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冬夜说书人

老一辈的说书人,都渐渐老去了。新一代的说书人,还会有吗?即便是还有,他们又能说给谁听呢?

老一辈的听书人,也渐渐地老去了。新一代的听书人,又在哪里呢?我甚至觉得,像我这个年龄的人,也许是故乡最后一茬在冬夜里听过说书、也喜欢听说书的乡村孩子吧?

现在,就连我们这一茬人也都快要老去了。

故乡哪,年年都在变化,变得我早已辨认不出她的模样了。就算我有无限的乡愁,又能在哪里安置它们呢?

我是多么怀念小时候在故乡山村漫长的冬夜里,那些走村串巷的说书人带给我们的温暖、欢乐和梦想,带给小山村和乡亲们的人情怡怡的祥和气氛。

那时候,一进入腊月的门儿,所有的农活儿都忙活完了,村里的大人和小孩就开始盼望着说书人的到来。

我还时常攀爬到村口的那棵老枣树上去瞭望。

“说书人来了!说书人来了!”

没过几天,果然就等来了盼望已久的说书人。小孩们会飞奔着把这个好消息瞬间传遍全村。

不一会儿,就看见从村外的小石桥那边,缓缓走来了一队奇怪的人: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人,用一只手拿着一根竹竿探着路面,用另一只手里的竹竿,牵引着后面那个人,后面的人牵引着更后面的人,他们一个跟着一个,排成了一个小队……

没有错,一看他们背着的三弦琴、牛皮鼓,还有鼓板、鼓架和铺盖,就知道了,他们正是我们盼望了很久的说书人。

排在队伍最后面的那个少年,是一个年龄最小的说书人,乡亲们都叫他“瞎子小光”。他是我童年时代的好朋友。这些说书人全都是盲人。没有谁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学会说书的,又是怎样互相认识然后组合在一起,走村串巷给大家说书的。

一到冬天,人闲地歇,大雪封山的时候,说书人就会准时来到我们村里。说书人是最受乡亲们欢迎的人。

说书人一来,就在村头的一位孤身老人满大爷的家中住下了。满大爷的小屋里是那么温暖,因为炕洞里整个冬天都生着牛粪火。漫长的冬夜里,热热的土炕上,大人和小孩都喜欢挤在一起,听这些盲人说书。

鼓板一响,说书开始了。

鼓板声和笑声不断飞出满大爷的小屋,整个小村都沉浸在快乐的气氛里。孩子们都咧着缺了门牙的嘴巴,开心地大笑着。乡亲们一张张写满艰辛和沧桑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陶醉的笑容。有时候,他们听到后半夜了还不忍离开。

小光的年纪和我差不多大,也就十来岁吧。每次来,他都穿得干干净净的,崭新的夹袄里露出雪白的衣领;刚刚修剪的小分头,梳理得整整齐齐。

“小光,你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要把自己打扮得这么干净、整齐呢?”中间休息的时候,我问小光。

小光一边整理着衣领,一边回答说:“我看不见,可是你们看得见,乡亲们都看得见呀!”

他整理衣领的时候,细致得好像一位视力正常的人面对着一面明亮的镜子一样。

后来我慢慢观察到,每一位说书人,穿着都那么干净和整洁。他们的每一颗扣子都扣得整整齐齐的,每个人的衣领都洗得干干净净的。

父亲告诉我说,他们虽然看不见任何东西,但是他们每一天都过得清清白白,他们是一些有尊严的人!

那时候我最喜欢听小光和他的师父说《烈火金刚》里“大刀英雄史更新”那一段。说这段的时候,小光给他的师父拉胡琴。

还有《说岳》里的“朱仙镇交战”那一段。说这段的时候,小光又坐下来打起了鼓板,还不时地参与一些角色的道白。

师父说:“啊呀呀,岳云哪,要当心背后,快使动银锤吧!”

小光答:“呔!小将岳云来也!”

师父接着说:“说时迟那时快,但只见岳云银锤摆动,严成方金锤使开,狄雷铜锤飞舞,何元庆铁锤并举,一起一落,金光闪闪,寒气逼人!八锤大闹朱仙镇,顷刻间,杀得那金兵尸如山积,血若川流,不一会儿工夫,就看见金兀术落下马来,抱头鼠窜……”

这时候,只听见小光的鼓板打得又急又狠,再怎么想打瞌睡的小孩,也被提起了精神。

我打心眼里羡慕小光,我也很想做一个说书人。

“小光,你教我说书好不好?”我对小光说。

“不行啊,你要上学念书的。”

“那你教我打几下鼓板好不好?”

小光笑着把我推到那架小鼓面前。我一只手捏着鼓棒,一只手拿着鼓板,不由自主地闭上双眼,学着小光的样子,就像一个真正的小盲人那样煞有其事。

这个时候,在我的心目中,好像失明也是一种“本事”。站在那里,我仿佛听见了自己敲出的响亮的鼓板声……

“小光,我不想上学念书了,我每天走在前面,用竹竿给你们引路好不好?”

“你傻呀!能识字念书,能看得见花呀草呀,能看见天上的星星和身边的人,多好啊!”小光对我的想法很是不屑。

说书人在我们村住了半个多月后,便开始收拾铺盖,要离开这里去邻村了。

“小光,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呢?”

“明年冬天!只有冬天才是农闲的时候嘛!”

“那春天和秋天,你们在哪里呢?”

“春天和秋天,我和师父们也要各自回家干农活儿呢!”

“什么?你们什么也看不见,还会干农活儿?”

我惊奇地睁大了眼睛。那一瞬间,我觉得,小光和他的师父们,真的是一些了不起的人!

说书人靠着小小的竹竿互相牵引,一个跟着一个,排成一个小队,背着他们的三弦琴、牛皮鼓和简单的铺盖,缓缓地走远了。

“小光,你记着,明年冬天一定再来哦!我们等着你!”我爬到村口的老枣树上大声喊着,目送村里的大人依依不舍地把他们送过了小石桥。

他们是冬夜里的说书人,是给我的童年带来过温暖和梦想的人。直到今天,我还记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他们虽然看不见任何东西,但是他们每一天都过得清清白白,他们是一些有尊严的人!

虽然他们的眼睛看不见,他们的心灵和生命却是完整和高贵的。他们的敬业精神和精湛的手艺,也使我更加真切地理解了同样是盲人的海伦·凯勒说过的一段话:“人们经常发现,那些生活在黑暗和阴影里的人,对他们所从事的每一项事业,无不感到甜蜜。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却把生命看得太平淡了。”

现在,说书这门手艺,在中国大部分乡村里都已经失传了吧?我们这代人也早已长大,不再是小孩子了。我童年时的朋友“瞎子小光”,当然也早已长大了。

小光,你现在在哪里呢?

你还在冬夜的山村里给乡亲们说书吗? 4axBQh0O//eQcEWaBnEhssxsqvnpwVLAROrMKIBfeOc92M+m8mkaOTL6BGKuKLB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