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设定目标,让孩子更有方向感

很多人都有旅游的经历。如果想要去旅游,是不是先要确定目的地,然后再出发呢?比如我们要去四川九寨沟旅游,那么九寨沟就是我们的目标。接下来,我们要确定:是乘飞机直接到九寨沟,还是先乘火车到成都再到九寨沟。就算是开车自驾游,也需要事先确定目的地,计划好今天开车到哪里,明天开车到哪里……每天的小目标,都是通往九寨沟的一部分,等所有小目标都实现了,最终目标就会圆满完成。

人生也是这样,重要的是先有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前进。对孩子来说,大到人生规划,小到每天的目标,都需要明确,才会有前进的方向。哪怕有时候遇到岔路,偏离了大道,绕一绕,最终还是会回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及早设定目标呢?

第一,要小心呵护孩子的理想。

无论孩子的理想在大人看来多么不值一提,或者根本没办法实现,都不要打击孩子,而是鼓励孩子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

分享一下我们家的故事。我女儿从小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她上小学时的理想就是在若干年后开一家专门照顾穷苦老人的养老院,在养老院旁边开一家流浪动物收容所,这个理想直到高中都没有变。她的想法很单纯,之所以在养老院旁开动物收容所,就是想着养老院的老人可以帮助照顾小动物,不至于寂寞。我和先生都被女儿的善良所感动,打心底里欣赏她的理想,也一直表示支持她的想法。有一次,我们帮她分析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理想:开养老院和动物收容所都需要先投入资金,而且数目不小,机构建立起来以后,日常的支出也会很大。因为并不了解具体的情况,我们鼓励女儿有空可以到这样的机构去实地考察,以便获得第一手资料。

于是,女儿参加了学校的社团“爱心社”,利用休息日和同学们一起去养老院看望老人。她还让爸爸带她去专门收养流浪猫、流浪狗的小动物保护中心考察。经过这些实际的体验,女儿对自己的想法有了更加客观和理性的认识。

后来,我们又进行了具体的讨论:无论做什么事情,包括开慈善机构,都不能依靠别人,而要靠自己。我们告诉女儿:“以爸爸妈妈目前的收入水平和专业知识,可能帮不上你太大的忙。要实现理想,要么你将来靠自己的力量赚很多钱,要么你有能力发动社会力量来做这件事。”女儿想来想去,把目标锁定在了“发动社会力量”上,因为她觉得等自己赚够那么多钱,需要帮助的人和小动物可能会等很长时间。

什么样的人才有能力发动社会力量?我们比较了多个职业。“新闻媒体人!”女儿最后得出结论,“我可以做记者,用我的笔写出真实的情形,打动更多有爱心的人,大家一起来做这件事。”对于女儿的这一目标,我和先生都投了赞成票。因为她从小文笔就很好,做文字工作自然没有问题。同时我们还给她讲了“希望工程”的故事,意图帮助她坚定自己的理想。

通过做新闻媒体人来推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喜欢做的事情又是那么有意义,目标明确以后,女儿的学习便走上了良性的道路。她开始明白目前的学习是取得成功的手段,不再患得患失,不再为一时成绩的退步而气馁,也再不为一次的高分而沾沾自喜,只是如饥似渴地学习,非常勤奋。

明确的目标,也让女儿内心变得轻松起来。无论学习多么紧张,她每天照听音乐,每周照看美剧,因为她时间安排合理,很好地做到了劳逸结合。有一次,我看她晚上学到很晚,就心疼地说:“宝贝,别太累了,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她说:“不累,我觉得很开心!”

