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在看得到的空间里,追求极致

《成都商报》记者曾问张一鸣:“你的性格中有没有‘做到极致’这种因子?”

在张一鸣看来,“追求极致”意味着“同样一件事,你看到的空间是10分,然后你做到10分,叫追求极致。但你如果看到100分,你只做到60分,在别人眼里已经到极致了。”

“在看到事情的可能性方面,我比较幸运。同样一件事,有的人只看到新闻客户端,我可能看到的不仅是新闻客户端,还是信息分发平台,甚至不仅是信息分发平台,还是创作分发讨论的平台,还能覆盖不同主题和题材。”张一鸣如是说。

张一鸣认为,在这样的广度里,想要做到极致是非常困难的事,即使想要将各部分都做得比较好,也很有挑战性。他坦言:“我的标准确实比较高,但我以前做不到每件事情比别人好,所以,我越来越欣赏那些在看得到的空间里做到极致的人,也希望自己是那样的人。”

乔布斯曾坦诚道,他创业从不是为了钱,“人活着就是要追求极致,创造美好的东西,并分享给自己的同类”。雷军谈起自己的创业经验时,提到这样一句话:“专注专注再专注。”这彰显了他的创业态度—用极致的专注来塑造口碑,用极致的专注赢取市场与人心。

而张一鸣对于产品的那种精益求精的做派也让业内人士称赞不已。拿微头条来说,他想要的绝不只是“超越微博”,为了能在看得到的空间里做到最好,他和手下团队夜以继日地打磨产品功能,针对一个小细节反复斟酌、修改,最终完成了一整套智能推荐系统。

可见,顶级创业者们都有着相同的特点:保持卓越的目光,全身心投入创业的每一个流程,并拼尽全力做到极致。这是他们一再获得成功的原因。

拥有极致精神的创业者,都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偏执狂,他们能把那种心无旁骛的专注持续到最后一刻。为了达到最佳的用户体验,打造理想口碑,他们宁愿不眠不休。

而那些糟糕的创业者们大多抱着“差不多”的心态,却从不以“尽善尽美”作为创业的标准与目的。由这一类创业者所领导的团队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必定是每况愈下的。

任正非曾前后9次前往日本。他发现,日本的百年企业其实都没有太多的技巧,无非在传承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匠人们往往会用一生的时间去钻研、做好一件事,以此证明“极致”的存在。追求极致,“傻傻”的坚持,也是华为人的“匠人精神”。正如任正非所言:“华为从年产几百万到年产4000亿,也许正是靠着‘匠人精神’做起来的。”

雷军做小米时,更是将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次工程机的试验过程中,研发团队决定采用不锈钢来制作手机边框和中框,如此一来,整个机身重量便达到了159克。雷军觉得这样的手机拿起来会“有点重”,他和研发团队商量,能否将手机边框结构改为其他材料,让机身重量至少减轻10克。手下团队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为此,整个项目组不得不将前几个月的工作成果推倒重来,反复讨论、试验,最终决定用铝镁合金来替代不锈钢制作手机中框,他们整整花了2个月的时间才实现了雷军的要求。

在看得到的空间里追求极致,首先需要我们尽量开放心胸、提高眼界,能看到的空间越大,就能将极致的尽头推得更远。正如张一鸣想要利用全球配置的优势,做出更好的产品,取得更好的成绩。他所能看到的空间是同龄创业者们远远无法企及的。

以张一鸣为榜样,如果你立志去追求极限,先想想自己的标准是什么。作为一位创业者,你能够看到的空间究竟是10分,还是60分,抑或是100分。

追求极致,少不了整合资源的能力。高维科技创始人郭鑫说,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成功的企业是怎么从0走到1的?”在他看来,可能有2种思维方式。第一种是“把上一次的成功经验再复制到下一个创业企业当中去”,第二种是掌控资源并不断地整合资源。郭鑫认为第二种思维无疑更适合今天的创业者。

那些伟大的创业者们都能有效配置和利用可得到的有限的资源。进行一系列整合活动,才能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迅速向前推进,并在这个过程中无限地接近“极致”这个目标。

而追求极致的创业者,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合格远远不是他们做事的标准,心无二用的专注和不可思议的偏执将全程贯穿于他们的创业生涯。 DrCNQnbJTN3rqRhB1KT6TKZyKTVvGjnq7GTwqj3Cm0x4hi64UwwYJQMTa68XS9h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