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创业要经得住眼前诱惑

张一鸣曾在微博中写道:“以大多数人满足感延迟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什么是努力?早出晚归、常年不休的人很多,但差别极大,区别好像不是努力。”

他曾与朋友谈起一本书,M·斯科特·派克所著的《少有人走的路》。张一鸣说,这本书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很大影响,书中极力推崇的“延迟满足感”这一观点甚至左右了他的一些创业选择。作者探讨说,想要对抗人性的弱点,不妨将满足感延后,并重新设置人生中快乐与痛苦的次序,唯有放弃暂时的安逸与享乐,才能在不远的未来收获更大的快乐。

M·斯科特·派克坚持认为:“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这句话击中了张一鸣的心。从那以后,他反复咀嚼着“延迟满足感”这5个字,并在实践中有了更深的体会。

多年后,已功成名就的张一鸣频频在演讲中劝说年轻人要尽可能地延迟满足感,而不要总想着做春播秋收的事。他说,经验不足的职场新人抑或年轻创业者最渴望得到即时的反馈,于是总被某一阶段的付出牵着鼻子走,变得手忙脚乱、失去方向。

正如张一鸣所言,忘记自己还有更大的目标要征服、更重要的事情去坚持的人是可悲的。请静下心来,耐心耕耘。你要相信,成功的喜悦或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延迟满足感意味着什么?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Walter Mischel博士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即“斯坦福棉花糖实验”。实验对象为一批孩童,Walter Mischel博士给孩子2项选择:马上得到一样奖励,比如1个棉花糖;或等待一段时间,得到2个棉花糖。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那些为了获得更多奖励而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孩子,往往能在今后的人生路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他们的SAT成绩、教育成就、身体质量指数等都超过那些选择即时满足的孩子。由此可知,延迟满足指的是为了更有价值、更值得期待的长远目标而放弃一时的享乐与愉悦,以及等待中所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与延迟满足感相对应的是即时满足感。在这个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生活中放任满足感的行为比比皆是:上班时间偷偷逛论坛;下班了刷个抖音短视频;不开心了去吃个火锅,打打王者荣耀……五花八门的即时娱乐方式正在麻痹着年轻人的理智,然而,短暂的神经满足感过后,他们的心却很容易陷入巨大的空虚感和愧疚感之中。

对即时满足感有着强烈渴望的人,会更倾向于去做春播秋收的事。在“一件事只要付出,就得立马获得收益”的心态的影响下,他们的职业选择、人生规划都会以舒适、稳妥、见效快为主,显得功利十足。问题是,这个世上,凡是伟大的事业必将走过一段荆棘之路。

延迟满足感,目的是让我们放弃外界的诱惑,放弃当下的满足与享受。这带给我们的却是不断精进的机会,不断扩宽的途径。忍受寂寞的过程中,我们的学习力、适应力都将得到提升。可见,阻碍我们成功的最大的障碍从来不来自外界,而在于我们自己。

张一鸣说:“我看过很多企业传记,我发现特别大的企业都是坚持最优化发展,比如说亚马逊一直保持‘低空飞行’,包括阿里巴巴2012年之前都没有什么利润。

以前我们讲春播秋收,要很快看到成效,但这个时代的变化就是,你不需要特别着急收获。你要去想如何把最优的目标推到尽可能远,要去想你最终做的事情可以推演到多大。延迟满足感,会让你不用天天想着春播秋收,而是先把最优的目标推得很远很远。”

很多创业大佬都懂得拒绝即时满足,他们始终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扎克伯格便是个中翘楚。2017年,他回到母校哈佛做了一场精彩演讲。演讲中,扎克伯格提到一件事,22岁时,他所创办的Facebook遭遇危机,一度徘徊在破产的边缘。很多人找到他,希望能买下Facebook。那些人的出价一个比一个高,却都遭到了扎克伯格的拒绝。多年后,扎克伯格坦言,那时候他并非不动心,可是一想到自己创业之初的目标—“连接更多的人”,发热的头脑便立时冷却下来。

我们很难预测大自然的变化,春天时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一定能收获累累硕果吗?如果只想做春播秋收的事,无疑是将自己的未来局限在了一方狭窄天地里。

像张一鸣说的那样去做,凡事基于长期来做思考,不仅仅着眼于眼前的利益,也不为短暂的失败而苦恼。尽量延迟满足感,我们的心态会越发趋于理性,做事也将更从容与专注。 kg2ySZ0pfGlxuLL/FZbXWCxPHYjS9KG2IuU9v644NPoGS3+jxe9MIoQYGWue0Om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