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目光放远,赶跑创业的焦虑和迷茫

张一鸣说,他曾参与过4家创业公司,但每次都没有坚持到最后。他很少因为这些失败经历抑郁难平,只因他很早就意识到,将目光放远一点,才不会被负面情绪绑架。

2005年,张一鸣大学毕业,恰逢国内互联网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期,腾讯和百度借机上市,阿里巴巴也大力推出淘宝网和支付宝。互联网浪潮迅猛袭来,张一鸣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的梦想有了“变现”的机会。他找来2个帮手,共同开发一款协同办公软件。

令他们苦恼的是,启动资金是个难题。张一鸣后来想到做兼职来赚钱。于是,他和2个小伙伴在网络平台上接任务做,为了挣一点报酬整天忙得天昏地暗。

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下,“三人组”收入渐增,平均下来,每天也能赚1000多元钱。那段日子里,他们一边挣钱,一边忙着开发软件。虽然辛苦,大家心里却很满足。

就这样坚持了大半年,他们成功开发出了一款IAM协同办公系统。可惜的是,当时“协同办公”在国内的市场潜力有限,有关产品的错误的市场定位令他们一败涂地。

开发出来的软件根本没人买,张一鸣急得彻夜难眠。他强逼着自己冷静下来,不去考虑眼前的困境,却展开了关于未来的各种美好幻想。渐渐地,他的情绪平复了下来,人也变得清醒而理智。痛定思痛之下,张一鸣解散了团队。他重整行装,准备再一次出发。

从那以后,每逢面临失败,张一鸣都没空去伤心、难过,而是忙着畅想未来。他说一切得朝前看,“你(得)把看重的事情挑出来,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段里,看它3年、5年、10年之后还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权威数据显示,初创企业的失败率高达90%。从这一点而言,创业者在心理上是独特的,焦虑与痛苦如影随形。而面对不确定性和威胁,颇具智慧的创业者会将目光放远,在奋斗的历程中百折不挠、随机应变。他们大多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有一双目光长远的眼睛。

而那些缺乏经验的创业者们一旦摆出努力的姿势,就总想着第一时间收获成效。一旦遭遇挫折、失败,信心就立马被浇灭,整个人也被焦躁的情绪牢牢困住。

很多创业大佬起步之初,都曾遭遇失败的洗礼。马云人生中第一次创业,是在1994年1月。他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海博翻译社。他们辛辛苦苦忙了1个月,挣了700元。可当月房租就得交2400元。为了将翻译社撑下去,马云不得不开启了“第二兼职”。

他将翻译社的一半店面租了出去,然后背起麻袋赶去义乌批发工艺品、袜子、内衣、鲜花等来卖。为了赚取更多利润,他常常上门推销产品,为此曾遭受无数白眼。

后来,马云带着阿里巴巴团队前往北京接手了一些政府项目。这是他第四次创业。谁知忙了14个月后,马云还是决定要结束北漂岁月。这意味着他再一次创业失败。离开北京前夕,马云与阿里团队来到一家破旧的小饭店。屋外下着大雪,马云和小伙伴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最后抱在一起痛哭流涕。他们还激动地唱起一首《真心英雄》……

第二天起床后,马云又元气满满地出现在众人面前。那些年,纵然一次次经受失败的打击,他也从未有过怨天尤人的时刻。只因他知道,将目光放长远些才能赢得未来。

张一鸣也说,只有专注于长期目标,才能赶跑焦虑迷茫,才不会惧怕失败。那么面对负面情绪,我们具体应该做些什么呢?业内人士分析说,首先创业者要挖掘自身焦虑情绪的根源。绝大多数创业者的负面情绪来源于对特定结果和身份的依附。

比如依附于某一种期望、想法或者结果,包括对一位极具分量的客户或投资者的依附;对全情投入的某个特定产品的依附;对近期内现金流为正的依附等。

扪心自问:“究竟是哪种身份驱使着这份依附?”“我是否太过致力于在所有投资者、客户、下属面前树立一个极其‘高大伟岸’的形象,并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所有人,我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创业者?”你的期望太过急切、目标太过远大,可能是焦虑的源头。

创业的过程中,时刻保持虚心是必要的。摆正心态,不喊不切实际的口号,以中肯、踏实的态度示人。这样就算创业有起伏,也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谅解。

同时,为自己的创业之路设立一个长期目标,在此基础上分解目标,确定一份可执行的短期行动计划。记住,上进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千万不能贪心,做什么事都要追求一步一个脚印。每向前迈进一步,不妨给自己一点奖励,这能有效地减缓焦虑情绪。

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之所以发展缓慢、经营艰难,老板长期处于迷茫和焦虑中,多半是因为驻足于眼前的利益,只有阶段性的目标,而没有长远的方向。成功的创业者永远目光远大,因为站在全世界,所以不会为一城一池的得失而迷茫焦虑。 0IoqYpe72ADiatVBg99T+Ihgo+a19T2iQnm9Fs/q432Y2ifoSejNp9OKYavVDS6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