空好奇地打量着锤门,这是罗汉们对他的挑战。

他将金箍棒伸到锤门底下。

这时锣鼓停止了。观众们瞪大眼睛。

金箍棒只一挑,八件兵器全都飞回罗汉手中,掌声雷动。

小猴们高举“齐天大圣”旗,孙悟空大获全胜。

周锐说

这出《十八罗汉斗悟空》是在李少春刚进组班时推出的。那时他才19岁,应邀在天津中国大戏院组织的夏季游艺会演出。

但我们这次不再介绍李少春,要介绍另一位演员——李宝櫆(kuí)。李宝櫆远没有李少春的名气大,李少春创立了李派艺术,李宝櫆算什么派呢?他算“能派”,样样都能,似乎没有能难倒他的事。在戏班里,李少春和李宝櫆都是排行老二,大家叫李少春“李二爷”,再叫李宝櫆“李二爷”就会搞混了。于是李宝櫆被叫成“宝二爷”。这个称呼听起来挺有趣,《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不也是“宝二爷”吗?这位宝二爷在《十八罗汉斗悟空》里只演一个普通的罗汉,可这整出戏却是他策划的。

年轻的李少春虽然能文能武,演艺高超,可是观众不熟悉他,得推出好戏扩大影响。为这事,宝二爷时时挂心,处处留意。一次他在佛堂里看到一副对联:紫竹林中观自在,白莲台上现如来。特别的是,这副对联是由十八尊罗汉的形象组成的,中国的字和画是能巧妙地融合到一起的。宝二爷就忽然得了灵感:少春的猴戏很棒,要是能编一出十八罗汉跟孙悟空斗法的戏,会很有意思的。说干就干,《十八罗汉斗悟空》很快编排出来,不但戏迷欢迎,连放暑假的孩子们也知道有个猴王李少春了。这出戏从国内演到国外,流传至今,宝二爷功不可没。

除了编戏,宝二爷的才能更多地体现在“救戏”上。有一次李少春在东北演出《两将军》(就是马超和张飞挑灯夜战的故事),他忽然感到身体不适,想趁马超换装之际休息一会儿。这时候李宝櫆在场上演刘备,本来只有短短几句唱,唱完了马超就得上场。管事的在台边用手势暗示李宝櫆:马后!我们介绍过,“马后”就是拖长时间。宝二爷就现编了一段“二六”。可是李少春还没缓过来。李宝櫆再接再厉,又编了段“垛板”,才算解决问题。救场如救火,至于临时替演某个角色,不论是老生、武生、老旦、花脸、丑角,李宝櫆从来不怵。因为他能干,找他帮忙的人也多。如果需要在两个剧院间穿梭赶场,他会边坐马车边化妆。

李宝櫆小时候就开始救场。9岁时跟都是演员的父母去满洲里,父亲因病不能上台,他就跟母亲合演《十八扯》(一出充满各种学唱的玩笑戏)。母亲演妹妹孔凤英,他演哥哥孔怀。他在后脑勺上也画了张脸,一出台前后亮相,引起全场轰动。连演三天,场场爆满。从此他就以“九岁红”的艺名进入演艺圈。

过去京剧界有句口头禅:“要问够不够,先学三十六。”就是说想上台演出至少要学会三十六出戏,强调了功底的重要。而李宝櫆从小苦学,又不断积累,他所会的戏不知有多少个“三十六”,故而被誉为“腹笥渊博”(肚里像有个装戏的大筐)。可是,这样一个戏中豪杰,忽然有一天失去演戏的资格了。但宝二爷没泄气,不让演戏他就做道具,他能将《智取威虎山》里的酒坛和《沙家浜》里的鱼虾做得真假难辨。当年排演《十八罗汉斗悟空》时,十八罗汉的舞台造型都是他设计的,每尊罗汉的面具和法宝也是他制作的。

从宝二爷身上我们可以悟到,每个人或强或弱都有自己的光辉,把这点光辉尽力洒落到世间,便是一个有用的人,一个能自得其乐的人。 z1KSpEPkn2z7hmI3wqR1MZvq++O9FtNhejsj/AIQUGE39xvWlfihrilv3L8/TRK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