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今日头条的创业路,步步踩稳不走巧径

在张一鸣看来,在创业这条路上,凡是想走捷径的都很难成功。如果真的存在捷径,其实是意识到这世上本无捷径之后的脚踏实地。只有步步踩稳,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

2012年年底,某天晚上,张一鸣突然叫上所有的PM和RD开会。会议主题是:打造信息平台前,要不要先做好个性化推荐引擎?大家对此犹豫不决,都很担心公司没有做推荐引擎的“基因”和能力。张一鸣一句话定了“军心”:“这个我们不会,但可以学啊!”

张一鸣第一时间找到了《推荐系统实践》的作者,希望对方能给自己发一份这本书的电子版文件。作者却推说书还没出版,委婉拒绝了张一鸣的请求。张一鸣无奈,只得自己上网找资料。他花了很多时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写出第一版的推荐引擎。

那一时期,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做推荐引擎面临的困难很多。虽然很多人在做类似的App,但其实只是在做一些微创新,目的是获得一些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在张一鸣看来,这种做法无疑是在走捷径,虽然可能一时获利,但从长远来看却会堵死未来发展的道路。

张一鸣不光决定要做推荐引擎,更发誓要做到最好。虽然大环境不太友好,但他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地去奋斗,迟早能在推荐引擎领域闯出一片天地。他二话不说领着团队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第一个挑战随之而来。当时整个行业对移动互联网广告毫无信心,大多数人都认为移动互联网广告存在着诸多缺点,比如屏幕小,不适合投放广告等。

张一鸣针对这一点询问同事张利东的意见,张利东却说自己很有信心。他解释说,用户反馈邮件箱里经常有人说想来打广告。虽然这一类用户的单笔广告费大多不会超过5000元,但张一鸣和团队经过一番讨论后,还是认为个性化推荐信息流广告能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决定先找个广告主验证一下。2013年9月,张利东找来第一单生意—国美的北太平庄店。令人头疼的是,当时他们还没有做出广告系统。最后张一鸣拍板决定,“在信息流直接编码,把广告的素材数据和地理位置范围投放硬编码(hardcode)写到了业务代码里面。”

为了证明广告有效,他们特意将整则广告设计成闭环模式:刷到广告;点击并收藏文章;保存网页,到这家国美店消费超过200元,就送食用油。刚开始,他们将推荐半径设为3千米。结果客户那边等了一上午,一个用户都没等到。后来,张一鸣他们不断扩大半径,直至10千米、南二环、北五环,于是用户陆陆续续地来了,礼品被一一送了出去。

虽然效果不太理想,但张一鸣他们还是很兴奋。“好歹实现了移动互联网定向闭环LBS广告啊!”事后,张一鸣这样总结道。这一程的努力也为头条App之后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果当初张一鸣和同事们选择和其他人一样喊喊创新的口号,走走捷径顺便吃吃红利,字节跳动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今日头条更难以收获如今的影响力。

现实生活中,创业者立志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时,大多满怀激情与自信。然而成功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达到。创业初期,起起伏伏属于常事,我们如果因为现况不如意就心急如焚、胡思乱想,甚至为追求快速见效一味钻空子走捷径,迟早会栽跟头。

比如,很多人听说一个热门项目能挣大钱,便一股脑地投资了这个项目,结果赔光了资本;听说这个行业即将迎来风口,便都挤在一起走“独木桥”,结果谁也没落着好处……

创业,如果急于求成,结果必然是失败。按张一鸣的话来说便是:“一味钻营巧径会‘误入歧途’。”可若踏踏实实走稳每一步,哪怕表面上看来我们努力的姿势很笨拙、成效很缓慢,可是,量变迟早会引起质变,何况那种进步与成长是“货真价实”的。

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张一鸣还举了个例子。当年,他和手下团队完成第一个信息流个性化推荐广告时,脑海里不由得蹦出《史蒂夫·乔布斯传》里的一个情节。

乔布斯17岁生日时,父亲送给他一辆车。虽然那辆车实在破得不成样子,但对乔布斯依旧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乔布斯心里隐隐藏着兴奋,他说:“But still it is a car。”

李嘉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创业本身就没有捷径可走,世上根本没有好赚的钱—如果有,那也会让人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创业者不能有跟风心态,更不能因为追求所谓的“巧径”放弃脚踏实地的努力,这样反而会导致半路扑街的结局。我们要始终保持理性的判断,心怀大局,逐步布置、规划、实践梦想中的蓝图,这样努力才有意义。 r4pUuccB68yV6W9KBMt1arfJpL/r651ocJKqMcLtGpSZD0sMCpv3LH9OshFK57X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