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人三反

那么,刘牢之在干什么呢?

他此时正率北府军主力驻军于溧洲(今江苏南京以西长江中的一个沙洲),始终按兵不动。

刘裕心急如焚,多次劝他火速发兵西进,与桓玄决战。

刘牢之却置若罔闻。

他之所以如此淡定,是因为几天前的一次会面。

那次来的是他的族舅何穆。

何穆是带着桓玄的使命来的,他对刘牢之说:自古以来,人臣有震主之威、建不赏之功者,谁有过好下场?白起、韩信侍奉的都是明主,尚且难以善终,何况你的上司是个凶暴狂妄的小屁孩!很明显,继续为司马元显效力,无论是获胜还是失败,刘公你都很难保全自己了。要想长保荣华富贵,不如改投桓公!……

何穆的话说到了刘牢之的心坎里。

他对司马元显早就十分不满了。

司马元显年纪虽然小,架子却不小,整天自命不凡,牛气冲天。前不久他在被任命为前锋主将后曾经专程前去拜访司马元显,没想到司马元显竟然不肯见他(其实那天司马元显是喝醉酒了,根本不知道这回事),让他吃了个闭门羹。

这让刘牢之敏感的心非常受伤:既然你对我爱理不理,那我就让你高攀不起!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心理,再加上何穆的思想工作,很快刘牢之就彻底拿定了主意—放弃弱势股司马元显,改持潜力股桓玄!

然而,他这个决定却遭到了麾下多数将领的反对。

不仅刘裕和他的外甥何无忌极力劝谏,甚至连他的儿子刘敬宣也不赞成:如今国势的安危就取决于父亲您和桓玄两个人,您如果放他入京,董卓之祸,就要再现了!……

刘牢之没等他说完就打断了他,大发雷霆:你说的这些我岂能不懂!我今天要消灭桓玄,易如反掌,可是平定桓玄后,司马元显必不能容我,你让我怎么办?

就这样,刘牢之带着全军投降了桓玄。

这一举动无疑是决定性的。

没有了刘牢之和北府军的支持,司马元显就成了没腿的桌子,没根的树木—哪里还可能撑得下去?

很快,建康城就失守了,他自己也和父亲司马道子一起成了俘虏,不久被杀。

桓玄如愿以偿地成了东晋朝廷的新主人。

他自任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执掌军政大权,哥哥桓伟出任荆州刺史,堂兄桓谦为尚书左仆射,另一个堂兄桓修则担任徐、兖二州刺史,顶替刘牢之掌管北府。

为了安抚人心,他也提拔重用了一些非嫡系的知名人士。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王谧(就是那个当初给刘裕还过赌债的豪门公子)—他被任命为中书令,成为桓玄政权中的头面人物之一。

王谧屁事都没干就无功受禄,而为桓玄入京立下大功的刘牢之得到的却是一记噩梦般的重击—他被解除了一切军职,下放到地方,出任会稽(今浙江绍兴)太守。

刘牢之肺都气炸了。

借给他一万个脑子,他也绝对想不到桓玄居然会来这一手!

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桓玄一上台就剥夺我的兵权,看来是大祸将至了!

不想坐以待毙,只能再次举起反旗。

人没有第二条命可活,他也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他已经没有选择!

只是,自己上次不顾众将的反对而强行投降桓玄,现在归顺桓玄才仅仅几天的时间就要再反,实在是很难让人信服的。

将士们还会支持自己吗?

对此,刘牢之心里有些没底,便找到了刘裕这个在他心目中能力最强的下属,想先探探其口风。

他说:我打算北上广陵(今江苏扬州),与驻守在那里的高雅之(刘牢之的女婿,时任广陵相)会合,然后起兵讨伐桓玄,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吗?

刘裕马上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将军当初坐拥数万劲旅,望风降服(这种行为早已寒透了将士们的心)。桓玄新近得志,威震天下,朝野上下都对他寄予了厚望,军心民心都向着他,将军这次别说是起兵了,恐怕连广陵都到不了。恕我不能奉陪!—当然,括号里的话他是在心里说的。

刘牢之无语了。

半晌之后,他才拖着沉重的脚步默默离去。

刘牢之走后,刘裕立即收拾行装,准备离开军队返回京口老家。

好友何无忌见状,连忙问道:我该怎么办?

刘裕的回答充分显示了他敏锐的洞察力:我看镇北将军(刘牢之)这次是很难幸免了。你不妨和我一起离职,回京口以避开此祸。等风头过去后,桓玄为了收买人心,必然会再次任用我们。如果将来他能守臣节,得人心,那我们就为他效力;如果他有异心、失人心,那我们就设法图谋他!

何无忌对刘裕的见解深感佩服,随后两人一起解甲归田,回到了京口。

再看刘牢之。

尽管没有得到刘裕的支持,但为了自保,他也只能在造反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了。

他硬着头皮召集众将,宣布了自己打算据守广陵、起兵反桓的计划。

果然如刘裕所料,这个决策遭到了部下几乎一致的反对。

大将刘袭首先发难:这个世上最不能做的事就是造反!将军几年前反王兖州(王恭),近日反司马郎君(司马元显),现在又要反桓公,一人三反,有何面目自立于天地间!

说完,他立即愤然离去。

他的这一行为马上就引起了别人的大量效仿,转眼间将领们就走了一大半。

刘牢之蒙了。

然而,发射的按钮已经按下,他怎么还可能停得下来?

于是他只好继续按计划行动—派刘敬宣火速潜回京口接家眷,自己则带着为数不多的部分嫡系部属前往广陵。

一路上,部下纷纷逃亡,人越来越少。

刘牢之的心情越发沮丧—照这样的锐减速度,恐怕到不了江边,他就成孤家寡人了!

到了和刘敬宣约定碰头的地方,他又遭到了新的打击。

刘敬宣居然没有到!

难道事情败露,儿子和家眷都被杀啦?

看着身边寥寥无几的随从,他终于彻底崩溃了。

几天前还是众望所归,现在却众叛亲离到了这样的地步!

几天前还想要拯救世界,现在却是整个世界都拯救不了自己!

刘袭的那句“一人三反,有何面目自立于天地间”如丧钟般在他脑海里不停地回响。

他长叹一声,自缢而死。

一代名将,就这样窝囊地离开了人世。

也许刘牢之至死也没有明白,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他这样的悲剧?

我个人认为,可能是他的定位出了问题。

作为当时最大的实力派,刘牢之其实完全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主宰纷乱的时代,主宰国家的政局。

可是他寒门的出身、自卑而敏感的性格却使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一点,他始终只想当一个打工仔,而且是一个轻于去留、不停跳槽、有奶便是娘的打工仔!

然而,这样的行为,显然不仅无法让他的上级放心,也无法得到下属的忠心—谁会愿意追随一个无头苍蝇般到处乱撞的头领呢?

扯远了,让我们回到现场。

刘牢之死后不久,迟到的刘敬宣也赶到了这里。但他无暇痛哭,甚至都来不及埋葬父亲,便匆忙渡江,逃往了广陵。 X1+SE4TL6mKqyrssxViRfATZZjErqT1LNPZVBCLWJj/GEKYYuryz+W7TQPlC6VB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