虽然女儿后来的理想转到了教育上,目前也在从事一线教育工作,但是收容流浪动物的事情她从大学就开始做,到现在也没有停止,我家的两只猫都是她收留的流浪猫。她还加入了动物保护组织,利用业余时间来做这件事情。虽然现在她没有从事新闻媒体的工作,但是当年我和先生对她理想的支持,让她感觉到学习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只是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人生目标的设定要与孩子的兴趣和擅长的事结合起来,也就是孩子认为这个目标是自己喜欢做也是可以做的事情,并且可以实现他的人生价值,这样的目标设定才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唤醒孩子的主动性。如果把目标设定在读某个名牌大学或者赚多少钱上,孩子是不会有感觉的,因为那是看不到摸不着的。

第二,教导孩子撰写个人使命宣言。

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孩子撰写个人使命宣言的方式,来引导他不断锚定心中的目标,明确自己想要的人生。

个人使命宣言的说法,出自史蒂芬·柯维的著作《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具体来讲,个人使命宣言可以分为两部分来写。

第一个部分称为“宣言”,也就是人生信条。可以摘录名人名言,也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出他对生活、学习、人生的态度和想法。史蒂芬·柯维在书里展示了一个年轻人的使命宣言,这个宣言只有简短的四个字:竭尽全力!虽然简短,却很好地说明了这个年轻人的人生观。我女儿在看完小说《飘》以后,把书中女主人公斯嘉丽的名言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贴在床头——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有一段时间,她床头的座右铭又换了——If you cannot run from it, face it(如果你无法逃离,就去面对)。

我把第二个部分称为“明确目标”。在这一部分,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探讨他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自己的人生愿景。经过认真严肃的探讨,孩子肯定会有很多惊奇的发现。这没有什么定法,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不同形式的目标。当然,也可以鼓励孩子用画笔画出目标。一般来讲,探讨可以这么进行,比如问孩子:

20年后的今天,你正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0年后的今天,如果你正在图书馆里研究某样东西,你希望自己研究的是什么?

20年后,你的周围会是什么样的人?如果那时候还有微信朋友圈,你希望朋友圈里都有哪些人?

20年后,假如有报纸报道你,你希望报纸上写的内容是什么?

如果用一种事物(动物、植物、物体等都可以)来代表你,那会是什么呢?

……

这个使命宣言,第一部分可以坚定孩子的信念,第二个部分可以让孩子发现自己最向往什么,以及最擅长什么。

使命宣言写好后,可以张贴到醒目的位置,也就是孩子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比如写字台前的墙上、床头等。每天回顾,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然,目标也许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但孩子有了人生愿景,就会有动力去做好当下的事情。关于锚定目标,家长也可以让孩子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述说自己现在怎样,未来想成为怎样的人,现在可以为未来做些什么,等等。

第三,制订行动计划,达成小目标。

制定了远大的目标后,我们要帮助孩子回到当下,制定眼下要达成的目标,也就是和孩子探讨比较短期的目标,或者就某一特定方面的事情制订具体的计划。这是和长远目标相结合的更实际的一步。我觉得,孩子只有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并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有热情,他才愿意制订计划,并为之努力。所以,前面讲到的人生使命宣言和人生目标一定要先行。

如果孩子正在上初二,那么家长可以和他探讨:打算上哪所高中?这所高中的入学条件是什么?为了上这所高中,初二这一年需要达到什么目标?马上要期末考试了,这次考试准备达到什么目标?为了实现考试目标,这个月、这个星期,甚至具体到每一天,又分别要达成什么目标?无论目标是什么,最好都落实到纸上。

北京有个上初二的孩子,他的目标是考上北京一所高中的人文实验班,那他就需要多多地读书,他给自己制定的读书目标是一个星期至少要在课外读一本大部头的小说和两本杂志。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达成。

除了学习目标之外,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在其他方面制定具体的目标。比如交友方面,可以和孩子探讨:想交什么样的朋友、这些朋友的特质是什么等,然后鼓励孩子照着这个目标去找朋友。其实一旦制定目标,孩子就会发现真的可以交到这样的朋友。

这些目标都制定好了以后,就需要具体的实施计划来达成这些目标。至于如何制订计划,下一节具体来讲。

最后,我特别想强调的是:家长引导孩子设定目标,一定是建立在和谐的亲子关系基础之上的。没有好的亲子关系,一切都无从谈起,因为孩子压根儿就不听你的。 QOe5P4ToTS2HAJALFai0yNjgv5YcPKOYnFjtFsfOM4IznpiaBVMKUztISSmPxu4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